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可食用的和有毒的容易混淆,正确鉴别至关重要。本书简要介绍了该区地理环境与真菌资源、毒菌中毒预防与治疗方法和蘑菇基本术语,记载了该区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共计312种,每种提供个体彩图、重要特征描述、生态分布及可食或有毒信息。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以检验技术为主线,借鉴了原编写的五年制教材和许多国内外其他教材的经验,共分五篇三十八章,包括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临床细菌学检验、临床真菌学检验、临床病毒学检验和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内容。基本技术篇中强调了细菌非培养检验技术和细菌检验的自动化;临床细菌学检验篇中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夯实基础理论为原则,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三基”的编写思路;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篇中联系其他篇章知识点,体现从标本采集、运送、验收、检验、报告与解释全过程的贯通。全书确立适于教师讲课和学生自学,乃至对学生毕业后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的适用范围。 编写风格和内容组织,按传统的篇、章、节排序,但在章前针对章重点内容提出几个
本书为2018年版的修订版,文字、图片皆有较大幅度更新和增补,新菌种增加数十种,新的真菌检验技术如T2MR、下一代宏基因测序、免疫层析、血清学检测等,在书中均有详细介绍,这对提高国内各级医疗机构检验人员的真菌检测水平,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治大有裨益。 全书共15章,以临床真菌检验工作流程为主线,前四章概括介绍医学真菌相关知识,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对常见真菌的培养、镜检、形态学鉴定、分子检测、血清学检验技术作了系统介绍,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对常用抗真菌菌药物及其耐药机制、药敏试验、常见真菌病诊治举例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此外,文末五个附录部分可方便读者查找国内外真菌相关图书资料和深入钻研真菌检测领域知识之用。 超量的图片是本书亮点,共1639幅图片,显示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放大倍数下的菌落
《生物催化氨基酸衍生化的关键技术》是江南大学微生物制造工程研究团队十余年部分研究成果的总结性专著,详细介绍了生物催化合成氨基酸衍生物的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主要生产工艺和重点应用等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生物催化剂挖掘筛选的方法和策略;酶晶体结构和催化机理解析方法和策略、酶理性设计与定向进化相关原理与方法;人工酶设计与构建;多酶级联反应路径设计、构建和优化;生物催化转化氨基酸氨基合成 -酮酸、D-氨基酸、 -羟基酸和 -氨基酸;生物催化转化氨基酸 -羧基合成氨基酸酯、多肽和伯胺;生物催化转化氨基酸侧链合成5-羟色氨酸、L-2-氨基丁酸、L-鸟氨酸和磷脂酰丝氨酸;生物催化转化氨基酸多基团合成1,2-二醇和2-苯乙醇;多酶级联转化甘氨酸生产 -功能化有机酸;多酶级联转化L-赖氨酸生产戊二酸;多酶级联转化L-酪氨酸
由李明远、徐志凯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供8年 制及7年制5 3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3版)》适当 介绍了医学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并对未 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在展望中给予了描述。还对 微生物基因组学、幽门螺杆菌、肝炎病毒、反转录病 毒等研究领域的科学发展史作了介绍,增强了可读性 ,并增加了专业英语词汇介绍,旨在促进双语教学, 拓宽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和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本版教材配套了学习指导与 习题集、实验指导,以及在线课堂等学习材料,因此 本书不仅供长学制医学生用,也可供其他医学生、研 究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用。
本书根据医学和药学微生物学教学与实验室工作的基本需求,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基本原则,针对医学和药学微生物学数学与科研中常用的基本实验技术,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地讲解。《BR》 本书内容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绪论、六篇实验技术、附录、索引,分别是绪论、细菌学基本实验技术、常见病原性细菌及其感染的检查、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及其感染的检查、真菌学常用实验技术、病毒学常用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及附录与索引。附录包括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常用溶液及染色试剂的配制等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呈迅猛发展之势。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其良陸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适应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丰富教材数量,充分满足广大师生对教材选择的需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组织召开了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全国六十多所专科院校的领导、专家参会,各位专家经过全面、深入、细致的讨论,确定本系列教材的编写是必需、必要和可行的。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后续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等课程密切相关,学好这门课对临床专业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编委们按照本次的会议精神及本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针对目前已有教材存
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微生物学实验课和科学研究中的部分工作经验,参考 兄弟院校编写的相关教材及国外的相关资料,增加了部分新的技术,充实了原有的内容。 全书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大部分,共69个实验。本版教材增加了光合细菌、厌氧菌、植物内生菌、果酒酵母、石油烃降解菌、16SrDNA方法鉴定、乙醇发酵、解淀粉芽孢杆菌 蛋白、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浸沥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等方面的实验内容,以扩大学生在实验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加强了研究性实验的设计,以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开拓精神。全书 还有附录和主要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教材,书中的各个实验相对独立,可根据各学校的教学目标酌情选用。本书也可供微生物相关学科的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分为工业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技术、工业微生物分离与鉴定技术、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三大部分。本书共设置了48个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 、菌种纯化培养、发酵过程分析、微生物分离鉴定和微生物育种实验等,适合于微生物实验和微生物遗传育种实验教学。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理工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使用,也适合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专科生教学使用。
本次教材修订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做出了内容更新,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性,充分反映进展,对接相关专业科技发展趋势和药学人才市场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内容,反映主要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本次修订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了顺应“互联网+”教育需求和我社数字资源的积累,本次修订将增加数字化资源建设。
《微生物培养与检验》为新型活页式教材。编者通过分析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及人才需求,将岗位 技能凝练成七个典型项目,以此作为活页式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基础与依据。这七个项目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纯化、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乳品中乳酸菌检验、环境微生物检验。每个项目均采用“项目→任务→步骤”的宏观结构逻辑进行编写,在具体任务中采用“任务→训练→学习成果→评价→创新”的体例结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材开发设计思路。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生物技术、制药技术、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检验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培训使用。
本书在加强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拓展应用领域知识,注重与 教材接轨,与时俱进,引入当前微生物学界前沿热点内容,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启发性与新颖性。全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绪论、微生物分类、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控制、微生物代谢、微生物遗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微生物生态。内容全面系统,图文并茂,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酿造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工作者参考。
本书作为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指导书,综合考虑微生物学实验课的课程目标和课时情况,精选22个实验,涵盖微生物形态观察、分离与培养、生理生化和遗传育种等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本书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设置了一些设计型实验,并在每个实验后设置了思考题和延伸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本书以提示框的形式专门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书可作为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酿酒工程等专业本科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和微生物遗传育种实验课程的教学指导书,也可以供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