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药物发现与开发的历程开始,为读者呈现了药物发现的经典靶点、体外筛选系统、体内筛选模型、药物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介绍了药物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过程及理论、制药企业组织机构发展趋势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并结合了生动的新药研发成功案例。同时,本书还介绍了高通量筛选、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分子建模、药物分析、转化医学等对于药物发现及上市流程中至关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新近技术。第 2版在第 1版基础上增加了“抗体药物的发现”一章,使得本书涵盖的内容拓展至生物药物领域。
1.临床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处于薄弱环节,加强临床药理学教育对提高国内医学水平十分重要。 2.本书原著自1992年开版,已经再版6次,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内容新颖。 3.书中有超过380个研究问题,提供读者思考,综合领会临床用药精髓;600多幅彩色图片,图文并茂,乃同类图书之冠。 第7版《图解药理学》全书共6篇44章,包括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原理、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运用方法。内容丰富,简明扼要,涵盖了近年来临床药理学的新进展。书中有超过380个研究问题,提供读者思考,综合领会临床用药精髓;600多幅彩色图片,图文并茂,乃同类图书之冠。
2013年5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推出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新版本 DSM-5。为了能进一步改进精神障碍的治疗,2015年APA又组织出版了这本临床精神药理学手册(第八版)。它采纳、吸取了前七版的应用经验和DSM-5的新精神。 《临床精神药理学手册(第八版)》反映了精神药理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总结,删除了一些不使用药物的赘述,对临床工作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这本临床药理学手册书简明扼要,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易于快速查找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精神活力药物的治疗信息。
《临床药师的患者评估技能》是专为药师设计的临床实践参考书,旨在系统阐述药师在患者评估中所应具备的技能。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介绍了患者监护过程的基础,以及阐述患者和身体评估遵循的原则;第二部分主要是围绕症状评估,包括精神和身体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指示疾病或病情状况;第三部分探讨慢性病评估,反映了一些主要慢性疾病,包括内分泌、心血管、呼吸、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在内的常见慢性疾病;第四部分主要是探讨药师专科评估技能。《临床药师的患者评估技能》具有较强系统性和逻辑性,旨在增加药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优化临床实践能力。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①人工智能算法基础;②数据基础与表征;③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④程序代码。通过系统介绍人工智能算法,阐述不同算法的原理、应用场景和算法特点,为后续介绍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的交叉内容提供基础。全书以药物研发流程为脉络,针对每个人工智能算法融入的关键步骤,首先介绍药物设计基础原理与现存挑战,进而系统性回顾介绍人工智能算法在该研究方向上的进展情况,每部分都穿插介绍已有的交叉应用实例,以利于加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提供原始的代码文件,为读者开展实践应用提供直接资料。
本次重修,在保持《中医方剂大辞典》原有的基础上,主要对该书中的脱、衍、倒、讹,86年以后至今正式出版的方书及有价值的中医药著作中确实有值得收录研究的方剂,以及86以后的方剂研究的新成果如方剂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从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多种角度,分别进行考证、校勘、辑佚、辨伪等研究与补充,按辞书形式归类整理、使之更系统化、工具化、实用化、现代化,编纂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历*为完整的方剂专书,全面反映每首方剂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现代成就。
本书结合2021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增补疗效确切、安全性优势显著的新药品种,删除临床上趋于淘汰的药品,将不常用品种用二维码的形式体现。同时,进一步根据临床所需,调整完善了每个药物下面的栏目设置,强化了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加强了对特殊管理药品的重视。《常用药物手册》为传世之作,已修订到第5版,本版药品数量近二千种,介绍了常见药物的基本信息,将对我国的合理用药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药理学原理:药物治疗学的病理生理基础》第4版介绍了一种基于机制和方法学系统的当代药理学和药物开发综合方法。简单易懂的格式帮助低年级药学和医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具有挑战性的概念。每一章配有一个临床病例/药物案例,以讲解说明生理或生化层面的治疗问题;然后讨论该系统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内容;后按照与特定分子和细胞靶点相互作用而激活或抑制该系统来分类介绍药物类别及药理学。各章节重点关注器官系统和并按重要的治疗领域来划分编排。每章都配有清晰、简明的插图突出关键点,并在章末用药物汇总表提供速查的核心基本信息。
本书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为基础,根据各级医院临床科室用药特点,精选疗效确切、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的常用药物,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制剂规格等方面进行介绍,较为全面地反映目前国内临床主流药物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及时更新、简明扼要的资料,兼具时代紧迫性和广泛代表性。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现复杂的药理学知识! 涵盖了学习药理学所需掌握的全部知识,阐述方式清晰、易懂。 注重在分子水平诠释受体和药物的作用以及大多数重要药物的临床用途。 覆盖了如大麻素和利莫那班、COX-2抑制剂、药物基因组学、生物制药学、药物滥用等领域的*进展。 讨论 生活方式药物 ,例如提高行为能力的物质、肉毒杆菌毒素、西地那非(伟哥)等。 图表表示使复杂的概念易于理解。
《古德曼 吉尔曼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由世界知名出版公司McGraw-Hill公司出版。本书自1941年首次出版以来,70多年来持续修订和再版达13次,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被誉为全球药理学的 蓝皮圣经 。本书第13版在基础科学和临床应用方面精心平衡,反映疾病药物治疗*研究和发展,从而引导药学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清楚地了解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必需药物。本版由我国著名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教授领衔的编译团队权威解读。
本书分三卷12章。上卷药对配伍学简介药对研究概况,指出药对研究的重要意义,归纳药对配伍的一般规律,探讨仲景药对内容,整理五脏水火血气及八法药对、六经证治药对、卫气营血证治药对、三焦温病证治药对、内科杂病主治药对。中卷药对成方学阐述辨证立法药对方、对症专用药对方。主要是对精选的1000首药对成方进行分类,详介每首药对方的方书、主治、用法,并加以按语。下卷药对组拆学重点对药对进行 拆解古方 与 组合新方 两方面的介绍,并提供药对经典医案(132例)、药对药理实验等资料,以供临证之余阅读参考。总之,本书对中医临床、科研、教学有很大的研价值和实用价值,受众面广,可供广大的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药物设计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艺术。众所周知,发明是一种创造性行为的产物,而发现则是对已知世界的探索。药物设计紧紧围绕发明和发现两个过程,旨在建立一套来源于现有知识和技术但又高于现有知识和技术的方法。此外,从事药物设计的科学家的创造性和直觉也时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药物是一种能通过引起某种生理作用从而影响生命系统的物质,本书重点剖析了药物设计方法及药物在有机体内的作用模式,在结构设置和出发点上与传统的药物化学书籍不同。 全书重点介绍了药物研究的基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常用的实验和理论、构效关系和设计方法、药物的作用方式,以及基于结构设计的诸多经典案例。
临床药物治疗往往是多种药物合用,药物间通过影响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等环节而改变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而引起药物相互作用。不恰当的药物相互作用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严重药物相互作用也是终止药物研发或使药物撤市重要原因之一。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定量预测模型、药物相互作用临床案例及最新成果,并用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
《类药性:概念、结构设计与方法》为原著第二版,在版基础上更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本书详尽介绍了药物发现与开发中的重要背景信息和关键概念。通过详实的背景知识介绍和成功的药物研发实例,清晰阐述了如何克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毒性和血脑屏障等技术障碍,顺利发现可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节省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大量成本和时间。 《类药性:概念、结构设计与方法》可为药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院校师生提供全面而有价值的指导。
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共13章,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进展、药物代谢和药动学基本理论及药品审评指导原则的要求,然后叙述了相关的体外试验、动物体内试验和临床试验内容,进一步具体介绍了代谢产物鉴定、生物样品定量分析和放射性药物代谢研究技术,最后4章展示了作者团队针对20余种创新药物的研究实例。
药动学-药效学(PK-PD)主要探讨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前者阐述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后者阐述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两者相结合,可以探讨药物在作用部位浓度变化及浓度时间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解释作用机制、优化给药方案有重要意义。 本书上篇先概述PK-PD,然后介绍非临床PK-PD、临床PK-PD、PK-PD数学模型、生物大分子药物PK-PD和中药PK-PD。各章以方法学介绍为主,附带实例。下篇为各论,介绍抗感染药物等各类治疗药物PK-PD。各章介绍PK-PD研究设计和实施、PK-PD分析,通过实例阐述如何开展PK-PD研究。
本书首先概述了多肽药物、抗体偶联药物、CD20单抗、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和D2部分激动剂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近获批口服药物的理化参数,然后具体介绍了依特卡肽、乐伐替尼、奥西替尼、鲁卡帕尼、维奈托克和奥贝胆酸的成功研发历程。原著邀请了直接参与相关药物研发的团队核心人员,根据药物的实际研发流程,向读者讲述这些重磅药物是如何走出实验室,终成功成为上市药物的研发历程。
本书共八篇,总论、神经精神药理学、肿瘤药理学、抗炎免疫药理学、代谢性疾病药理学、心脑血管、病原微生物药理学、精准药理学。第一篇:总论,介绍:药理学概述(历史与展望)、药物与靶标的相互作用、药效学基础、药物的吸收,分配,代谢,排泄和毒性、药物作用的重要靶标、表观遗传药理学、药理学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计算药理学。第二篇:神经精神药理学,介绍: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理基础及药物、精神药理学、癫痫病与疼痛、神经免疫药理、行为药理学原则。
刘昌孝院士组织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经过两年的精心笔耕,顺利完成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抗体药物的药理学与治疗学研究》一书的编著任务。本书重点从抗体药物所特有的靶向性、免疫原性和临床安全性出发,反映国内外**研究进展,为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借鉴。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上下两篇,共分22章。总论部分7章,主要阐述抗体药物的研发思路与成药性的关键理论和技术;各论部分15章,分别从药物作用特点与作用机制、药理学与毒理学、药动学、药效学、免疫原性、临床耐受性与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阐述了对不同类别的治疗用抗体药物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