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工作者寶典 「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喬.卡巴金博士專文推薦 這本書不只是針對憂鬱症治療 也為整個心理治療領域帶來全新的視野! 近年來的研究累積,改變了我們對憂鬱症的觀念。過去,憂鬱症被視為急性症狀,但它其實是*易復發且需長期共處的疾病,今日的治療必須考慮復發的預防、持續追蹤評估。 本書三位作者是認知行為療法的臨床研究者,長年研究重度憂鬱症的心理歷程,與引起復發的脆弱情感因子。他們發現「正念練習」(mindfulness)是一種簡單卻*有力量的方法,可以協助患者覺察困住自己的想法和反應,並打破陷入憂鬱深淵的思維循環模式,並有效防止憂鬱症的復發。 此外,正念取向還可深化並擴大認知行為療法的範圍。認知行為療法藉由「移轉重心」協助患者重構思考與行為模式,正念取向的態度則更以歡迎、允許
鼠人案例奠定了精神分析學探究強迫症的基礎,鉅細靡遺地刻畫出此病症在潛意識中複雜的心理動力,佛洛伊德透過本案例曲折精采的分析過程,闡明了父子之間的愛恨糾葛如何在愛情、移情和反移情當中盤錯交織,堪稱伊底帕斯情結在二十世紀初再現的精妙範例。 恩斯特.藍澤生於1878年,是一名精明、敏銳的律師。他自童年起即受到嚴重程度不一的強迫症狀困擾,包括幻想他的父親及所愛的女人將被老鼠從肛門鑽入,以及懷著殺死別人或想用剃刀割喉自殺的衝動,因而於1907年接受佛洛伊德治療。藍澤深受強迫性的執念所困擾,而這些執念卻往往指向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每當類似的思想侵襲他,他便會求助於強迫性的行為作為紓解。 藉著發表鼠人此案例,佛洛伊德想要闡明強迫症的精神動力學,他將強迫症解釋為一種對抗性與攻擊兩種驅力的反向作用,亦
丹尼爾.史瑞伯生於1842年,他父親是一位整形科醫師、知名作家、教育改革家,而他自己則是一位博學、幽默、溫文有禮的首席法官。1884年他參選國會議員失利,引發了精神崩潰,因妄想症而住進療養院;隔年康復返家,1886年再次出任法官,由於十分精明幹練,1893年升任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之一,但他卻開始失眠,甚至企圖自殺,因而再度被送進療養院,這一次病情相當嚴重,直到1902年才宣告康復。 1903年,史瑞伯出版了《一個神經症患者的回憶錄》,生動詳盡地描寫自己從慮病、失眠,到錯覺、幻覺交逼,被死亡和酷刑折磨的恐懼,讓身心飽受摧殘,一意求死,再到「神蹟顯現」,以彌賽亞自居,肩負著救世的使命,但為了達成任務,他必須放棄昂藏的男子之軀,去勢變性為女人 。史瑞伯的妄想症狀多采多姿,令人嘆為觀止,他的文筆更是流暢有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