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简单浅显的语言来概括MRI的基础知识,简单易懂,容易掌握。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介绍MR基本原理及系统设备、序列和伪影。第二部分是MRI的高级应用,增加了3T MRI一章,并在其他检查技术的章节中讨论了一些新序列的应用。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放射治疗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内容涵盖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治疗和模拟设备、患者护理原则、临床肿瘤基础知识,以及头颈部肿瘤和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肿瘤的基本知识点。本书提供了500多道多项选择题,并配以详细的答案和解析,无论是对于准备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的放射治疗师,还是想要提高治疗水平的执业治疗师,本书都是非常高贵的学习资料。
本标准第3~6章是强制性。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871——2002《电离辐封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修订。 本标准代替GBZ120——2003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120——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订如下: ——主要技术内容遵从我国放射防护新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删去不符合GB18871——2002所规定原则的内容; ——为加强条理性,重新组织标准章条的内容,结构从原十一章两个附录调整为六章一个附录; ——增加引用相关标准,使本标准涵盖全部相关内容,又节省篇幅。
《实验核医学》是依据*和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精神,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领导、组织下,为医学、儿科、药学和预防专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编写的系列规划教材之一。该教材侧重于核医学技术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系统地介绍了核医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研究的前沿领域;针对医学各专业研究生的课题教育,阐述如何应用核医学技术手段解决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核医学与其它的学科不同,它既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用于探索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又是一门医学应用学科,解决临床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教材在侧重实验研究的同时,也兼顾临床应用研究,为临床型研究生完成学位课题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全书分为实验技术篇与临床研究篇。其中,
本书围绕每一章的知识点和重点,编写了包括名词解释、中英文互译(主要为本章节涉及的专业外语词汇)、单项选择题(五选一)、多项选择题(五选一以上)以及填空题、问答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有的特殊章节可以无此类题,如放射免疫分析),所有习题均附有参考答案。可供学生自学和复习课程内容,也可供教师用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 李少林、王荣福主编的《核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是对教科书教材内容的深化和补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不仅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习题集内容与主干教材保持一致,体现大纲要求,参考医师资格考试内容,结合国内外各指南要求,灵活多样,重点突出,覆盖面广,适合于各层次学生使用。
本书作为科普读物,通过向民众介绍简单易懂的核生化防护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对核生化事件潜在风险的认知,并加深公众了解如何在暴露后做好防护,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信任政府发布的信息通报,达到全民、 构建防护屏障的目的。
本书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用书,在概述了核医学检验技术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分为检验技术基础理论篇和检验技术分析与应用篇。基础理论篇包含核物理与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以及标记免疫技术的方法原理;分析应用篇以临床各个系统的疾病为基础,重点介绍各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医学评价,结合真实的临床案例分析各检测项目的使用原则、注意事项。
这是《核医学》教材的配套教材。全书共17章,其章次顺序、内容与《核医学》主干教材相匹配。每一章包括五部分内容:①实习目的和要求,以掌握、熟悉和了解的表述方式明确告知学生学习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②实践学时数,本书中列出的实践学时数供各院校参考,建议各院校根据本单位教学大纲和具体要求作相应的调整;③实习内容,是本教材的重中之重和精髓,亦是主干教材的核心部分,主要内容为相关检查的原理、方法、检查结果分析与判断、适应证和临床应用意义等;④病例分析或知识拓展,1~5章为核医学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相关领域应用进展与前景,6~17章主要内容为临床核医学,通过思考与病例分析,主要检测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病例分析
近年来,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技术有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攻大兴安岭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书的目的是适应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需要,介绍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技术的新进展,以便从事科研和临床的有关人员了解和利用这些技术,直接为人民健康服务。 本书共有六章,即: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基础知识、核医学、放射性药物、核医学仪器与方法、粒子束治疗技术、放射治疗仪器与方法。
本书是由北京大学、二、三、五临床医学院及基础医学院八位多年从事核医学教学的教师并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共同编写的,是供以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兼顾其他专业医学生使用的一本教科书。本书也可作为非核医学专业的各种医师继续教育的参考书。 全书分核医学基础及临床核医学两篇共16章。核医学基础篇(1—4章)介绍核物理、放射性药物、核医学仪器与核医学检查法、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与放射防护等核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核医学篇(5—16章)是本书的重点,分系统介绍临床常用的体内核医学检查法的原理、诊断要点及临床应用。少数检查法与其他影像学相比已无明显优势,但仍有一定价值,故也做简要介绍。近年来分子核医学作为核医学的前沿发展迅速,虽然不少方法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其在医学研究与疾病诊治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肿瘤
本书作为科普读物,通过向民众介绍简单易懂的核生化防护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对核生化事件潜在风险的认知,并加深公众了解如何在暴露后做好防护,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信任政府发布的信息通报,达到全民、 构建防护屏障的目的。
本书主要介绍战时核武器和平时核事件所致伤害的医学防护和救治。其内容包括:核物理基础;核武器的杀伤作用及其防护;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各种不同类型电离辐射损伤以及复合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诊断、急救和治疗。本书对平时放射卫生防护也做了适当的介绍,尤其是增加了近年来新修订的相关标准。针对当今人们关注的包括核恐怖在内的核突发事件问题,本书在编写中增加了核事故和放射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等问题的概述。本书主要作为军队医学院校教材和部队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用书,也可供卫勤管理及其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即核医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共16章。其中第1~3章介绍核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核医学仪器、放射性药物及放射卫生防护等。第4、5两章为体内影像核医学和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包括对新技术和仪器,如图像融合、PET等显像特点及类型等做了着重阐述。第6~14章为临床核医学各论的主要内容,按各系统而展开,叙述核素显像及功能检查的主要内容。第15章为放射性核素治疗部分,增加了近年开发应用的转移性骨肿瘤、骨质疏松、骨痛的治疗及放射性支架介入治疗等新的内容。第16章为小儿核医学,着重阐述小儿核医学检查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系、儿科系及卫生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