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更新与再生的根本在于个体汇集下的自发组织力量对社会未来的参与和承担,社会可以给个体如此大的可能性用行动完成对 更加美好的生活 的期盼。 基于当下社会背景,本书探讨了公共空间该有的样子以及针对 公共 这一概念的未来思考。本书分别从公园、政府机关、滨水空间、学校、航站楼、图书馆、住宅小区几个方面,介绍了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的思考、成功案例以及改造构想等内容,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艺术策展人森司和制作人清水义次的两篇访谈。 全书内容兼具理论、实践与创意与一体,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写给 小地方 的深情告白。作者凭借独特的漫游者与 造城市的人 的身份,深入城乡一隅,重新审视那些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中鲜少出现、易被忽视的 小地方 ,探寻宏大叙事之下人与地方的隐秘联结。 作者认为 小地方 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大时代背景下舞台边缘的 小地方 遥远的小镇、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基层地区;二是大都市的寻常角落、被忽略的边缘地带以及在那里生活的普通人。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中,在主流的镜头之外, 小地方 保持着一种不被代表与概括的真实。 作者在豫南村庄参与了一场农业社会传统的葬礼,在霍尔果斯观看各族少年的足球赛,于杭州郊外目睹了几万人生活在一个仿造的巴黎,并为一座并未开放的博物馆而特意造访了敕勒川的小镇。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到几万元买一套房的鹤岗,从没入南海的珍宝海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即视为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从世界范围看,老年人住宅大致分为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机构式照顾老人住宅和居家式照顾老人住宅。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也称呼为 养老社区 ,它主要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共同为老年人设立,是集合了居住、餐饮、医疗、娱乐、文化、学习等各种功能的养老场所。 本书以养老社区作为阐述对象,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社区现状、老年人需求以及居住体系进行分析,对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原则、空间组织模式、建筑布局及服务配套设施。并且精选了多个国内外的养老社区案例,能为设计师、管理者、城市规划师和高校师生等提供参考价值。
本图集涵盖了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安全防护,机械机电设备,工程、监测、消防管理,绿色施工,掘路管理,道路养护和安全标志等内容。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宜按图集标准设置各类设施;安全防护中的洞口防护、临边防护、移动式脚手架、移动式操作平台等应符合规定;施工用电设施须严格按照规定布设;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保养维修、拆卸等施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隧道内应按标准布置地铁隧道工程的各类设备;施工现场须配置消防器材,完善消防系统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贯彻落实绿色施工各项规定,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掘路和道路养护作业应按相关规定合理安排工程前、中、后期的管理工作;施工现场所有安全标志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置。
本书初版于1889年,是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经典著作,被各种城市设计思潮与实践所援引,在多方面影响与改变了现代城市设计,并为现代城市设计打开了新方向。 该中译本译自德语区的通行版本,即德文版第四版,书中还收录了西特讨论城市绿地的一篇重要文章《大城市绿地》。 作者考察了大量古老优美的城市,对传统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系统研究,对现代城市人文精神的缺失进行批判,提炼出城市设计的艺术性原则与手法,并给出现代城市的改良原则及实际案例,为城市设计实践人员提供了有效建议。
本书描述了三种相关的现象:区域主义的出现、郊区的成熟以及旧城街区的复兴。每种现象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另两种现象相关联的。 本书试图提出区域城市的框架,考察正在兴起的区域、正在展开的郊区以及得到更新改造的城区之间的关系。本书的*部分 蔓延的终结 ,提出了这种新都市形式的性质和原则。我们认为,不能用传统的城市和郊区的理论来解释 区域城市 , 甚至也不能把新都市形式的原则解释为政治司法的汇编。必须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角度把 区域城市 看成一个单元,它由街坊和社区综合而成,这些街坊和社区把大都市联合成一个整体。 第二部分 区域城市的建筑学 ,提出了把我们的都市转变为区域城市的政策和形体设计原则。必须在区域和街坊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对区域城市和街坊层次的建筑环境和公共政策进行设计。如同区域城市,这些
公园城市 重要理念的提出,在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引领未来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指导。 近年来,作为一名城市一线工作者,作者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在公园城市建设中集思广益,推动建成公园城市的基本框架,在公园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积累了初步经验。 本书厘清中国古代园林和现代公园的区别,辨析中外城市公园的文化差异,探索当代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具有创新性地提出新城建设 公园 和旧城改造 公园 的实施模式,为各地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参考。作者对古城、旧城、新城改造建设的体会,对公共空间伦理的哲学思考,对体育运动的反思,极具新意。全书案例丰富,语言平实,论理清晰,内容涉及诸多社会学问题,是一本基于实践、经过实证的城市规划建设的专业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践参
我国城市化已发展到一个体制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城市更新改造成为城市的主旋律。在此过程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为城乡绿色发展重要的前置性规划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规划成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上进行战略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撑。本书将对建筑垃圾资源化规划体系建构、规划工作流程与方法、建筑垃圾产生量计算与预测、技术路线选择、清运体系、规划实施保障等展开探讨,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城市管理办法等展开研究,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该书面向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的一线人员,详细介绍了约50种GIS规划应用方法,和100多种GIS技术工具。这些技术方法涵盖了城市规划GIS应用的主要方面,例如:规划GIS制图、用地适宜性评价、三维场景模拟、地形分析、景观视域分析、设施服务区分析、设施优化布局分析、交通可达性分析、空间句法、空间格局分析、空间回归分析、规划大数据分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等。这些技术方法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城市规划分析的技术水平。 第1章 GIS概论;第2章 ArcMap基础操作;第3章 现状容积率统计;第4章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第5章 三维场景模拟;第6章 地形分析和构建技术;第7章 景观视域分析;第8章 交通网络构建和设施服务区分析;第9章 设施优化布局分析;第10章 交通可达性分析;第11章 空间句法;第12章 空间格局分析;第13章 空间回归分析
《总体设计》本书是已故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 林奇的经典著作。书中包括对总体设计程序的论述,典型实例的分析和十章相关问题的研究,即用户分析、设计纲要、修建场所和总体设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及规划含义、造价估算、发展中国家住宅建设的总体设计、设计战略和环境分析等,各部分都有照片、墨线图和旁注草图加以说明。书后的大量附录论述了专门的技术,提供了详尽的原始资料和标准数据简表。 本书条理清晰、资料丰富,适合建筑规划管理和设计人员以及建筑院系师生阅读,对基地开发、规划设计管理的策划组织以及社区维护管理者,则是简明的专业指引。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是使用普及率*高的城市规划标准之一,旨在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本书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图示、表格等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条文内容通俗易懂。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章目与条文顺序编排,逐条展开详细图解,方便读者直观、全面地理解专业内容。本书是学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力求满足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规划教学等多种需求。 本书适合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人员阅读,可供建筑管理与设计的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从业者参考,也可作为城乡规划、建筑类、房地产类大专院校学生的常备学习资料。
本书的英文版属于《能源报告》(Lecture Notes in Energy)的第65卷。全书共分3个部分、共12章:第1部分(第1章~第4章),探讨了将韧性思维纳入城市规划所需的创新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改进或调整规划范式;第2部分(第5章~第8章),作者研究了韧性城市规划的理论是如何在亚洲、欧洲、美洲以及澳洲等地被应用于实践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了成功案例的经验;第3部分(第9章~第12章),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城市形态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这一概念框架涵盖了城市形态元素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上与城市韧性相关的问题;同时,提供了与概念框架中提到的城市形态要素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等。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景观设计等相关学科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所居住的城市的科普小书。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却未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甚至说不清它的定义,至于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当然有兴趣知道,但该如何寻求问题的答案呢。我们需要研究历史,还需要借助不断涌现的新科技,我们关心城市的发展,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关心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关心我们的所有生活。 从探究未来城的问题出发,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城市人口增长模型、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城市的层级结构、城市的形态与功能、城市的 脉搏 (在每日、每周、每年等周期中的表现)、城市向外的蔓延及向上的延伸(摩天大楼)、走向智慧城市的大转变等方面。 作者以 预测未来城市 这一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为名,实际上带我们概览了城市科学研究的思想、手段、难题和前景。 作者列出了所有城市可能有的几大类别,深入研究了
《莎车古城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为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丛书 之一,丛书主编阮仪三。本书力图通过对莎车古城的历史沿革、城镇空间、文化遗存、民居建筑等描写,反映莎车这座南疆丝路古城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莎车古城保护与传承的思路,向读者展现莎车浓厚的地域特色。
本书选取近年来我国各城市中*前沿的参与式社区规划实践案例,邀请项目主持人主笔完成,每个章节聚焦一个案例或围绕某个主题的多个案例,从空间规划或社会治理的研究视角,通过案例概况、实践内容、经验总结与问题反思等方面对案例进行全面介绍,重点突出社区空间改造与社会关系重构的互动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是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需求,而对传统各类空间规划进行的重大整合与系统重构,是空间规划理念、思想、内容、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变革。本书是有关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部总论性、导引性教材,聚焦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阐述国土空间的内涵与规划的基本价值观,梳理空间规划理论、思想的演变与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讲解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有关内容,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方法、实施管理等支撑体系进行介绍。 本书适于作为城乡规划、土地规划与管理、资源环境、公共管理等学科的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实践的人员参考。
随着城市的全球化竞争,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复兴和发展的重要的新战略驱动力。智慧城市正在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寻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促进新的集体生活形式。这使得智慧城市成为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和政治家以及很多企业的重要关注点。本书试图将智慧城市与文化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解读其对城市空间和经验的影响来采取真正的批评立场。这种文化和批判的视角尤为重要,因为智慧城市既是一种渗透着乌托邦信仰的理想,也是一种具体的城市转型过程。这本书一开篇就考察了智慧城市赖以建立的技术现实,从使我们能够监测基础设施内发生之事的芯片和传感器到连接个人的智能手机。通过这些技术,城市空间似乎被激活了。这种激活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愿景:一方面是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城市的新控制论的野心;另一方面是自下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分12个章节,共列出有关问答710多个。其中第1章介绍了与污水有关的基本知识;第2章介绍了与污水处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第3章至第7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与污水处理技术有关的基本知识;第8章介绍了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知识;第9章介绍了污水处理设备;第10章介绍了污水处理用药剂;第11章介绍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安全管理要求等;第12章介绍了污染物监测方面的相关知识。书中也兼顾了近几年开发与应用的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主要为提高污水处理操作工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而编写,可供从事污水处理的操作工学习、培训使用。
本套丛书根据*行业标准《城镇供水行业职业技能标准》CJJ/T225-2016要求,系统阐述了自来水生产工、化学检验员(供水)、供水泵站运行工、水井工、水表装修工、供水调度工、泵站机电设备维修工、泵站机电设备维修工、仪器仪表维修工(供水)、供水管道工和变配电运行工等10个供水行业重要岗位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理论及现代专业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内供水行业调研成果,融汇了作者们多年实践经验的精华。我们相信,随着城镇供水行业职业技能系列培训教材的出版,必将对全国供水行业职工的职业技能、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本书讲授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的入门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本书前三章讲述系统理论、系统方法和信息熵的基本知识,其余章节讲解城市规划的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和发展预测方法。*部分是基础,第二部分是主要框架。在基于城市和城市体系介绍了系统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之后,讲授非线性回归预测方法、Logistic回归与离散选择模型、Markov链与系统演化过程、线性规划、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其中,回归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属于 黑箱 方法,GM(1,1)等属于 灰箱 方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属于系统评价方法,线性规划属于运筹和优化分析。 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或参考。 为更好地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向使用本书的教师免费提供教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