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真是 寸草有致,片石生情 ,虽 半亩方塘 ,却追求 天光云影 之意境,极富诗情画意,走进中国园林就如同走进了中国艺术的殿堂。在本书中,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将文史知识与园林建筑理论结合起来谈,结合不同地方的园林,系统论述中国造园理论诸如立意、组景、动观、静观、掇山、理水、建筑、栽植等,本书既可说是园林理论著述,也是婉约清丽、畅快明达的文学小品。因此,本书可说是中国园林*的导游。
中国古典园林是承载中华文化神韵的靓丽名片,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苏州园林更是古典园林的精华,中华文化经典,世界文化瑰宝。天平山庄是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所建。主要由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祠、高义园和白云古刹五个部分组成。各类建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亭台楼阁与青山绿水、奇石古枫融为一体,人文之胜与自然之美相得益彰。 本书以纸上走读园林的形式展开,按文化解读划分景区空间概念,以实地游览路线为导向,串联整座园林,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创作庭院作品的实践和心得,分别记录了下来,并从当今的视角审视当初,分享了自己亲自作庭和赏庭的无上乐趣。讲述了日本庭园的抽象和*之美,并且在讲解各个庭园作品的同时,还穿插讲解了各种造园细节和造园技巧,还将庭园与茶道、茶室联系起来,将庭园作为有生命的事物来审慎对待,打造属于庭园的永恒性特质。书中没有对传统的固守和坚持,而是充满了*性的造园方式的解析。这本集造园精华和赏庭心得为一体的小书,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造园和赏庭的态度、胸怀、技巧和乐趣,将有助于国内的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重森三玲的造园理念和精华。
《论园》是著名的建筑大师、中国园林研究的开创者童寯先生多篇园林文章的合集。他以精到和洗练的笔法,对中国园林和世界园林的历史、特色和区别,以及中国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影晌,加以详尽的论述。这13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基于世界文化视角对于中国园林的审视,除*篇《中国园林 以江苏、浙江两省园林为主》的主要意图是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园林之外,《〈中国园林设计〉前言》、《中国园林对东西方的影响》则是从中外对比的角度介绍并分析中国园林的特殊性。而《造园史纲》则可看作是一部极简园林史,为中国园林研究提供了一种世界园林及造园历史的基底。另一类则是以《江南园林》《石与叠山》《苏州园林》《亭》等专题文章为代表,着重探讨江南造园中的技术问题。 童寯先生对于江南园林的研究进入到江南园林的深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真是“寸草有致,片石生情”,虽“半亩方塘”,却追求“天光云影”之意境,极富诗情画意,走进中国园林就如同走进了中国艺术的殿堂。在《梓翁说园》中,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将文史知识与园林建筑理论结合起来谈,结合不同地方的园林,系统论述了中国造园理论诸如立意、组景、动观、静观、掇山、理水、建筑、栽植等。本书既可说是园林理论著述,也是婉约清丽、畅快明达的文学小品。因此,本书可说是中国园林的导游。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空间,还是…一个无形的精神领域。赏园旨在体味超越花草、树木、湖水及岩石的喜悦,即感受瞬间的永恒。 有些园林已不复存在,然而,即使它们已成废墟,或已被人遗忘,它们依旧能在支离破碎的文字中获得生命,在黑暗的年代创造空灵的境界。在本书中,我将通过从园林历史中学到的东西来解释已经成为历史的园林。 鸣鹤园当初只是清朝众多皇家园林中的一个,然而,这里充盈的历史使它变成一种象征,昭示着一个永恒的难题:在经历创伤的岁月里人们该如何对待艺术?……园林的毁灭敌不过人们的想象,从久远的过去传来的声音仍然在谈论我们今天的窘境。
《中国寺庙通论》的作者王鹤鸣、王澄和梁红根据寺庙的不同性质,将寺庙建筑分列为九种,即书中九章予以分别叙述:神灵祠庙、宗族祠堂、皇家宗庙、名人祠庙、儒家文庙、道教宫观、佛教寺院、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上述九类寺庙中,神灵祠庙、宗族祠堂、皇家宗庙、名人祠庙、儒家文庙和道教宫观是在中国本土生长建立起来的祭祀建筑,而佛教寺院、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则是从国外传入而建立的祭祀建筑。《中国寺庙通论》作者在寺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每个门类的寺庙的历史、建筑形态、表述意义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本书分为五个章节,涵盖了景观印象、空间规划、土壤选择、植物配色、花草养护等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是可以轻松管理的优美庭院打造计划;第二章是被称为庭院的骨架,给人立体感的庭院树木的使用方法;第三章是打造缤纷庭院的花草种植方法;第四章是增加实用性和趣味性,彰显小庭院魅力的妙招;第五章是让小庭院四季鲜花满满、反复开花的方法。书中还配有丰富而精美的手绘图片和实景照片;植物图鉴方便读者查了解植物习性和选择、搭配适合自家庭院的花草。
让作者惴惴不安的是,本书当时仓促成篇,按照原打算,拟在初版后利用较长时间,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再花三五年功夫修订原书。初步设想是将原书上、下编独立开来,形成《唐代园林述论》和《唐别业考》两部系列著作。但变化永远比计划快,此次因出版社规定修订时限,作者只能对原书的史料及文字误讹进行一些增删订正,另补充了相关的部分图版,但基本观点和结构一仍其旧,系统全面的研究只能留俟将来。 此次修订,作者将近年来寓目的园林史和隋唐文史研究新成果尽量吸收进去,并且做了标注,以继古人“言必称先,不敢掠美”之例。惟一遗憾的是,作者曾从台北《中国唐代学会会刊》索引中查到侯迺慧教授在台湾政治大学的博士论文题目《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以全唐诗文呈现为主》,台大教授萧丽华博士屡与津梁,将作者介绍给侯教
苏州园林,是人工创造的自然山水美景。其主旨是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享受的一种物质环境,除了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山水景色之外,还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物,如厅堂、轩榭、馆斋。厅堂为全园活动中心,在厅堂、书房前后,多构筑曲廊,缀以山石,栽植花木,组成住宅庭院;厅堂周围和山池之间,缀以亭、榭、馆、斋,用蹊径和回廊贯通,组成一个可居、可游、可赏的园林整体。 本书从品赏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角度,分吴门胜景、裁山得趣、分水清润、幽亭成翠、深院映碧、亭憩廊游文饰精到、绿影留人八个方面,为广大读者娓娓道来。
本书提炼出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部分加以描述,内容依据主要人物的住所院落划分,重点围绕大观园的园林布局、荣宁两府内主要院落建筑展开描写,涉及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等主要人物的居住活动场所,作者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感。本书将园林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做了清晰的分析说明,在对《红楼梦》这本书中的园林建筑进行描写的同时,结合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建筑,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的差异和共性,并结合时代特点,引申到现代的园林建筑设计上来,一方面帮助设计师领会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工艺美,体会古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另一方面给红学爱好者打开了另外一个角度来研读《红楼梦》,即使是普通的大众读者,读来也会获益匪浅。
本书包括正文和附录两部分。其中正文分为园林史概论、中国园林史、外国园林史、巾外园林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四章。 中国园林史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中国近代园林、中国现代园林三个历史阶段。内容主要针对各阶段园林的发展和特点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对各阶段的代表园林实例作生动详细说明,通过园林实例印证和加深对各阶段园林发展和特点的理解。 外国园林史介绍外国古代时期园林、外国封建时期园林、外国工业社会时期园林、现代西方园林四个历史阶段。 中外园林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介绍15位在世界园林发展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详细介绍其有代表性的园林理论或园林作品。 附录部分共收集了32个中外园林实例,主要作为选讲和课后阅读内容。 本书力求理论简明扼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园林实例来说明。本书可作为高职高
本书主要辑录并考订唐代园林别墅之空间位置、园主姓、造园时间等,并以简注今地名式确定其地理位置,园主则主要考证以官职、封爵、谥号、科弟、排行、地望及字号等相称呼之人物姓名。 本书辑录唐代园林为草创,重在私家园林,但个别州郡之游览场所因性质不同,归属产权无法准确判断,亦酌情录入,虽恐招至体之訾议,但或可资考证。 本书按唐代道、州(府)、县来编排。道及州府县次序大体依据唐李吉甫《无和郡县图志》。凡《元和志》关漏之州府县名,则据《新唐书·地理志》补入。两京地区采取先城内后城外之方式,坊里次序体依据徐松《唐两京城坊考》。未能确知为保坊(里)、乡、县、州(府)者,依次附列于该州(府)、道之后。 园林之空间位置自唐迄今虽无大变化,但沿革有古今,名称屡改易,地理志、方志之记载绘纭繁杂,
张思明主编的这本《生态庭院造景系列:别墅庭院设计》将带您环游优选,领略世界各国不同风格别墅景观的魅力――从法式刺绣花坛到日式坪庭园林,从澳洲的Clewley街花园别墅到美国的康涅狄格州乡村别墅,各种类型的别墅设计应接不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体验现代大都市的世外桃源,探寻人类真正的“梦想家园”。
本书称得上是一本 大师小书 ,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在本书中,染思成先生以随笔的方式,漫谈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话题性强,文笔优美,深入浅出。本书的上编 拙匠随笔 收入梁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多篇建筑科普作品,寥寥数语,解释清楚了建筑学是什么、建筑师是怎样工作的等来自公众的疑问,并饱蘸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撰写了 祖国的建筑 中国建筑的特征 建筑与建筑的艺术 等文章,阅读这些文章,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跃然纸上。本书中编 城市与规划 收入了梁思成在城市规划领域有代表性的几篇名文,如具有历史价值的 市镇的体系秩序 梁陈方案 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 北京 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等,集中体现了梁思成从1946年至1951年在城市研究领域的学术创见,这几篇文章所提出的问题,例如北京城的规划、北京城墙的是否应拆除、人居环
中国古代园林,是近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艺术珍品。它以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为终和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完美融合绘画、书法、诗歌、工艺诸因素,于有限空间内创无限意境,是一门要求极高的综合艺术。本书以清新的笔调讲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和主要风格,图文对照,对园林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风景速写:园林古建筑》详细介绍了风景速写的各种技法,着重基础练习的讲解,并将重点、难点及易失误处一一列解,使读者走出单纯技法训练的误区,以方便读者学习、应试,少走弯路。
扬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它将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曾经几度繁荣,几次浩劫。它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英雄的城市,一座如诗如画的城市。人们走进扬州,或由唐诗引领,或由“八怪”相伴,或由园林的大门走进来,一步步走进扬州的腹地,认识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它的方方面面。 解放以后,古城扬州如沐春风,扬州园林也渐有恢复。改革开放以来,园林建设持续发展,绿地日增,市区旧园不断修葺重建,北郊一带更形成了*的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已基本上恢复了乾隆时“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名园相属,楼台相望,宛如画图的旖旎景观。 为了给读者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本书内容以园林为主,兼及名胜;介绍园林,又以现有的为主,兼及一些故园。章试图对扬州园林两千多年历史,勾出一个轮廓,
堀内正树著的《图解日本园林》主要向大家介绍日本园林的基础知识,除了介绍日本园林的样式及历史、栽植、置石、理水、小品等基本知识外,还穿插介绍造园的具体内容,也涵盖了建造及管理园林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加深对日本园林的理解。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简洁但详尽地介绍了庭园造景的施工方法,适合景观设计师、园艺师以及园艺爱好者品读和借鉴学习。日本园林与西方的规则式园林截然不同。相比于西方园林设计附加的人工装饰性,日本园林一般不采用华美的布局,反而更加重视亲近自然,更加倾向于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管理。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日本园林以自然为主题创作和发展了多样的园林风格和造园手法,在学会如何观赏日本园林的同时,对学习如何建造园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