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程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地震作用;5性能目标和性能设计指标;6计算分析;7性能目标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建、构筑物中设置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验收与维护保养。
《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图示(15S909)》为新编图集,供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从事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设计、施工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工业建筑、市政工程可参考使用。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直观、专业地对《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予以解析。图集的编制顺序与规范的章节顺序保持一致,查找方便。 图集以《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的条文为依据,选取需要进一步解释或说明的条文、执行中容易产生分歧的条文及关联到其他相关规范的条文予以图示,包括术语、基本参数、消防水源、供水设施、给水形式、消火栓系统、管网、消防排水、水力计算、控制与操作、施工等内容。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 的通知》(建标E2008]105号)的要求,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标准《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ll7—88进行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通过调查总结抗震鉴定经验和国内外地震破坏实例,作了专题研究和计算分析,吸收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等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经多次讨论、修改并作了经济分析,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22章和6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场地、地基和基础,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钢框排架结构,通廊,筒仓,容器和塔型设备基础结构,支架及构架,锅炉钢结构,井塔、井架,电
《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依据国家新颁布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2013)、《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 20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2014)等标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厂房、仓库和材料堆场防火设计,建筑防火构造与设施,常见消防系统设计与施工,消防系统供电、调试、验收与维护。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消防工程专业的教材。
折线配筋先张法既消除了后张法施工中的堵孔、压浆不密实、预应力筋锈蚀甚至断丝等质量缺陷,又弥补了直线先张法在跨度方面的不足,尤其在解决高原、寒冷等复杂环境条件下结构耐久性问题等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在靠前外高速公路装配式桥梁结构中得到应用。然而现阶段设计和施工尚未形成标准化,预应力钢筋的弯折形式也主要采用双折线形式。本书主要针对单折线配筋先张法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设计、弯起器设计和梁体预制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标准梁体的基本力学性能等分别进行专题研究。
本书以*的标准、规范为依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经验的运用;结构体系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还注意了知识的融贯性,即把设计、施工、验收等有机结合,突出整合性的编写原则。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防火,建筑消防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自动气体和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消防系统的供电、调试、验收与维护以及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案例。本书可供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消防工程专业的教材。
本标准适用于建、构筑物中设置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验收与维护保养。
本书为科普读物,为加强地铁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普及而编写。全书共有六部分, 部分为概述,主要介绍地铁火灾的特性和原因;第二部分为地铁消防设施,主要介绍常见的地铁消防设施;第三部分为地铁火灾的预防措施;第四部分为地铁内发生火灾怎么办,主要指导乘客如何报警和疏散逃生等;第五部分为地铁消防相关法律法规;第六部分为地铁火灾典型案例及分析,主要列举实例以警醒各方人员提高对于地铁消防安全的重视。本书适用于广大公众学习参考,希望能增强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本标准的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7945--2000((消防应急灯具》,与GBl7945--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对系统形式进行了划分,增加了相应的术语和定义(见3.12、3.13、3.14和3.15); ——增加了防护等级的要求(见5.1、5.2和5.3); ——增加了自检功能的要求(见6.2.7); ——增加了应急照明配电箱性能和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性能及结构的要求(见6.3.5和6·3·6); ——修改了标志灯标志内容的要求(见6.2.3); ——增加了电磁兼容要求,选择了适当的严酷等级(见6.14)。 本标准的附录8~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火灾探测
本书为科普读物,为加强地铁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普及而编写。全书共有六部分, 部分为概述,主要介绍地铁火灾的特性和原因;第二部分为地铁消防设施,主要介绍常见的地铁消防设施;第三部分为地铁火灾的预防措施;第四部分为地铁内发生火灾怎么办,主要指导乘客如何报警和疏散逃生等;第五部分为地铁消防相关法律法规;第六部分为地铁火灾典型案例及分析,主要列举实例以警醒各方人员提高对于地铁消防安全的重视。本书适用于广大公众学习参考,希望能增强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是为规范广东省海堤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根据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编制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问题的复函》(粤计农函[2003]645号)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同意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地方标准立项的复函》(粤质监标函[2004]127号)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广东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及水利部《水利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广东省水利厅负责主持编制,由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会同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水文局、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本导则经有关部门和专家的会审,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2004]2号文批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主要技术内容
建筑消防设施按照 有关法律法规和 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是探测火灾发生、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保障。对建筑消防设施实施维护管理,确保其完好有效,是建筑物产权、管理和使用单位的法定职责。为引导和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依据 现行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
全书以智能建筑消防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结构为框架,对智能建筑消防系统概述、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防排烟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电气进行介绍,针对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给出了详细解答。
本书从现有体制、机制的实际状况着手,对消防部门在灭火救援中的应急通信技术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本书共分为7章,概述了应急通信概念和应急需求、 外应急通信现状、应急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并详细地介绍了消防应急系统、消防应急通信组织、消防应急通信力量与行动和消防应急通信预案编制与演练。本书可作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实际工作中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科普读物,为加强地铁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普及而编写。全书共有六部分, 部分为概述,主要介绍地铁火灾的特性和原因;第二部分为地铁消防设施,主要介绍常见的地铁消防设施;第三部分为地铁火灾的预防措施;第四部分为地铁内发生火灾怎么办,主要指导乘客如何报警和疏散逃生等;第五部分为地铁消防相关法律法规;第六部分为地铁火灾典型案例及分析,主要列举实例以警醒各方人员提高对于地铁消防安全的重视。本书适用于广大公众学习参考,希望能增强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本规范的修订,遵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在总结我国建筑防火和消栓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建筑设计和建筑火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有关科研、设计、生产、消防监督、高等院校等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同时研究和消化吸收了国外有关规范标准,后经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2章,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厂房(仓库),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与可燃材料堆场,民用建筑,消防车道,建筑构造,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防烟与排烟,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电气,城市交通隧道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公安部负责日常管理,公安部于津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书以石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为切入点,介绍了消防队伍的职能定位、消防员的职业规划;从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需求出发,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火灾 基础知识、典型生产工艺和设备知识、厂区消防设施基础知识;从具体科目示例出发,介绍了体技能训练、消防预案演练和装备器材操作等日常训练内容;从消防队伍工作实际出发,介绍了灭火救援、气防救援和高风险作业监护等内容。
本书包含了,对城市的认识、城市综合防灾基本理论、城市综合防灾与应急管理政策和法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综合防灾标准与技术支撑、城市综合防灾与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和演练、我国中央和地方应急反应体系、国外应急管理经验借鉴、各国防灾及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等十章内容。 本书是各级城市管理领域的实用手册性读物,按专题编写,每个专题中包括基本理论和规律概要介绍、现行法律法规及要点诠释、各地实践经验与案例三个基本部分,并兼顾介绍 外 成熟的经验。本书的编辑原则格外强调 性、政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建设系统实际工作者的业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