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构想是:(1)指南围绕酒精相关障碍这一主题,偏重临床实用性,但又对基础的进展有所涉及;(2)涉及的题目既可以宏观(比如关于政策的调整、人群的预防等),也可以非常微观(比如关于生物学机制的讨论);(3)在治疗及干预方面,除了介绍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之外,相对侧重于介绍在国外也已有实证基础的心理社会干预体系;(4)在回顾、普及现有知识的同时,启发新思路,拓宽新视野,以促进国内相关的研究。 本书将成为中国药物滥用防止协会官方培训教材,该协会将主导在整个指南的编辑过程。
本教材是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医疗器械类专业规划教材 之一,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本套教材编写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包含9章内容:绪论、血细胞分析仪器、生化分析仪器、血液流变和血液凝固分析仪器、血气和电解质分析仪器、尿液和尿沉渣分析仪器、临床微生物检测仪器、免疫分析仪器和分子诊断仪器等。每章主要围绕仪器的发展史、分类、临床应用、基本原理、基本结构、技术要求以及保养与维护等方面具体介绍,并设置知识链接与岗位情景模拟等模块,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使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立体化。 本教材可供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医疗器械工程技术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及成人自学者的教学参考书。
《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收录了临床常见多发病,每种疾病都从“临床线索”“检查方法”“MRI征象”“报告书写范例”“报告技巧与提示”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每中疾病都配上高清晰度的典型影像图片,报告书写就以图片为依据,使得读者如同“看图说话”简单、直观地就学会了特定疾病的报告书写技巧。
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是儿童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目前有关新生儿危重症诊断和治疗的专著和诊疗常规已较多,但较少涉及NICU的建设和管理,而这方面的知识正是从事新生儿急救的医护人员所欠缺的。此外NICU的工作需要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医生需要熟悉危重症的护理,护士需要掌握危重症急救技能,而目前有关专著极少同时涉及新生儿危重症的医疗与护理。我在与国内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NICU的医护人员企盼一本集NICU的建设与管理、诊疗常规与急救技术、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的实用工具书,这正是作者编写本书的初衷,同时亦是本书出版的价值所在。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NICU的建设与管理:组织管理、设备管理、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和高危新生儿的管理。②新生
《疼痛病学诊疗手册:手术与创伤后疼痛病分册》将国内外有关手术与创伤后疼痛病诊疗的新知识与进展同各位撰写者本人的临床实践积累相结合,重点讨论了手术后疼痛和各种创伤后疼痛疾病的发病、诊断和治疗,力图使之成为一本关于手术与创伤后疼痛诊治的专业参考书。相信本卷书的出版,会对有志于从事疼痛诊疗事业的不同科室的医生均有一定的帮助。
《临床诊疗指南 计划生育分册》是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组织全国知名专家编写,2005年由我社出版,重印9次,累计销量3万余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计划生育学分册》于2004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以上两本书出版至今已十年左右,目前,计划生育领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有许多新的进展,新的成果,新的方法技术。这些成熟的内容需及时写入规范和指南中,同时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修改。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组织的国内数十位长期从事计划生育学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研究和临床服务的学者、专家和医教研骨干。历时一年余完成本书。
《全科医生诊疗手册》(第三版)从结构框架上来说,仍以内科疾病为基础,也包括常见的外科疾病及骨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疾病,以及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常见疾病。本次改版增加了18种疾病,并对治疗方案和使用说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升级调整,更方便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中查阅参考。从具体内容设置来说,仍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更注重实用性,每种病包括概述、诊断要点及详细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以预案的形式出现,使全科医生更快捷地找到疾病的合理处方。治疗方案后均有说明,包括疾病诊疗应警惕和注意的问题,以及保证医疗安全的知识点。 改版后的《全科医生诊疗手册》不仅可作为区、县、乡镇医院全科医师的常备用书,对于大中型医院的实习医师、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也有指导意义。
通过编者的具体图例,有的放矢地选择心律失常中难点、绺与热点的十个专题,以临床电生理学为准绳对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讨论。全书不用晦涩语言故做艰深,而是深入浅出、明白透彻地坦了己见,言而有据、言之成理,给人以启迪、择善参考。所谓同无妨异、异不碍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值得一读。 本书适合广大基层的心电人员、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阅读和应用,并结合新进展予以讨论。就各个专题而言,对于有类比、鉴别价值的所谓“假性XXX”心电现象也尽量列入,有比较才有鉴别。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临床接诊的专著,共3篇45章。第一篇系统地论述了临床接诊的理论基础,包括临床接诊学的概念、任务与研究方法,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常见心理,临床接诊的语言艺术及非语言因素等;第二篇归纳总结了谈话解释、心理调控、事例举证、诈病鉴定、妙用威信、选择诊治等11种接诊方法;第三篇详细介绍了各种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接诊技巧。全书内容丰富,涉猎面广,观点新颖,论据充分,融理论性、科学性及实用性于一体,充分反映了国内临床接诊领域研究的态势和新成果。 本书适于临床各级医务人员、临床教学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医学生阅读参考。
电子显微镜技术已成为科学研究领域内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及工具,对科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电子显微镜技术也是最重要、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本书精炼地阐述了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并对20世纪80 到90年代出现的新型显微镜,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作了详细介绍。本书着重阐述了较难处理的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方法及一些实用技术的改进,并对目前生物电子显微镜的特殊技术,如低温冷冻生物制样技术、EDX微区分析技术等作了详尽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