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可食用的和有毒的容易混淆,正确鉴别至关重要。本书简要介绍了该区地理环境与真菌资源、毒菌中毒预防与治疗方法和蘑菇基本术语,记载了该区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共计312种,每种提供个体彩图、重要特征描述、生态分布及可食或有毒信息。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以检验技术为主线,借鉴了原编写的五年制教材和许多国内外其他教材的经验,共分五篇三十八章,包括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临床细菌学检验、临床真菌学检验、临床病毒学检验和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内容。基本技术篇中强调了细菌非培养检验技术和细菌检验的自动化;临床细菌学检验篇中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夯实基础理论为原则,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三基”的编写思路;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篇中联系其他篇章知识点,体现从标本采集、运送、验收、检验、报告与解释全过程的贯通。全书确立适于教师讲课和学生自学,乃至对学生毕业后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的适用范围。 编写风格和内容组织,按传统的篇、章、节排序,但在章前针对章重点内容提出几个
微生物组学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兴学科,以肠道微生物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本书共 7 章,第 1 章对人体微生物组,包括肠道、口腔、胃、呼吸道、皮肤、生殖系统等部位微生物组的研究进行了介绍;第 2 章介绍了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的主要进展,以及开展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 3、4 章分别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第 5、6 章分别介绍了影响健康人肠道微生物的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第 7 章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在粪菌移植、益生菌和益生元干预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本书为2018年版的修订版,文字、图片皆有较大幅度更新和增补,新菌种增加数十种,新的真菌检验技术如T2MR、下一代宏基因测序、免疫层析、血清学检测等,在书中均有详细介绍,这对提高国内各级医疗机构检验人员的真菌检测水平,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治大有裨益。 全书共15章,以临床真菌检验工作流程为主线,前四章概括介绍医学真菌相关知识,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对常见真菌的培养、镜检、形态学鉴定、分子检测、血清学检验技术作了系统介绍,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对常用抗真菌菌药物及其耐药机制、药敏试验、常见真菌病诊治举例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此外,文末五个附录部分可方便读者查找国内外真菌相关图书资料和深入钻研真菌检测领域知识之用。 超量的图片是本书亮点,共1639幅图片,显示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放大倍数下的菌落
人体肠道微生物组与营养代谢、机体健康状态息息相关,相关领域的研究在过去十几年飞速发展。营养与肠道菌群的互作关系探索正在成为营养学的前沿领域,已经成为精准营养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书系统梳理了营养素、食物、膳食模式等不同层面的营养因素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对于营养与疾病关系的调节作用。此外,总结了基因组、代谢组与蛋白质组等多组学手段和机器学习等算法进展在研究营养与肠道菌群关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从统计方法和生物信息学的角度提供了肠道菌群分析的流程和实践指南。最后,展望了营养与肠道菌群研究的未来趋势,提出开展营养微生物组队列研究的重要性,强调了非细菌的肠道菌群与营养互作研究的价值。本书为读者总结了最新的领域研究进展,构建了营养与肠道菌群互作关系研究的知识体
《微生物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BMBL)已成为美国生物安全实践中的首要指导文件,也是应对传染性微生物和有害生物材料安全处理和控制的机制。应始终坚持1984年在BMBL第一版中引入且贯穿始终的生物安全原则。这些原则涉及防护与风险评估方面。防护基本原理包括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及公众、避免其接触实验室中搬运和存放的传染性微生物的微生物相关规范、安全设备以及设施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即促成对微生物相关规范、安全设备及设施保障措施进行适当选择、从而有助于预防实验室相关感染(LAI)的过程。定期更新BMBL旨在完善基于新知识和新经验的指导,解决当下问题,避免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公共卫生面临新风险。这样,BMBL中提供的指导将继续为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界提供相关且有价值的参考。
由李明远、徐志凯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供8年 制及7年制5 3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3版)》适当 介绍了医学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并对未 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在展望中给予了描述。还对 微生物基因组学、幽门螺杆菌、肝炎病毒、反转录病 毒等研究领域的科学发展史作了介绍,增强了可读性 ,并增加了专业英语词汇介绍,旨在促进双语教学, 拓宽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和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本版教材配套了学习指导与 习题集、实验指导,以及在线课堂等学习材料,因此 本书不仅供长学制医学生用,也可供其他医学生、研 究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用。
本书是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的临床微生物学快速查阅参考书,适用于所有临床实验室工作者。本袖珍指南将帮助解决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微生物问题。新版本延续袖珍本形式,除介绍有关病原微生物的详细信息外,还提供了最新分子诊断学技术。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单个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的检测效果;去核酸扩增技术/PCR,有助于解释基因测序结果;药敏试验,针对大多数生物/抗生素组合的方案和解释标准;常见微生物的抗药性机制和耐药性等。
《细菌纤维素发酵及其应用》对细菌纤维素的生产及其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书稿共八章,在介绍细菌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机制、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原理、原位发酵合成目的细菌纤维素产品以及细菌纤维素在化工、食品、化妆品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该书稿,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细菌纤维素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兴趣。本书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企业科研人员和从业工作者的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以作为专业院校的课程教材。
红菇属是种类众多的伞状类真菌,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多数种是著名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些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可单方或复方入药,少数种误食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所有种均为外生菌根菌,在苗木培育和植树造林中是林木生长的重要因子。本卷概述了红菇属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研究的历史,记载了我国红菇属真菌 159个分类单位,其中含152种3亚种4变种。每个分类单位有形态描述、生境、分布、讨论和特征插图,并注明可食、可入药、毒性;有些种附有彩色照片和担孢子扫描电镜照片。《中国真菌志 第七十一卷 红菇属》提供了我国红菇属的分亚属、分组和分种检索表,并附有参考文献、真菌汉名索引和真菌学名索引。
《中国科尔沁沙地大型真菌多样性》依据作者采集的标本和拍摄的图片,记载了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大型真菌24目100科(不含暂不确定分类地位的目和科)258属672种,较为全面且客观地反映了广袤科尔沁沙地的大型真菌资源及多样性的实际状况。所记载的种类均配有原生态彩色照片,以及主要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生态习性、经济用途(食用、药用、有毒)和在国内的大致分布区域等内容的文字描述。正文之后附有相关文献、物种的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
该书主要介绍了超嗜热微生物的系统分类及其极端生境,总结了所有超嗜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条件,并提出了从多种极端嗜热环境中发现、分离、鉴定超嗜热菌的基本程序;从细胞膜、核酸、蛋白质等分子结构上分析了超嗜热微生物的高温适应机制,并归纳了超嗜热酶的生化特征和催化功能,并探讨了超嗜热酶工程制备的方法及应用前景;此外,该书还重点介绍了超嗜热微生物在生物能源制备、超高温堆肥、环境污染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和相关案例,为超嗜热微生物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基本思路。
《微生物学案例54例(第3版)(原版影印)》的病例都是按照美国医师*考试的形式严格编写,对每一个病例有问题、答案和详细的分析。并有延伸的问题。问题设计精巧,分析透彻,尤其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微生物学案例54例(第3版)(原版影印)》适合学生扩展阅读,拓展临床思维,尤其适合PBL(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CBL(案例为中心的学习)。
本书是美国医师*考试(USMLE)的品牌丛书,本书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精要、临床关联和USMLE题目为一体,既有利于知识学习,又有助于通过USMLE及医学相关的考试,被众多通过USMLE的考生推荐为参考书,并被世界多所著名医学院校选定为教学用书。该系列书具有以下特点:(1) 提供每门学科核心的知识,帮助你掌握学科知识的精华;(2)大量的图表,使知识可视化呈现,易于理解和记忆;(3)“临床关联”,帮助你把基础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4)每章后附有USMLE题目,并有详细解析,帮助你通过USMLE等各种考试。
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是大型真菌的重要类群,该类真菌均能降解木材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引起木材褐色腐朽,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部分种类是重要的食药用真菌,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还有一些种类能够引起林木腐朽病害,为害林木。《中国真菌志 第七十四卷 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包括绪论和专论两部分。绪论阐述了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生态习性。专论论述了我国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12科51属166种,对每个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宏观形态、显微结构、生境、分布、研究标本,以及一些必要的讨论,同时提供了每一个种的显微结构图。《中国真菌志 第七十四卷 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提供了我国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中各个科的分属及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
绿藻是海藻中第一大藻类,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独特的生理功能和潜在的生物应用价值,受到食品、化工、医药以及化妆品等行业的广泛关注。本书对绿藻中代表性大藻(浒苔、石莼)与代表性微藻(小球藻)中的多糖、寡糖、多酚、黄酮、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制备及鉴定进行介绍,并对其在调节糖脂代谢、抗氧化、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改善肠道微生态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读者提供研究海藻结构及活性的方法、促进国内海藻营养功能研究的发展。
牛肝菌科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中绝大多数物种与树木形成菌根共生关系,对树木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有些种是有名的食用菌,部分种还有药用价值,而另外一些种则是有毒菌,误食此类毒菌常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本书介绍了该科真菌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阐述了其基本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研究历史,记载了我国牛肝菌科23属127种,每种有野外彩色照片、形态描述、特征插图、生境、分布和必要的讨论,并注明了其可食性或毒性。书中提供了我国该类真菌的分属检索表及各属的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参考文献、汉名和学名索引。本卷是《中国真菌志第二十二卷牛肝菌科(Ⅰ)》和《中国真菌志第四十四卷牛肝菌科(Ⅱ)》的续编,在本卷中牛肝菌属是狭义的概念。
特色(创新、权威、实用、可操作性等)介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立于1958年,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及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几十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医疗工作者。自上世纪80年代起,湘雅二医院恢复了对本校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和相关制度的建设。2007年,开始招收社会化住院医师培训学员,同年在美国雅礼协会的帮助下,耶鲁-湘雅住院医师培训合作项目(湘雅卓越住院医师培训计划,X-PERT)启动。本书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管理层人员编纂,从管理者的角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从基地的建设、师资的选拔到住院医师的管理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其他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建设能够提供有效的指导建议。
本书是在《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篇主要介绍了伯杰氏细菌分类系统、常见细菌和古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属的描述、种的鉴别特征等;第二篇主要介绍了细菌和古菌的鉴定技术方法,包括常用的基本鉴定方法、细胞组成的化学分析技术、核酸分子技术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以及自动化鉴定系统和菌种保藏方法。
本卷是《中国真菌志第四十九卷球盖菇科(1)》的续编,记载了我国球盖菇科田头菇属、环伞属、裸伞属、盔孢伞属、脆锈伞属和滑锈伞属真菌6属128个分类单元,并对第49卷中的5属10种进行了补遗。本卷提供了物种的形态描述,以及线条图和部分物种的原生态彩色图片。为方便读者查询,书末附有参考文献、真菌汉名索引和真菌学名索引。
卫生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探讨环境因子对微生物消长及分布的影响,探明环境微生物在宿主机体及人群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建立对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从而制定预防和控制环境中致病微生物、促进有益微生物效应的科学策略与措施。本书结构:共15章,其中,1-5章主要介绍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与技术;第6-12章主要介绍不同环境、不同物品中的微生物;第13-14章重点介绍公共场所及医学环境中的微生物;15章单独介绍食品安全。
知识整合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教材基本上是以学科为单位单独编写的,缺乏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 埃克特著的《整合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原版影印第2版医学整合课程系列教材)》在保持本学科知识体系完整的同时插入大量的 整合框 。这些 整合框 出现在需要链接到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位置,每个学科都有独特的标识。这些分布在各本书中的 整合框 ,把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连接起来,不但方便了读者学习,更是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理念。 本书可作为国内医学生整合课程教材、双语教学教材及来华留学生教材,也有利于医学教师拓展知识,方便备课,同时也是美国医师*考试的优秀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