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和斯科特诊断微生物学》译自2022年出版的Bailey Scott s Diagnostic Microbiology(第15版)。1962年首版出版以来,本书始终畅销不衰,是国际临床微生物领域的权威、经典著作。版(第15版)由著名微生物专家Patricia M. Tille教授主编,检验医学、微生物学、感染病学、公共卫生学等相关领域多位专家共同编写,是一本为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和从事感染性疾病诊治和防控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准备的内容丰富、可靠实用且紧跟学科发展的高级工具书。 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二部分介绍诊断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微生物学原则。第三至六部分以病原微生物分类为主线,详细介绍各种细菌、寄生虫、真菌和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制与疾病谱、主要实验室检查与鉴定方法、治疗与预防,同步更新了微生物的分子诊断、免疫诊断等新技术进展,并对部分微生物的属
《微生物学临床一线难题释疑2》是对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性疾病学的临床一线难题进行解答,在第一册的基础上又补充了66个问题,共分为六个部分:医学和微生物学基础、疾病、临床微生物学、诊断技术和耐药性检测、处置/治疗和临床沟通、微生物学管理六大部分。每部分提出专业问题若干,后给予问题的答案或思考,既有文献参考,也有业界规范,更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建议和经验。本书特别强调证据,无论是文献证据,还是实践证据,都符合国际主流观念,即循证医学观念,无形中增加了专业价值。
微生物组学(microbiomics)是继基因组学之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特别是近20年来,国际上有关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展极其迅速,不仅积累了上百万的微生物群落样本,而且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掘了大量的微生物资源,发现了大批的微生物变化规律。当今人工智能(AI)技术一日千里,将其运用于微生物组的大数据挖掘,可极大地促进微生物资源的理性转化与应用。本书较为全面系统性地梳理了AI赋能微生物组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流程,以及21世纪前20年来相关数据挖掘方法和典型应用案例,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潜力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可供微生物组研究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对组学数据挖掘感兴趣的师生参考。
本书引进自 Springer 出版社,由多位国际知名微生物学专家联合编写,全面总结了耐药性细菌与抗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为 21 世纪全球关注的重点,多重耐药性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书共 12 章,概要介绍了抗生素的发现、作用模式和耐药性细菌的产生,耐药性细菌的遗传与变异及其对农业、畜牧业和环境的影响;讨论了细菌耐药机制和耐药性的改变与消除策略;探讨并展望了减缓和控制耐药性细菌出现的一些创新性方法,如纳米疗法、噬菌体疗法和 CRISPR 基因编辑。本书内容简洁实用,阐释系统明了,并配有简明图表,既可供广大感染科医师及相关医务人员借鉴参考,亦可作为微生物学及临床药学相关教学及研究人员的参考读物。
《微生物学涂色绘本书(中文翻译版)》是由Alcamo和Elson两位教授编写,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及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多院校教授联合翻译的一本图文并茂的教学参考书。《微生物学涂色绘《微生物学涂色绘本书(中文翻译版)》(中文翻译版)》共包括105个单元(章)。每一单元包括2页,文字部分在左页,插图部分在右页,一组图文对照单元解释一个独立的主题,易于读者理解性阅读。阅读时,读者可通过对插图涂色将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以形象思维的方式牢记,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同时,图文设计亦可激发读者的联想思维,以便于对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插图的设计上突显了阅读的趣味性。
持留菌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随机形成的规模小、呈休眠状态且高度耐受抗生素的菌体亚群。已有实验证明,细菌持留性与临床上细菌慢性感染及耐药性的产生相关。由于细菌持留性的分子机制复杂多变,给人类健康带来诸多挑战。作者从细菌持留性的基本概念、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重点讨论了开展细菌持留性科学研究的相关方法,以及不同分子机制实验研究的具体操作规程。本教材阐释系统、图表简洁,兼具理论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可作为国内高等院校开展相关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指导用书,也可供从事细菌持留性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借鉴参考。
近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剧烈地改变了地球的环境,而我们也正在为这种改变付出极大的代价——所有与人类“大脑-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改变有关的疾病,在过去10年中的患病率都急剧上升,甚至已达到危及公共健康的水平线。在相关医疗卫生系统和制药工业集团的支持下,这些疾病的致死率虽然没有显著升高,但总体患病率依然在持续上升。 可见,目前人类的寿命增长了,但健康质量却严重下降。 在这本开创性的医学科普新作中,胃肠道疾病领域先驱埃默伦·迈耶博士基于40年的科学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组在21世纪人类健康危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迈耶博士在书中全面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与抑郁症、自闭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有关Covid-19等传染病易感性的前沿研究。 迈耶博士认为,应
酵母是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 密切的微生物。早在千年之前,人类就开始用它酿酒、发酵面团。在认识到它的“真面目”后,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被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用于探究生命的奥秘,成为 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酵母还被用于制造拯救生命的药物如胰岛素等,以及生产有助于拯救地球免受 变暖影响的生物燃料。当然,由于某些种类的酵母具有致病性,人类与致病酵母的斗争也贯穿了人类的历史。 作者认为,我们对酵母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因为对它的发现和利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本书引人入胜地融合了科学、历史和社会学,探索了人类与酵母之间丰富、奇异且 共生的关系,以生动的叙述,引导读者认识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微生物。
本书着重描述了肠道菌群与营养之间引人入胜的相互关联。内容涵盖了菌群研究领域重要的科学发现,及其与医学营养的相互联系。本书的目的是总结近年来肠道菌群研究领域 新 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献给读者。前部分章节着重介绍了肠道菌群研究领域的重要观念: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在机体免疫中的作用;肠道菌群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的联系等。后部分章节重点介绍了肠道菌群与营养科学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如何调控疾病状态下的肠道菌群(如益生菌);提供了有实用价值、有循证依据的饮食 策略;肠道菌群研究如何应用于食品科学(如功能食品的开发)等。
本书精选自国际临床检验领域经典著作T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6th Edition,系统介绍了临床微生物学的检测技术、实验室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体现国际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共10章,涵盖微生物学的基本主题,包括细菌学、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枝杆菌学、真菌学、寄生虫学、病毒学、分子微生物学及质谱在感染性疾病和病原体鉴定中的应用等。特色在于:以临床综合征和各器官或系统感染而非致病菌为切入点,阐述感染情况下定植菌群特点、感染类型、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包括各种检测手段)及标本采集和运输强化整合和以患者为中心,反映了个性化医疗的重心从实验室向患者和一线医师转变。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两个独特而实用的资源 Bobbi Pritt寄生虫图集及Bobbi Pritt寄生虫学难题,收录了300余张珍贵的寄生虫图片及
近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剧烈地改变了地球的环境,而我们也正在为这种改变付出极大的代价——所有与人类“大脑-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改变有关的疾病,在过去10年中的患病率都急剧上升,甚至已达到危及公共健康的水平线。在相关医疗卫生系统和制药工业集团的支持下,这些疾病的致死率虽然没有显著升高,但总体患病率依然在持续上升。 可见,目前人类的寿命增长了,但健康质量却严重下降。 在这本开创性的医学科普新作中,胃肠道疾病领域先驱埃默伦·迈耶博士基于40年的科学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组在21世纪人类健康危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迈耶博士在书中全面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与抑郁症、自闭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有关Covid-19等传染病易感性的前沿研究。 迈耶博士认为,应
为了贯彻《条例》的精神,适应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生物安全素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进一步推动我国防病治病和卫生科学研究工作,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卫生部科技教育司于2005年组织编写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教材(版)。 第2版的编写仍以《条例》为指导,在保留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对卫生部近期公布的有关管理文件的讲解,以及危害评估的范例等内容。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
近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剧烈地改变了地球的环境,而我们也正在为这种改变付出极大的代价——所有与人类“大脑-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改变有关的疾病,在过去10年中的患病率都急剧上升,甚至已达到危及公共健康的水平线。在相关医疗卫生系统和制药工业集团的支持下,这些疾病的致死率虽然没有显著升高,但总体患病率依然在持续上升。 可见,目前人类的寿命增长了,但健康质量却严重下降。 在这本开创性的医学科普新作中,胃肠道疾病领域先驱埃默伦·迈耶博士基于40年的科学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组在21世纪人类健康危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迈耶博士在书中全面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与抑郁症、自闭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有关Covid-19等传染病易感性的前沿研究。 迈耶博士认为,应
人的肠道内约有3万种细菌,除了大众熟悉的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细菌,还有很多是大众不了解但和我们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细菌。 研究显示,肠内细菌和人体多种疾病相关,例如某些癌症、糖尿病、痴呆症、过敏、衰老等都可能被某些或某种肠内细菌调控着。本书简单有趣的卡通图鉴形式介绍了人体肠道内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44种细菌的特征并将其分成对人体有益的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病原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以及大肠菌三类,以及如何调整肠道菌群环境以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
这是一本讲述微生物之两面性的读物:它们既可以为人类健康带来好处,又可以是病原体,肆虐和摧毁我们的身体,并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本书作者——世界知名的传染病学专家 ·彼得森博士以深入浅出和引人入胜的讲述,通过历史视野探讨了人类对微生物的认知和理解:从早期的瘟疫和流行病及至近期的传染病疫情,如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埃博拉、寨卡和冠状病毒等。本书还讨论了当代传染病领域的其他重要话题,例如如何面对规模日渐扩大的反疫苗运动、接种疫苗为什么重要,以及粪便移植这种 治疗手段的兴起等。 在如何应对 的新型致病微生物的威胁方面,彼得森博士在书中传授了他的 手经验。 与此同时,他让读者领略了微生物在身体表面繁衍生存的惊人新发现。本书向读者展示了微生物从哪里来,它们如何影响和造福人类
《图表医学微生物学(供8年制7年制及5年制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师生用第2版图表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各章节的框架安排与上述规划教材相一致。在内容的取舍上,各章均突出了重点的“节”和相应的重点内容,注意了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相契合;在形式上,主要以线条图、流程图和对比表格等形式对相关内容加以诠释,注意了深入浅出。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各章节具体内容的编排形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有些章节的内容按顺序纵向叙述,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有些章节的内容则突出横向的联系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