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位于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非常珍贵的收藏资料,包括文件、各种设计成品、研究手绘以及建筑模型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精美地编排,本书从包豪斯流派的起源到后期发展生动并成体系地介绍了包豪斯运动对艺术和建筑深刻的影响力,并对整个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格罗皮乌斯、马塞尔 布劳耶、康定斯基和保罗 克利等都做了全面的诠释。 在魏玛建校距今已近100年了,包豪斯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概念和标志。作为艺术设计的开创者,它所倡导的就是现在我们称之为 包豪斯风格 的纯粹的简约主义。包豪斯的教师蜚声世界,囊括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先驱,例如瓦西里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列奥尼 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保罗 克利(Paul Klee)和奥斯卡 施莱默(Oskar Schlemmer)。包豪斯的教学策略主要是由约翰 伊顿(Johannes Itten)、约瑟夫 阿尔博斯(Josef A
这本完整而全面的专著从设计的角度对密斯 凡 德 罗的全部建成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书中重现了这些作品在当时是如何建造的,并从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它们,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见解,来了解这位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开创性的建筑特质。本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密斯设计的80个建筑作品以及一个校园规划,并对其中30个作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首先介绍建筑当时建造的信息资料,随后记录了建筑后来进行的改造,*后将密斯的作品与当代理论相结合进行了分析。书中所有平面图和效果图均由作者卡斯滕 克罗恩重新绘制,所有照片也由作者本人拍摄。
《空间时间建筑》初由吉迪恩的讲稿和课堂讨论稿汇集而成,并由人译成英文,于1940年于麻省剑桥脱稿,并于1941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刊印版。由于“内容丰富、妙笔生花,成了无可相匹的英文现代建筑史和现代建筑思潮的里程碑”。此后它历经多次修订、扩充、重印,并多次再版,译有多国文字。在此次*的第五版增订版本中,有一些大量的增补,全书共628页,插图五百多幅(含大量精美图照与大师手稿)。
阿尔托是芬兰本土培养出来的建筑师,虽然他多次出国考察学习,也曾在美国执教,受到过各种流派的影响,却没有盲目地追随他人或简单地模仿某种派,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他的作品始终密切联系着芬兰本土的实际情况,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倡导建筑多元化的今天,阿尔托的地域化建筑风格和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示,他的成就对我国建筑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书选取了阿尔托的18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第1章介绍阿尔托的简历,后一章综合分析阿尔托作品的特点、设计理论与思想渊源。考虑到国内关于阿尔托的资料相对较少,在编写过程中尽量把作品介绍得详细些,编入的图片超过740幅,力图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作品的全貌,对于尚未去过作品现场的读者尤为重要。
《本土设计II》是崔愷院士在2009年出版的《本土设计》学术著作之后的又一部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术著作,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其中包括了近几年来崔愷院士在 本土设计 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一批优秀建筑作品,通过连续的设计实践及学术演讲、研讨、对话与写作等方式交流,不断深化和完善本土设计理论。本书汉英双语对照,正文采用具有再生环保特性的超感纸印刷,封面采用有建筑材料质地的特种纸进行装帧,并以设计底图常用的硫酸纸印制创作过程中的手绘草图作插页,全书数百张精美图片,四色印刷。
理查德·迈耶系列丛书共计六卷,收录了国际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50余年来的全部设计作品。迈耶设计的产品都颇为简练,既包括居家设计也包括商用设计。他设计的作品*的特点是永远有自己的特性而不是在风格上受别人的影响而迷惑。由于其大胆的风格和值得称颂的忠诚,迈耶创造出颇为独特的粗壮风格。为了在展示方面做得更好,他将斜格、正面以及明暗差别强烈的外形等方面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迈耶的作品以“顺应自然”的理论为基础,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使人觉得清新脱俗,他还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在建筑内部,他运用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他以新的观点解释旧的建筑,并重新组合几何空间 本书为第五卷,介绍了私人建筑和公共建筑及项目,包括纽约的展望公园
杰弗里 巴瓦堪称亚洲现代建筑奠基人之一,其建筑特点在于巧妙地根据气候、地理条件,将本土风格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融合起来。 本书旨在综合记录和鉴赏这位建筑师和他的作品。第Ⅰ部分的章节介绍了巴瓦的早期生活和影响。全书的核心(第Ⅱ和第Ⅲ部分)完整呈现了他*重要的作品,包括一些鲜少发表的项目,从他早期职业生涯,到*重要的建筑案例,再到两个持续多年的自宅项目(科伦坡33街自宅和卢努甘卡庄园)。附录部分包含了完整的巴瓦作品年表。
巴顿·迈尔斯在加拿大和美国经历了25年多的实践活动,已经形成充满思想的,精细严谨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公然反抗那些流行着的建筑特征,并且对常规的都市建造设想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1968年到1975年,多伦多是巴顿·迈尔斯崭露头角的用武之地,初,迈尔斯作为戴蒙德巴顿事务所的搭档,随后在1975年到1987年他成为巴顿·迈尔斯联合事务所单独的负责人。在加拿大迈尔斯建设了一个项目实体,正是这一工程明确清晰的阐述了他的城市主义者的信条并且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 1980年,迈尔斯参加了洛杉矶邦克山(Bunker Hill)竞赛,这使得他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6)。作为开发者小组的主要规划者和主持建筑师,他参加这个耗资10亿美元的洛杉矶市中心复兴竞赛项目,迈尔斯发现自己将与 “全明星”建筑师合作,这些“全明星”建筑师包括西萨·佩里,
由Images出版社出版并授权我社于中国翻译、出版、发生的《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2》着力介绍了一些由世界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细部。第卷收入的一百多项建筑师大胆的设计创意是从各类型的住宅和商业设施等项目中精选出来的,从扶手、柱头、窗棂到吊顶、幕墙和天篷等等,这些建筑细部的创意设计呈现出丰富多采的设计风格和特色,同时这些有限的设计元素也正是建筑的精华所在,通过感受他们,我们能从本质上品味建筑。本书收入了西工萨·佩里、黑川纪章、考克斯、N·格里姆肖、多采尼克·佩罗、墨菲/扬等著名建筑师或事务所的设计作品。
理查德·迈耶丛书共计 6 卷,收录了理查德·迈耶以及迈耶工作室近 50 年来的全部设计作品。迈耶设计的产品都颇为简练,既包括居家设计也包括商用设计。他设计的作品*的特点是永远有自己的特性而不是在风格上受别人的影响而迷惑。由于其大胆的风格和值得称颂的忠诚,迈耶创造出颇为独特的粗壮风格。为了在展示方面做得更好,他将斜格、正面以及明暗差别强烈的外形等方面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迈耶的作品以“顺应自然”的理论为基础,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使人觉得清新脱俗,他还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在建筑内部,他运用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他以新的观点解释旧的建筑,并重新组合几何空间。 本卷为卷,是理查德迈耶从事建筑设计 20 周年的纪念版,介绍了私人
年轻的日本*建筑师Ban逐渐的以他的才华为世人所知。他能用简单诸如纸板,纸制管,竹子和预制板建造出优美而宁静的建筑。他的建筑有的如鸟雀般轻盈高飞,有的则像日本民族所喜好的那样简单低矮。但不管怎么样,他的建筑总是与四周的环境浑然一体。Ban不仅建筑设计出色,他在人道主义方面的努力和注意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对材料的回收利用都使他在欧美饱受赞扬。本书是介绍Ban发行的第二本,它比本更新更全面。在Ban的合作下,本书将对这位建筑师的理念,并对他的32项工程配以图片和草稿分析。
赵元超编*的这本《天地之间(张锦秋建筑思想集成研究)》以 张锦秋星 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这一 文化事件 为契机,梳理了张锦秋院士半个世纪的建筑创作与实践,结合她对和谐建筑及城市特色的理论研究,初步整理出张锦秋院士系统的建筑思想,并汇集新时期建筑界对于 承继与创新 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城市有未来,城市也有过去,而它们之间正是城市的现在。对于城市的未来,我们可以规划其前景、预期其发展,基础则应立足于城市的现在;城市的过去是城市走过的历史和留下的足迹,它印证了城市诞生、发育的历史过程。回望城市的过去、梳理城市的遗存,我们会找到城市的“基因”和“胎记”,一百个城市会有一百个版本,从而成就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大千城市世界。《城市遗风——大连近代建筑赏析》正是通过镜头将大连的老公共建筑加以珍藏,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种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将会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纵览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大连在“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公共建筑,就其建筑形式和艺术风格来说,大体上是俄式与日式两种,但又多有变异并吸收了欧洲古典主义某些建筑元素,形成大连特有的混合、折中而杂陈的日、俄风格,从而
现代建筑大师 芬兰人阿尔瓦 阿尔托是一名影响力深远的多产建筑师和家具设计师。他以结合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为现代主义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阿尔托的设计受到诸如芬兰的风景、包豪斯和古典主义等多方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他融合原始的混凝土与木材、铜与砖以及体量与形态等素材,提炼出一套有机的设计词汇。他对功能和使用方面的尊重,也使他获得了在建筑和家具设计方面的永恒声誉。 本卷外文原版出版于1971年,是这位大师作品集的第2卷,收录从1963 1970年的建筑设计与规划案例等,包括文化中心、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和教堂等。在这一卷的原著筹备过程中,阿尔托当成是自己的责任,毫无保留地奉献所有。本书没有将阿尔托的建筑设计归类于某种风格或流派,也没有对他的作品小题大做,只是将他的建筑设计忠实、客观、简要地展示与陈述给读
安藤忠雄是曾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立兹克奖的世界一流建筑师。他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府。1969年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致力于与环境协调的过程中对建筑存在方式的新提案。代表作品有“六甲的集合住宅”、“光的教堂”、“大阪府立近畿飞鸟博物馆”、“淡路梦舞台”等。1979年因“住吉的长屋”获日本建筑学会奖,1985年获阿尔瓦?阿尔托奖,1993年获日本艺术学院奖,1995年获普立兹克建筑奖等。1991年在纽约近代美术馆、1993年在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举办了个人展。曾任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1997年开始任东京大学教授。著书《述说建筑》、《连战连败》等。 《安藤忠雄作品集》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安藤忠雄的作品,包括他从成名以来到现在的一些代表作以及他*的一些作品。 书中所用的图纸和资料都由安藤忠雄事务所一手提
《当代建筑思想评论丛书:尺规理想国》收录的全部文章都以“当代中国”作为观察建筑、理解世界的起点和终点,反思现代建筑制度和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指出中国当代建筑行业流弊,探讨当前中国建筑思想特质,讨论经典、父权、身份、血缘、反叛等与建筑师职业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些文章均绕开我们习以为常的建筑话语,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鲜明的文化立场。 《当代建筑思想评论丛书:在托斯卡纳的阴影中》试图延续阿尔伯蒂的名句中所蕴涵的那种崇高感,以此表达对建筑与建筑师的尊敬。书中的内容试图解释少许几个建筑现象,进而完成从敬畏到愉悦的转换,记录了作者如何尝试着在建筑的阴影中展开故事的情节,讲给身旁愿意驻足的人听。 本书还包括《当代建筑思想评论丛书:在空间的密林中》、《当代建筑思想评论丛书:扎根》、
这本插图丰富的室内设计集,展示了为美国富于远见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赢得天才声誉的独特风格的小住宅设计。书中所举实例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草原住宅,到20世纪20年代的加利福尼亚住宅,直到30年代展现赖特成熟风格的典范——流水别墅、翼展以及美国风住宅。建筑摄影家巴尔萨译·科拉布和克里斯琴·科拉布捕捉到室内空间、色彩、质感与光之间的交相辉映,正是这些设计元素使得赖特的住宅设计风格极具革命性的冲击力,而且时至今日依然同居住的适宜性密切相关。 对形式准确无误的感知是赖特设计的立足点,由此从装饰艺术谱系中分离出并建立起20世纪玻璃工艺、金属制品、纺织品、陶器、家具和灯光设计的新标准。他对于材料的敏锐感受源于他对木材、砖、石和混凝土的极好运用,并常常通过材料其优美的组合来表达他令人费解的思想
《哈里里建筑设计作品集》是我社策划出版的著名建筑事务所系列中的一部,主要介绍了著名的纽约哈里里建筑事务所自成立以来的优秀设计作品。书中所展现的该事务所作品涵盖了城市规划、住宅、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娱乐建筑、产品设计等领域,这些其充满创意的前卫作品为事务所赢得了包括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建筑学奖在内的诸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