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原则,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审定的《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与编写大纲基础上,编写完成了初稿。初稿经编委会进行审定、修改而完成。 本书根据教学大纲与编写大纲,在教材中进行了适当的删改,增补了一些中药新资源种类以及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在编排上,将花程式放于科特征的花叙述之后;把根、茎、叶的内部构造放于植物组织之后,使内容紧密结合,易于学习,适合于中医药高职高专与专科教学使用。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以“工学结合”为线索,以“必需、够用”为度,介绍正常人体功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绪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肾脏的排泄功能、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感觉器官、生殖、人体几个重要阶段的生理特征、衰老与长寿共十七章。 本书主要供三年制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检验等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及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和有关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系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中西医结合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根据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主要供高职高专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使用,亦可供五官科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 全书分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科学三篇。各篇又分总论与各论。各篇总论分别介绍各部分的解剖生理、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所属疾病的病因病理、检查法以及疾病常见症状辨证、治疗概要等。各论介绍各部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中西医诊疗方法。附录为五官科常用方剂索引,介绍其出处、药物组成,以便查阅。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的康复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是传统康复医学体系中所应用的具体的康复手段和方法。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许多传统疗法对康复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我国的推拿、针灸、太极拳、气功等在康复领域上的显著作用和特色已为世界康复医学界所瞩目。当前,我国的传统康复医学及其康复技术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在临床、教育、学术研究等领域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层次的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专业教育体系。我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9年,全国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近百所。专科层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主
本教材共6篇18章。编写内容根据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顺序进行编写。本教材除保留了第二版的常用临床知识链接及案例分析外,根据学生们的需求,并参考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正文中将经常用于考试的知识点作为“考点”提示。使同学们学习目的更加明确,重点内容更容易掌握,记忆更加深刻,所学知识更加牢固。正文后面附有教学基本要求、学时分配表、实验指导、实践模块、目标检测参考答案和参考文献等内容,供任课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参考。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组织规划下,全面启动了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第二轮规划教材的修订编写工作,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根据高职高专药品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高职教学需求。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本着基础理论“实用为主,必需、够用和管用为度”的原则,结合药品类各专业的特点及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打破学科体系,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知识斗能力+素质新的课程结构。将无机化学中的四大平衡原理与分析化学中相应的四大滴定分析有机融合到一起,将分析化
本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规划教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指导,全国中医药成人教育学会、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生物制剂等专业(专科)使用。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重点专业课和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是能突出体现中医用药的特色及传统制药的精髓。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临床辨证施治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 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医药炮制理论、历史沿革、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本教材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统编规划教材,主要针对成人教育的学生,以业余、 自学为主, 同时也将基层的中医中药在职从业人员及高职高专学生列为主要培养
刘观昌、马少宁主编的《生物化学检验(供检验技术专业用第4版)》的主要内容:全书共20章,分为生物化学检验基础知识、临床常用代谢物检验和器官组织疾病的检验三篇,包含了检验医学专科生所的生物化学检验岗位知识和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及方法。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生物化学检验基础知识,涵盖了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实验方法的选择与检测系统的评价、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以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涉及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干化学分析技术、电泳分析技术、基因扩增技术、自动生化分析技术、酶学分析技术等;临床常用代谢物检验,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电解质、微量元素、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及血药浓度监测等;器官组织疾病的检验,包括肝脏、肾脏、心肌、胰腺组织、骨骼、内分泌腺等。
本教材的编写,坚持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的原则,以药学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药学服务职业岗位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选取和编排内容。全书共十三章,内容包括:药学服务绪论、药学服务道德与药学服务礼仪、药学信息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处方调剂、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常见症状和疾病的自我药疗、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导、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及预防、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用药评价和简易医疗器械等。各章除正文之外,配有“知识链接”、“点滴积累”、“目标检测”等栏目,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配有“案例分析”和“实训
《口腔修复学》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是依据卫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主持召开的2008年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编人会议精神指导下组织编写的。 根据“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专业目录”中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中级技术专门人才的需要出发,全书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体现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 根据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教材重点介绍了牙体预备和软组织处理、牙体缺损修复、冠桥修复、附着体可摘义齿修复
阳晓、周毅、段于峰主编的《内科学》以培养三年制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生为主体,在编写过程中坚持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心的 三基 原则,突出以服务于基层社区所必须掌握的临床适用的内容为重点,采取 以问题为引导 的编排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真正达到以提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由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十一篇组成,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教师应用,还可作为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及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从监管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等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详细地介绍了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发展和医疗器械的立法管理;阐述了医疗器械产品管理,包括医疗器械的标准管理、注册管理和信息管理;书中还重点介绍了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的内容以及检测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专科、高职高专医疗器械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教学、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工作参考书。
为了贯彻*〔2006〕16号文件精神,适应新形势下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组织规划下,我们确立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了教学大纲和本教材。同时,本教材还结合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制度及职业技能证书的推行,注重药学职业岗位对药理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注意知识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全书共分38章,凡涉及药理学总论的内容,编写为章总论,实训教程包括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及经典、实用的药理学实验14个,分别列入各相关章节。在编写形式上,设立了学习目标、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学习小结和目标检测等模块。各论
美容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根据2009年3月安徽芜湖召开的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第2版修订及新增专业教材主编人会议精神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本教材在编写中坚持服务并服从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科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岗位为前提、能力为重点、素质为根本,遵循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原则,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坚持人体结构的整体系统性、人体审美、生物进化、实验与临床相结合以及人体美与医学人体美的原则和要求,理论联系实践,基础联系临床。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必须具备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
全国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药理学》(第3版)系统介绍了药理学基本原理和各系统主要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等内容。《药理学(第3版全国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作者谭毓治)共7篇44章,篇(3章)为药理学总论;第二篇(6章)介绍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第三篇(8章)介绍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第四篇(10章)介绍内脏系统药理学;第五篇(4章)介绍内分泌系统药理学;第六篇(10章)介绍病原微生物和肿瘤药理学;第七篇(3章)介绍免疫系统药理学及其他药理学。各章设置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知识拓展、趣味学习、想一想、思考题等模块,以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药理学(第3版全国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药理学知识架构,在内容深度上以实用、够用、好用为
全国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主干教材之一。 本书内容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特别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将相关内容写细、写透,使学生毕业后能独立、正确处理与专业相关的临床常见实际问题。
邓翠珍主编的《护理学基础》分上、下两篇,共22章,上篇(第1~8章)为护理学导论,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相关概念和护理理论;下篇为护理基本技术(第9~22章),主要介绍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操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护理理论和基础护理操作(晨间护理、铺床法、搬运患者、冷热疗法、生命体征测量等),治疗性护理操作(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氧气吸入法、吸痰法、鼻饲法、导尿术、灌肠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青霉素皮试液配制、静脉输液与输血等)。《护理学基础》主要供专科护理专业学生使用,亦可作为护理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也是成人护理教育的教学用书和临床护理工具书。
篇“康复治疗概论”是在第1版“康复医学概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本篇分为八章,分别阐述了康复医学的概念、内容、地位、作用、流程、工作方式、康复机构设置和常用设备、康复医学科诊疗工作常规等,并增加了康复治疗学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残疾概念、功能障碍及康复伦理法规等。第二篇“人体发育学”是新编内容,系统介绍了人体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这一生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本篇分为七章,按照年龄段顺序编写各章节,以正常发育特点和规律为主线,并阐述影响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和相关疾病。 王俊华、周立峰主编的《康复治疗基础》编写过程中强调科学性、先进性、思想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力求突出高职高专学生注重技能培养的要求与特点,力争达到概念准确
《药物制剂技术(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体现高职教育改革成果,教材内容的设置对接岗位,各教材之间有机衔接,避免重要知识点的遗漏和不必要的交叉重复。 《药物制剂技术(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加强了实际案例的内容,通过从药品生产到药品流通、使用等各环节引入的实际案例,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岗位,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做到学有所用。
本书是全国医药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之一,作者依照*[2006]1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特点,根据《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 本教材共分为两个项目集,14个项目。项目集1介绍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项目集2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和高级中药调剂员与高级中药购销员的国家职业标准,按教学大纲要求,共收载各类中药480种,其中植物类中药412种、动物类中药46种、矿物类中药22种;并将教材所载中药品种分为重点药材(103种。冠以*号)、熟悉药材(119种)、了解药材(258种),以突出重点。中成药部分重点介绍显微鉴定。全书共附图346幅。中药材按药用部位分类。各项目收载的中药品种均为市场流通的常用品种,中药品种的排序尽量使性状相似的品种靠近,便于比较鉴别。
肖纯凌、赵富玺主编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针对医疗体制改革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的全方位要求 ,体现“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教育 ”六大职能,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 养模式。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学科设置、专业方向 、各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学生的就业等问题。教材 中加入“学习目标”、“本章小结”“练习题”模块 ,各教材根据内容特点,加入“知识拓展”、“课堂 互动”、“病例分析”等模块,有助于教师开展引导 性教学,增强了教材的可实践性。本教材要介绍了适 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知识与技能,设置学习目标、特色栏目、本章小结、 练习题等,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紧密接轨执业考 试内容,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