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手绘彩图修订版 )》,共三卷,以相地、立基、屋宇营造、园林营建 为体,涉及列架、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 造石、掇山、借景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全书以作 者计成的营造经验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宅园和与之相 应的园林营建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手法,以其 虽由 人作,宛自天开 ,以及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的 造园理念,为好园者指明了清新素雅、简约守拙、含 蓄幽深、远逸超脱的至高的造园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特别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鉴于以往某些造园著述多着眼于用华丽的词句来描绘、赞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这些文章如果用来引导人们去欣赏古典园林,均不失为上乘佳作,但从借鉴的角度看,却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为克服这一偏颇,本书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建筑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此外
截至目前,山西共有国保单位531处,数量傲居全国。山西古建筑占现有全国国保古建筑总数近五分之一,古建大省地位显赫。《山西古建筑地图》介绍了自北朝至近代各个时代古建筑的时代背景、建筑形制特征、附属建筑、现存状况等,并邀请古建筑专家对重要古建筑细部结构进行精彩讲述与点评,堪为本书一大亮点。本书将各时代、各类型古建筑标示于多幅地图中,使读者一目了然。本书具有一定的研究及参考价值,可作为一本山西古建筑的高级科普读物,也可作为一本游览探访古建筑的书。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真是 寸草有致,片石生情 ,虽 半亩方塘 ,却追求 天光云影 之意境,极富诗情画意,走进中国园林就如同走进了中国艺术的殿堂。在本书中,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将文史知识与园林建筑理论结合起来谈,结合不同地方的园林,系统论述中国造园理论诸如立意、组景、动观、静观、掇山、理水、建筑、栽植等,本书既可说是园林理论著述,也是婉约清丽、畅快明达的文学小品。因此,本书可说是中国园林*的导游。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 现代中国园林之父 陈从周主编。全书在结构上分为 名园鉴赏 和 品园杂识 两部分。上篇 名园鉴赏 由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纪念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五部分组成,重点介绍国内现存园林及园内景点;下篇 品园杂识 系统介绍我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与品园知识;后附中国园林历史大事年表。本辞典条目完整,内容详尽,是一本既有鉴赏价值,又具专业背景的实用鉴赏辞典,亦是园林艺术和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论园》是著名的建筑大师、中国园林研究的开创者童寯先生多篇园林文章的合集。他以精到和洗练的笔法,对中国园林和世界园林的历史、特色和区别,以及中国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影晌,加以详尽的论述。这13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基于世界文化视角对于中国园林的审视,除*篇《中国园林 以江苏、浙江两省园林为主》的主要意图是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园林之外,《〈中国园林设计〉前言》、《中国园林对东西方的影响》则是从中外对比的角度介绍并分析中国园林的特殊性。而《造园史纲》则可看作是一部极简园林史,为中国园林研究提供了一种世界园林及造园历史的基底。另一类则是以《江南园林》《石与叠山》《苏州园林》《亭》等专题文章为代表,着重探讨江南造园中的技术问题。 童寯先生对于江南园林的研究进入到江南园林的深
从古至今,园林都代表了独特的人文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这一题材,也一直令艺术家深深着迷。以绘画为主要形式的其他门类视觉艺术,不但对史上杰出园林的历史传承具有价值,也对未来园林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作者凡妮莎 雷明顿(Vanessa Remington)是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Royal Collection Trust)的高级策展人,她在本书中以300多张珍贵图片回溯了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东西方园林艺术的演变,并揭示了园林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意义。这些作品均为从皇家收藏中精选出的具有卓越价值和非凡美感的油画、木版画、素描,还有挂毯和珠宝,其中甚至包括一些从未公开过的藏品。 本书不仅是一场令人陶醉的艺术之旅,更是一首致敬园林之美的赞歌。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观赏园林,还是修建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 园林大家陈从周一生著述甚丰,本书以“中国园林”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大师的诗意文字,探究中国园林到底美在何处。“说园”部分,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见解精辟、独到。“游园”部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北京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本书称得上是一本 大师小书 ,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在本书中,染思成先生以随笔的方式,漫谈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话题性强,文笔优美,深入浅出。本书的上编 拙匠随笔 收入梁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多篇建筑科普作品,寥寥数语,解释清楚了建筑学是什么、建筑师是怎样工作的等来自公众的疑问,并饱蘸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撰写了 祖国的建筑 中国建筑的特征 建筑与建筑的艺术 等文章,阅读这些文章,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跃然纸上。本书中编 城市与规划 收入了梁思成在城市规划领域有代表性的几篇名文,如具有历史价值的 市镇的体系秩序 梁陈方案 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 北京 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等,集中体现了梁思成从1946年至1951年在城市研究领域的学术创见,这几篇文章所提出的问题,例如北京城的规划、北京城墙的是否应拆除、人居环
本书在体例上不采用断代通史的写法,而是把园林的全部演进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好处在于 源 与 流 的脉络较为清晰,前因后果较为明确,读者易于把握到中国古典园林即使在 超稳定 的封建社会的漫长而缓慢的演进岁月中亦非一成不变的情况。
郭风平编著的《中外园林史(高等院校园林专业 系列教材)》按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和中国园林分 章论述,主要介绍了他们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园 林类型、代表性园林以及风格特点。中国园林体系是 本书的重点。 《中外园林史(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系列教材)》可 作为高等院校园林、建筑、旅游、园艺等专业教材, 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科技工作者参考借鉴 。
风水是中国古代选择处理建筑环境的独特方术,曾对传统建筑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其中迷信与科学混杂,糟粕与精华共存,历来评价毁誉交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建筑理论界学术氛围的变化,风水被“重新发现”,引起关注。本书汇集了有关风水研究及评价的学术论文23篇,涉及风水的渊源沿革,流派宗旨,哲学、美学和科学内涵,以及在建筑领域如城镇、宫宅、陵墓等选址、规划设计及营建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可裨益有关人员深入理解传统建筑文化和风水的关联及其存在原因与价值,予以批判研究和扬弃。
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创作庭院作品的实践和心得,分别记录了下来,并从当今的视角审视当初,分享了自己亲自作庭和赏庭的无上乐趣。讲述了日本庭园的抽象和*之美,并且在讲解各个庭园作品的同时,还穿插讲解了各种造园细节和造园技巧,还将庭园与茶道、茶室联系起来,将庭园作为有生命的事物来审慎对待,打造属于庭园的永恒性特质。书中没有对传统的固守和坚持,而是充满了*性的造园方式的解析。这本集造园精华和赏庭心得为一体的小书,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造园和赏庭的态度、胸怀、技巧和乐趣,将有助于国内的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重森三玲的造园理念和精华。
作为日本枯山水形成本源的《作庭记》《山水并野形图》,是日本古老的造园秘传书。从中可一览日本古代的造园成就和造园经验,是研究日本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作者以自身在造园现场的实践知识为基础,潜心研究此两册秘传书30年,通过大量的插图、图片和浅显易懂的解说将日本造园秘传书公之于众,为人们提供了日本园林和枯山水的理论框架和可供模仿的图解范本,对现代造园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西蜀园林造园注重相地选址、建筑布局、花木配置、人文内涵等物质性要素造园,同时结合地必古迹、园必名人、园因文构、史诗题联、公众游赏等精神性要素构建文秀清幽之园林意境。 本书作为西蜀园林研究的基础,基于西蜀园林称谓内涵、发展进程、类型特征等方面,主要对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三苏祠、罨画池、东湖、桂湖、流杯池、房湖、文君井等十个西蜀古典名园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展现了秀雅飘逸、朴实原真、人情厚意的西蜀园林艺术美特征。本书分概论和各论上下篇,概论从蜀与西蜀的论述到西蜀古典园林研究的论述,完整地阐述了西蜀园林是一支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共同发展,又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地域园林体系。各论对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三苏祠、罨画池、东湖、桂湖、流杯池、房湖、文君井十个西蜀名园开展
长期以来,南京造园史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本书shou次系统呈现南京园林发展的历史进程,填补了中国园林艺术史体系中关于南京园林通史的空白。 南京建城史超过2500年,被称为 十朝古都 。南京城具有丰富的园林营造活动,历史上涌现出大量的供君主、贵族、文人、百姓雅游、休憩和文化活动的园林名胜。 东吴是南京园林的早期发展阶段,东晋园林类型趋向丰富,南朝园林风格精巧奢华,隋唐至宋元时期,南京城市地位下降,城市格局有了变化,园林类型包括山水风景、历史怀古地、城市园林和寺观园林。明代南京成为都城,风景名胜开发较多,私家园林有了较大的发展,佛寺园林也较为兴盛。清代康乾南巡留下了栖霞、江宁两处行宫御苑,风景名胜形成了 金陵四十八景 。民国时期,南京作为首都,引入了西方城市规划和管理制度,兴建了城市公园和林荫道
作者长期着迷于研究中国园林、山水画及其与建筑的关系,并用绘画的方式研究建筑,近两年来画了大量独特精美的 建筑山水画 ,在豆瓣等网络平台具有颇高人气。本书是作者次正式集结出版的画作《幻园》的第二版,《幻园》版销售状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本次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改进装帧方式,预期也可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
该书成书于崇祯七年。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与《园冶》并称 古代造园艺术双璧 。
《动作:功能性动作系统:筛查、评估与纠正策略(FMS、SFMA理论和应用详解)》通过生动、简洁和明确的阐述,说明了回归基础运动具有怎样的全新意义。 在《动作 : 功能性动作系统:筛查、评估与纠正策略(FMS、SFMA理论和应用详解)》中,作者格雷·库克(Gray Cook)跨越了康复、体能训练和健身的界限,为健身和康复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训练模式和沟通语言。在这种模式下,健身和康复专业人员可以协同工作。通过动作解析和观察婴儿在学习走路、跑步和爬行时所采用的自然发展方式,格雷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运动学习、纠正性训练和现代健身训练。 你将学到的发现、经验和方法: 如何检查和评估运动质量 如何通过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确定障碍模式 临床医生需要了解的关于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的内容 何时应用纠正策略,以及如何决定使用哪
本书是建筑学家、园林学家曹汛先生多年研究成果的首次结集。本书收录《陆游〈钗头凤〉的错解错传和绍兴沈园的错认错定》《石涛叠山 人间孤品 :一个媕浅而粗疏的园林童话》等曹汛先生的代表性文章,材料翔实,证据充分,纠正了流传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大错案。 破旧 之外更长于 立新 。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进行了精到的介绍,还将园林建筑纳入艺术的视角加以审视,对园林建筑艺术进行总结,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中国园林的历史脉络、艺术特征和国际地位,奠定了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还对一些造园名家加以介绍,本书收录的对计成、张南垣、叶洮和戈裕良等造园名家的研究,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的蓬勃气象,议论精湛,见解高妙,从中可领略一代学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的淳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鉴于以往某些造园著述多着眼于用华丽的词句来描绘、赞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这些文章如果用来引导人们去欣赏古典园林,均不失为上乘佳作,但从借鉴的角度看,却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为克服这一偏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建筑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此外,还用适当篇幅来阐述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借此将会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皇家园林和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观赏园林,还是修建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 园林大家陈从周一生著述甚丰,本书以“中国园林”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大师的诗意文字,探究中国园林到底美在何处。“说园”部分,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见解精辟、独到。“游园”部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北京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空间,还是…一个无形的精神领域。赏园旨在体味超越花草、树木、湖水及岩石的喜悦,即感受瞬间的永恒。 有些园林已不复存在,然而,即使它们已成废墟,或已被人遗忘,它们依旧能在支离破碎的文字中获得生命,在黑暗的年代创造空灵的境界。在本书中,我将通过从园林历史中学到的东西来解释已经成为历史的园林。 鸣鹤园当初只是清朝众多皇家园林中的一个,然而,这里充盈的历史使它变成一种象征,昭示着一个永恒的难题:在经历创伤的岁月里人们该如何对待艺术?……园林的毁灭敌不过人们的想象,从久远的过去传来的声音仍然在谈论我们今天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