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全书以现代城市的多元文化为背景,以包容、开放的美学观点 提出现代商业空间店面与橱窗的设计理念。结合实际案例,简述了商业空间店面与橱窗的发展和设计流程。结合人体工程学、色彩学和照明设计,分析店面和橱窗设计的要素与方法等相关知识,从店面橱窗主题式角度研究、归纳商业空间店面橱窗主题式设计的方法与手段。 本书共包括5章:第1章为商业空间店面与橱窗设计概述,第2章为商业空间店面与橱窗设计要点,第3章为商业店面与橱窗主题式设计,第4章为商业店面与橱窗设计工程图选编。第5章为商业店面橱窗设计作品赏析。
本教材以实际项目为中心进行教学,将餐饮空间设计分为前奏设计、主体设计以及升华设计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分为:餐饮空间设计概述、餐饮空间设计的原则和内容、餐饮空间的外观设计、餐饮空间的定位与设计程序、餐饮空间的设计规划、餐饮空间的主题规划设计、主题餐饮空间的室内陈设设计、主题餐饮空间的整体软装实操流程等八个章节。同时以二维码的形式附上相关设计案例以及相关国家规范作为参考。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承认教育学院等建筑室内设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业餐饮空间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第1章 餐饮建筑设计总述 1.1 饮食文化与餐饮建筑发展动向 1.1.1华夏饮食文化 1.1.2当今饮食观念变化 1.1.3 餐饮建筑行业发展前沿(BIM信息化、绿建技术及装配式等) 1.2 餐饮建筑设计总论 1.2.1基本概念及类型 1.2.2功能构成 1.2.3流线组织 1.2.4房间构成 1.3 餐饮建筑设计要点 第2章 乡村餐饮建筑设计 2.1 乡村餐饮建筑产生背景 2.2 乡村餐饮建筑特点 2.2.1乡村建筑基本概念 2.2.2乡村餐饮建筑特点 第3章 乡村餐饮建筑设计过程解析 3.1 田园式乡村餐饮建筑设计过程解析 3.2 旅游文化乡村餐饮建筑设计过程解析 3.3 观光体验式乡村餐饮建筑设计过程解析 3.4 旧改类乡村餐饮建筑设计过程解析 第4章 设计过程优化及总结 4.1 设计过程优化 引入BIM正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等 4.2 总结 附录案例 学生优秀设计案例 工程实际案例 参考文献
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大量的图片和图解,从酒店建筑及室内设计领域中前沿的成果入手分析,归纳总结了各种新的设计理念、思潮、流派、手法等。本书对当代酒店建筑及室内设计进行了较全面而深入的介绍,是一本面向业内设计师、高校师生及建筑、艺术爱好者的设计参考书。
《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所说 工业遗址的保护需要全面的知识,包括当时的建造目的和效用,各种曾有的生产工序等。 本文以此为契机,以具有中国近代工业先驱 天津及周边地区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对工业遗产进行探讨,在工业遗产所属工业类型借鉴军事学、化学、教育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完整独立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本文先从历史研究入手,对天津各个时期工业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选择每一时期的典型工业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包括历史沿革、选址、格局、建筑功能、结构、风格特征、生产工艺、管理、培训,涉及了工业遗产研究的方方面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抓住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 遗产的价值,探讨工业
餐饮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主要介绍餐饮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空间处理的基本要点。本书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多功能的餐饮环境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使得学生初步具有独立进行餐饮空间设计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餐饮空间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的餐饮空间的选择和规划设计能力,学会设计风格的定位,进而创造出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更优化的环境。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餐饮空间的设计特点及设计技术基础与艺术基础,提高对餐饮空间的艺术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餐饮空间的制图、绘图等艺术设计活动;同时,应了解创作中所运用的材料的性能、造价,能够灵活应对装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餐饮空间设计(第2版
本书共有四章:章社会文明发展与餐饮文化的演变,第二章餐饮文化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形式,第三章餐饮文化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第四章餐饮文化空间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基本理论知识、体力结构做了补充和调整,对案例进行了更新,同时书中还增加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以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
本书紧扣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采用模块化编写体例,突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全书分为课程描述与技能要求、基础知识与项目解读、平面布局与功能定位、概念设计与创意来源、设计深化与成果表达五个模块;在编写思路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现代餐饮空间融入传统文化为主轴,以商业项目的流程和规范为标准,将真实项目、教学过程、作品转化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设计、展示设计等相关设计专业课程,也可供社会从业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