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鉴赏辞典》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 现代中国园林之父 陈从周主编。全书在结构上分为 名园鉴赏 和 品园杂识 两部分。上篇 名园鉴赏 由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纪念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五部分组成,重点介绍国内现存园林及园内景点;下篇 品园杂识 系统介绍我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与品园知识;后附中国园林历史大事年表。本辞典条目完整,内容详尽,是一本既有鉴赏价值,又具专业背景的实用鉴赏辞典,亦是园林艺术和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从古至今,园林都代表了独特的人文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这一题材,也一直令艺术家深深着迷。以绘画为主要形式的其他门类视觉艺术,不但对史上杰出园林的历史传承具有价值,也对未来园林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作者凡妮莎 雷明顿(Vanessa Remington)是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Royal Collection Trust)的高级策展人,她在本书中以300多张珍贵图片回溯了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东西方园林艺术的演变,并揭示了园林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意义。这些作品均为从皇家收藏中精选出的具有卓越价值和非凡美感的油画、木版画、素描,还有挂毯和珠宝,其中甚至包括一些从未公开过的藏品。 本书不仅是一场令人陶醉的艺术之旅,更是一首致敬园林之美的赞歌。
《武汉近代饭店宾馆交通建筑(第2版)/武汉历史建筑与城市研究系列丛书》作为整套丛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城市生活建筑与城市发展密切的联系,展现了近代武汉城市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景观。汉口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在中地城市中开埠较早,其近代建筑获得了长足发展。《武汉近代饭店宾馆交通建筑(第2版)/武汉历史建筑与城市研究系列丛书》收集的大量的实地测绘数据,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主要介绍了汉口的饭店、宾馆与交通建筑在开埠之后的发展,并对其艺术价值、建筑技术、风格特征以及建筑细部加以总结与思考,表达了武汉城市建筑独特的审美风格,希望借此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本书是园林景观学教授汤姆 特纳的园林四部曲之一,40年来,作者在对欧洲园林的细致研究中,开展了大量了探访、调查、绘图和摄影工作,系统地介绍了欧洲园林的设计历史,采用近900张照片、平面图及示意图,来阐述欧洲园林设计的起源、成因和发展。他集中关注信仰、功能和设计理念,所涉及的园林史从 新月沃土 的农耕定居时期直至2011年。他将这10000年间的历史划分为10个部分,并对欧洲园林设计的主要历史阶段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是汤姆 特纳有关园林设计历史的第二部作品,亦是对其著作《园林史》(2005年)的扩展和更新,增加了新的图文特色。
《中国园林》杂志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学术性、综合性的专业期刊。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刊于1985年。本刊立足当今世界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涵盖学科各主要拓展领域和方向,开展学术理论和科技研究成果的交流、教育实践和规划设计作品建设成果的介绍与实例评析,传播科技知识,繁荣风景园林学科和促进行业发展。 本刊主要栏目:历史与理论、规划与设计、人居环境、园林植物、园林建设、城市绿地系统、风景名胜、自然文化遗产。
汪菊渊编著的《中国古代园林史(上下第2版)(精)》为1982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科研课题《中国古代园林史》的重要成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包括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清朝的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册。本书含有各类图纸及图片500余幅,并附有详尽的园名索引。 《中国古代园林史(上下第2版)(精)》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等学界的广大科研和规划设计人员,园林及建筑院校的师生,从事历史文物保护的专家和考古学者,对历史和科技史、艺术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包含北方著名古典园林中的殿、舫、楼阁、门、桥、塔、堂、亭、榭、轩、斋十一类园林建筑的全面展示,每一大类前有文章讲解和描述,每座建筑含有建筑测绘图纸和照片,细部图纸丰富、具体,生动,充分展示国内经典园林建筑的设计和构造,为园林建筑设计师提供大量参考和学习的样本。
中国园林是一种诗意的建筑,是人的精神寄栖之地,向来以文化品位为宗旨,山水田园,亭台楼阁,帝王胆略,文人胸襟,意在其中,天人合一。皇家园林硧浑博大,江山万里寓于宫苑庭园,至帝王万机闲暇不忘江湖之乐。自古庶民不秀雅空灵,移山缩水寄于曲院回廊,使文人归隐田园不忘江湖之乐。 四座名园,两皇两私,数百年间或辉煌或凋落,风雨相伴,乃中华建筑史上奇绝的一章。今有北京、承德、苏州三地摄影名家,将十几年潜心拍摄的园林佳作,辑成卷帙,合作出版。虽学养各异,却意趣相同,对园林建筑情有独钟,每有奇思妙想,或触景生情,皆以影像为记。各人的情感,各人的理解,各人的观念,各人的功力,尽在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像表现之中。
主要介绍江苏传统园林的人文地理背景、历史沿革、当前遗存概况、主要类型,以及其造园思想、造园要素、理法与美学意境。根据各地现存传统园林的实际状况,选出约56处历史价值高、当前遗存状况好、图文资料精美的经典园林重点介绍,每处园林约3-5页;另精选未列入经典园林的100处以 江苏现存传统园林名录 形式附后。为保护和发扬地域珍贵建筑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江苏古建园林传统营造技艺,推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和活化利用,增强江苏优秀传统营造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和新时期工匠精神培育,提升社会大众对传统营造技艺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根据江苏省传统营造技艺活化传承系列工作部署,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传统建筑研究中心、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搭建。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说石构景》是以图文合一的形式(彩图千余幅),介绍石景造型艺术如何与其他造景元素配合,共同营造环境景观艺术表现形式、方法与技巧的一本专业性读物。主题要点:石道因缘、石艺精魂和石景赏析。首先以自然山水景观为开篇,进而演绎到人文石景的多种构景形式,如天然观赏石构景;石雕石刻造型艺术构景;石雕工艺品构景;碑碣刻石构景等。 另外,从中国古代到现代石景艺术精华中,选出近八十处风景名胜园林的珍贵石景,进行赏析。从读者实用的角度,提出可供借鉴的一些宝贵经验、观点和技巧,供景观工作者参考。书末附有全国风景名胜园林中石景要目 (850处),供浏览查询。 本书可供景观设计师、石工匠师、石文化爱好者、旅游管理人士参考。
本书分成历史篇、鉴赏篇、叠山篇三大部分,书中以大量的实物照片及详尽的文字介绍了江南园林假山的历史沿革艺术流派,风格以及制作技巧,并对大量的作品作了精辟的赏析。 历史篇,自中国园林假山的萌芽始,迄今而止,记述了园林假山发展的全过程。鉴赏篇,是以苏州、扬州、湖洲、杭州,以及无锡,南京上海等地在保存的24处著名古典园林假山为样本,鉴赏品评,并以此为例,突出介绍江南园林假山在艺术上和技艺上的突破与成就。叠山篇,则着重阐明园林堆石筑山的技术要领。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印刷精美,读者从中可对江南园林假山艺术的发展及特色有一个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本书可供收藏、欣赏及借鉴。
北方私家园林:中国历史上北方地区曾经兴建过大量的私家园林,取得辉煌的艺术成就。本书以相对通俗的笔法首次对北方私家园林艺术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全书共分四章,章对从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北方关中、中原、幽燕、齐鲁等地区的私家造园的发展历史进行记述,第二章重点赏析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地区的现存名园实例,第三章从布局、建筑、叠山、理水、植栽五个方面总结其造园手法,第四章从地域、气韵、哲学角度对其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探讨。 岭南私家园林: 岭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种形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加之对外商贸与社会发展,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园林文化。岭南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而经济发展又为造园提供了物质基础。岭南私家园林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造园
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绵延不断。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战争及社会动乱等因素而渐趋没落,园林作品实物已遗存不多,令人叹息。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闽南园林营造史较少关注和系统研究,以致其历史和艺术价值鲜为人知,亟需加以发掘整理,使之还原为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特色一脉。《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史研究》内容是近25年来作者对闽南传统园林调查学习和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力求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与园林遗存的实地考察,阐述闽南传统园林的发展背景与脉络,总结有关的营造经验和艺术特色,填补国内有关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史的学术研究空白,为探索闽南传统园林的傅承与创新之路提供史实依据与理论支撑。
本书并非一本严格意义上的 学术著作 ,也非一部有关中国园林的 摄影集 ,而是一位建筑学者以其独特视角所扑捉到的 中国园林 。书中作者用镜头记录了现存较有代表性的园林,以极富意境的黑白表现再现了 道法自然 的哲学思想及 有法而无定式 的造园手法,并将自身对中国园林所有深层思考隐于所摄作品中,而不同于传统文字记载的方式。从艺圃、环秀山庄、留园、拙政园到网师园、沧浪亭、退思园,从豫园、个园、瞻园到燕园、北海、谐趣园,通过近200幅的拍摄作品,呈现了设计师眼中中国园林的精华所在,以对当代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提供借鉴。使人在身临其境感受巧夺天空的园林之美的同时,引发对中国园林的深层思考。本书适合景观设计、建筑师阅读,同时也可为园林研究、建筑史研究及历史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中国古建园林大全(南方卷)》对全国各地古典园林的建造年代、历史变迁、形态及结构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中国古建园林大全(南方卷)》图文并茂,容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并专门邀请我国知名园林专家对所述古典园林逐一进行点评,可谓知识面广、权威性强,可供广大园林工作者学习、借鉴及应用。
花园设计看似非常简单,实际上却是极为复杂的事情 要学习各种原始功能,并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形成工作思路;然后还要继续形成一种设计风格,从而表达设计师的个性,同时还要扩展每一处景观视野。本书涵盖了来自全球将近40个美丽的私家花园,包括传统欧洲花园,美式花园,日式花园和一些来自东南亚地区的花园,并配以丰富的花园实景图片、平面图、手绘图以及植物详图来展示花园之美。对于那些希望在私家花园设计领域中脱颖而出的设计师们来说,这是一本花园设计秘籍。如果你发现自己被本书中的一些空间所吸引,并想知道如何在自己的私家花园中实现这些空间,那么我们的愿望就已经实现了。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典园林五书(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典园林五书(套装共5册)》是作者精心编写而成的,《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典园林五书(套装共5册)》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们更好的阅读,从书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值得了解和知道的。一起来阅读吧。
在公共空间中,景观建筑细部扮演了一个有限而重要的角色——有限是因为它是景观中可见的小部分,重要是因为一个合乎逻辑细部形式的实现,不仅体现了设计者对细部设计中的技术性思考,还展现了设计者对特定文化内涵的个性化表达方式。因此,对景观建筑细部设计的关注不容忽视。 英国建筑主要潮流是“古典复兴”。“古典复兴”是指古罗马和古希腊复兴。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英国建筑了一批著名的古典建筑,为英国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盛行的另一种潮流是浪漫主义建筑,又称“哥特复兴”,主要是在庄园邸中复活中世纪建筑,模仿寨堡和哥特式教堂。在古典复兴主义潮流流行的同时,在英国又出现了建筑的折衷主义,就是把古典复兴、浪漫主捏合在一起,弥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局限性,这也称集仿主义。 本图册是W.HY雪儿创作
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野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东南最早私园为东晋苏州顾辟疆园。由于苏州具有经济、文化、自然等优越条件,因而园林得以发展。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苏州园林迭有兴废,至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广为维修,累代名园遂双双复重丽。 全书共分总论和实例两部分。其中总论部分介绍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等。实例部分共介绍15个园林实例。包含黑白照片约500张,墨线图300幅,文字约5万字。本书是研究苏州园林的经典作品,是中国建筑目前的重要著作。 本书适用于建筑、园林、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