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成为非常稀缺的资源。为了使城市物质空间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对城市空间进行局部、微小的改变往往能激发城市自身的能动性,避免了因大规模改变城市空间环境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后果。本书围绕城市微更新这一话题,以理论结合案例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近年来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存量空间设计与改造实例,包括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老旧工业建筑改造、老旧独立居住及办公空间改造、商业空间及商用建筑改造、城市广场改造、学校改造等项目类型,通过改造前后对比、局部初设图纸、高质量的实景照片,向读者全面展示项目改造过程。 本书适合建筑师、相关专业院校的师生,以及关注城市发展、对城市微更新感兴趣的人士参考使用。
本书通过对欧洲代生态低碳社区案例清晰并深度的解析,为读者解答了抽象理论的困惑,并提供了生态社区实践方法的整体模型。全书分为8个章节,前五章对四个经典案例,从规划流程、交通系统、城市形态、绿地空间、水处理系统等几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每一个案例的发展过程及目标,并对每一个案例进行总体评估、总结优势与不足。6-8章,将所有案例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和可借鉴之处,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升华,对现有的城市社区提出实际可行的整改意见。对于生态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隐藏的秩序》是作者芦原义信对东京建筑和城市空间混乱议题的回答。作者从日本传统建筑特征中寻找城市脉络,引发对东京城市空间中包含隐藏的秩序的观念。他认为在日本的城市中,虽然可能缺少艺术感受中的完整性,但是有一种 隐藏的秩序 来自于建筑和城市的局部存在,在内容和功能上使得这些城市适于人的居住,也才使得今天的日本城市有可能充满活力。 作者从四方面来阐释日本城市中隐藏的秩序。di一章讲述建筑的外观;di二章讲述建筑轮廓线的模糊性;第三章剖析建筑内部空间;第四章讲述21世纪的木造建筑与城市。从日本传统建筑特征中寻找城市脉络,研究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城市价值。 《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 芦原义信 的作品。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 东京大学 ,曾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
本书汇编了中交三航院近30年来规划设计的物流园区项目案例资料,按照物流园区的分类标准,分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陆港多式联运中心、综合性物流园区、多高层物流仓库、电商物流园、农批市场及冷链物流园等七大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园区的定义和特点,项目案例资料等。 本书共收录了代表性项目案例77个,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建筑规模、项目概况、项目特点、设计图纸(总平图、设计效果图、透视图等)、实景照片等。 本书定位为行业内的工具书,项目管理人员或设计人员遇到类似的项目,可以进行查阅和借鉴,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项目功能、项目位置、总体布局、建设效果等内容。
本书是深圳市水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城市智慧防汛系统方面的认知思考和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如何在城市防汛减灾工作中利用数字孪生、智慧水务的成果,提升防汛减灾 四预 能力,一直是该公司努力的方向。 基于城市防汛减灾的实际需求,作者团队开展了针对性的关键技术应用实践,结合数字孪生的技术框架,以城市水务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为应用实例,从物联感知、传输网络、数字孪生平台、水务防汛云平台、业务系统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示范,为智慧水利、数字孪生在防汛减灾中的场景应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希望本书能对同行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在推动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本书聚焦上海大都市圈,深入讲述新时期全国第一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缘由及内涵,描绘发展特征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凝聚共识的目标愿景,介绍空间格局优化的思路和产业、交通、生态、人文等领域的发展策略,明确规划实施和协同治理机制。最后,基于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实践及相关研究,提出都市圈的中国概念、新时期都市圈规划的定位及编制思路,对大尺度、高人口密度地域的协同治理具有普适价值。 本书是一本兼具理论与实践高度的专业性读本,可为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提供直接指导,为区域空间协同治理提供借鉴范本,为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提供参考,对于想了解上海大都市圈和区域发展的读者也具有广泛可读性。
本书紧扣当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借鉴国外规划单元开发等理论实践的思想,总结国内以上海规划实施平台为代表的超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验,系统建构规划实施总控作为法定规划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概念内涵,以及城市、设计、工程、管理4个维度的策略外延,探讨其中的工作机制和规划总控、设计总控和工程总控三大工作阶段。总结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城市滨水区、站城融合地区、数字产业园区和医学园区、中心城城市更新地区等代表性项目实践中的总控模式和技术运用,系统介绍了以规划实施技术和建设管理审批全过程交互支撑的 1 1 N 的总控工作成果体系。
《开敞式商业街设计》一书通过对商业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的分析,提出开敞式商业街流线的设计基础原理、业态功能分布的基本规律、开敞式商业街空间尺度的控制原则,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为读者提供知识性、参考性、实用性相结合的综合实用参考。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商业的基本概念、开敞商业街设计、案例分析、开敞商业街建筑详图和开敞商业街设计技术要点。
《复合城市行为》是普立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美国建筑大师汤姆 梅恩( ThomMayne )创建的墨菲西斯事务所作品集。其作品不仅将先行者的理念付诸实践,并超越了当代建筑的概念。书中的 12 个项目都是作者在十年内建造并设计的。这些项目珍贵的被以城市作品合集的形式被归纳到一本集子里。几乎每个项目都是 个都市连续规划中的不同部分。本书对规划师及建筑师都有非常大的参考意义。《复合城市行为》*版出版后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次经过重新修订再版,版式设计更加丰富,降低价格,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重温经典著作。
本书着重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及相关应急救援。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主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城市灾难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厘清城市灾难医学的定义和内涵,同时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的管理体系、物资储备和装备管理,以及救援队伍建设。下篇重点阐述了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技术与策略,内容涵盖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不同灾难情境下救援的技术与对策、灾难逃生与自救的基本方法、危重伤员的诊断与处置,以及灾难医学的心理救援。 本书主题清晰、结构分明。
本书针对城市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病害检测,介绍了隧道常见病害的机理,相应病害的检测方法、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内容。具体包括现有的隧道人工巡检内容、方式、要求等;重点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成像扫描、地质雷达探测等新技术新方法在盾构隧道结构检测中的应用;特别对隧道检测获取的各类图像论述了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的图像处理框架与模型;*后给出了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成像扫描、地质雷达探测等检测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地铁工程、隧道工程结构病害检测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案例遍及世界各地,既有现代景观设计史上的经典项目,也有富有时代感的项目。基于城市更新的视角,借鉴国内外实践成果及图文并茂的分析方法,向读者展示出如何创造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景观。书中内容分为8大部分,分别是小微空间(口袋公园)改造,社区花园改造,城市街区改造,菜市场改造,城市公园改造,桥底空间、架空层改造,旧厂房、仓库改造和滨水区、港口改造。 书中的相关案例和经验能为我国从事城市更新工作的读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感悟,为公共空间景观体系营造者和运营者提供实践参考和指导策略。
本书根据我国新的规范、标准和方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公路施工准备和工程测量、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公路排水工程的施工、公路路基的防护与加固、路面基层工程的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路面的养护与管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绿色道路施工技术等内容。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可作为公路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还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的专业课辅助教材。
本书作者根据城市供热系统智慧化和低碳化发展的需要,结合所从事研究工作和教学方向,并基于自己多年智慧供热工程实践编写而成。全书从智慧城市供热系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探讨了多种智慧城市供热系统关键技术。全书包括6章,第1章对智慧供热系统进行简要介绍;第2章介绍了智慧供热仿真基础理论以及现有的仿真软件;第3章介绍了供热系统分布式输配系统技术,该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力调节方法来适应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可以实现多热源环状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第4章介绍了供热系统全网平衡技术,从热网水力平衡和全网平衡控制两个方面对供热系统普遍存在的水力失衡及冷热不均问题做了深刻分析;第5章介绍了供热系统智慧诊断技术,通过仿真技术和智能算法的结合对管网常见的老化、泄漏和堵塞故障进行诊断;第6章介绍了供热系统喷射泵技术,并提出了一种
杨小文编著的《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共4篇, 包括供水篇、污水处理篇、管网篇和供水营销篇,共 汇集整理了 114例供排水典型案例,涉及原水水质、水质化验、 制水工艺、供排水调度、设备管 理与维修、爆管抢修、路面塌陷处置、违章查处、投 诉处理等业务领域。每个案例 的结构基本统一,分为事件描述、原因分析、经验总 结三个部分。案例图文并茂, 对事件经过描述清晰,原因分析详细具体,经验总结 全面深刻。对于从事水务行业 的工作者来说,该汇编是一份非常实用的专业资料, 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书是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实践的基础上,对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总结。指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成功的两点重要因素:一是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体化;二是综合交通枢纽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共分十四章,对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分类、意义、目标做了比较具体的讨论,包括:出行理念,枢纽体系;定位功能,明确目标;规模合理,滚动发展;流程便捷,易于识别;人车分流,动静分离;公交优先,站场分离;快慢分离,互通冗余;各成体系,便于运营;统一平台,运营指挥;多式联运,方便旅客;商业服务,提升功能;防灾减灾,保障安全;节能减排,持续发展;一体化,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