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中医儿科学和小儿推拿的有机结合,几乎囊括了小儿推拿学的所有内容,集小儿推拿疗法之大成,荟萃各家各派推拿手法之精华,从理论到临床,从继承到创新,真实反映了我国现代小儿推拿发展水平,具有全面系统,全中求精,资料翔实新颖,临床实用性强,深入浅出的特点。 全书共分五篇。*篇为绪论,简要介绍了儿科推拿发展简史及小儿推拿相关论著。第二篇为基础篇,详细介绍了儿童生理病理及体质喂养、小儿病因病机及辨治、小儿推拿基本知识、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第三篇为临床篇,重点介绍了儿童常见的脾胃病证、肺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新生儿病证、传染病、头面五官疾病及其他病证,共8章63种病证的古籍文献阐释、病因及发病机理、症状识辨及辨证、证治要点、分型条辨的手法及选穴、流派
《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丛书”四个系列之一,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理论》《中药方剂理论》《针灸理论》和《养生理论》五个分卷。《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通过全面研读历代代表性医学论著,选取其中围绕某一概念或命题,较为精要地进行论证、阐述和辨析,且学术观点较为明确的章节或完整段落,按照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范畴进行分类;旨在全面展现中医经典与历代名家的原创性理论观点和独到临床体会,并对所选专论加以提要钩玄,力求要点突出,以促进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应用。 本书为《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之“中药方剂理论”分卷。书中选择历代本草、方书论著及相关著作中,阐释中药、方剂理论基本概念、重要命题的内容,将其分别纳入中药、方剂之“总论”与“各论”,并阐释原文主旨。内容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第4版》 本书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840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 《张仲景50味药证 第4版》 本书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的比较分析,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探讨了汉代有名医学家张仲景常用的50味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每药一般设有原文考证、仲景方根、药证发挥、常用配方、文献摘录等项。书末列有《伤寒论》《金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第4版》 本书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840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 《张仲景50味药证 第4版》 本书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的比较分析,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探讨了汉代有名医学家张仲景常用的50味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每药一般设有原文考证、仲景方根、药证发挥、常用配方、文献摘录等项。书末列有《伤寒论》《金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第4版》 本书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840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 《张仲景50味药证 第4版》 本书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的比较分析,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探讨了汉代有名医学家张仲景常用的50味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每药一般设有原文考证、仲景方根、药证发挥、常用配方、文献摘录等项。书末列有《伤寒论》《金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第4版》 本书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840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 《张仲景50味药证 第4版》 本书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的比较分析,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探讨了汉代有名医学家张仲景常用的50味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每药一般设有原文考证、仲景方根、药证发挥、常用配方、文献摘录等项。书末列有《伤寒论》《金
"近代针灸名著丛刊"(第一辑)由上海针灸研究所纪军、梁尚华、邴守兰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审定,第一辑遴选近代针灸著作8种,包括承淡安的《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罗兆琚的《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赵尔康的《针灸秘笈纲要》、李文宪的《针灸精粹》、周复初《针灸秘授全书》、黄云章的《针灸经验穴症汇编》、李长泰的《针灸医案》、王崇一的《针法穴道记》,均为近代针灸名家所作,在理论与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能较好地反映近代针灸的主要特点。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第4版》 本书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840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 《张仲景50味药证 第4版》 本书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的比较分析,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探讨了汉代有名医学家张仲景常用的50味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每药一般设有原文考证、仲景方根、药证发挥、常用配方、文献摘录等项。书末列有《伤寒论》《金
弧刃针由王学昌医师发明,是手术刀、针刀、注射针、针灸针创造性的结合,同时具有手术刀、针刀、注射针、针灸针等多种器械的功能。弧刃针疗法被誉为“传统外科手术、针刀疗法、注射疗法、针灸医学、微创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本书重点阐述了软组织损伤疼痛的特色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弧刃针疗法、弧刃针疗法操作标准、弧刃针疗法的软组织损伤理论、灶点理论、灶点手法等创新成果,并对临床常见、疑难的三十余种疾病重点论述,通过40个临床实例视频完整再现了弧刃针疗法操作流程的各个细节和实际诊疗效果。 本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注重临床实用性和疗效,对骨科(骨伤科)、疼痛科、康复科、针灸科、内科、外科等医师提升临床疼痛诊疗能力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书应用系统医学的反射学观点,把经络归结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统(反射区)。提出:穴位的本质是反映点(区),针灸疗法是一种反射疗法(反映点针灸);通过重构经络体系,使传统的针灸疗法与经络学说面目一新,为它们与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书集古今中外研究者包括作者50余年在国内外从事针灸临床、科研的丰硕成果与经验,阐释经络的实质与探讨针灸疗法的主要技术理论,尤其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针灸治疗常见顽难病症时的难点与提高针灸疗效的捷径。自2004年首版以来,被誉为近100年来优选的针灸著作之一。它不仅是掌握反映点针灸及其临床应用的教材,也是中西医临床、科研、教学人员深造的高级参考书。
《艾灸穴位疗法.内脏篇》由戴力鹏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