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人案例奠定了精神分析學探究強迫症的基礎,鉅細靡遺地刻畫出此病症在潛意識中複雜的心理動力,佛洛伊德透過本案例曲折精采的分析過程,闡明了父子之間的愛恨糾葛如何在愛情、移情和反移情當中盤錯交織,堪稱伊底帕斯情結在二十世紀初再現的精妙範例。 恩斯特.藍澤生於1878年,是一名精明、敏銳的律師。他自童年起即受到嚴重程度不一的強迫症狀困擾,包括幻想他的父親及所愛的女人將被老鼠從肛門鑽入,以及懷著殺死別人或想用剃刀割喉自殺的衝動,因而於1907年接受佛洛伊德治療。藍澤深受強迫性的執念所困擾,而這些執念卻往往指向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每當類似的思想侵襲他,他便會求助於強迫性的行為作為紓解。 藉著發表鼠人此案例,佛洛伊德想要闡明強迫症的精神動力學,他將強迫症解釋為一種對抗性與攻擊兩種驅力的反向作用,亦
漢斯是一名開朗活潑的小男孩,自幼備受父母寵愛。三歲的他開始對「小雞雞」產生強烈興趣,並出現把玩*莖的行為;到了四歲,克服對新生妹妹妒意的他,和身邊的男女玩伴發展出各式「愛戀關係」 漢斯快滿五歲了,有天他突然產生對馬的強烈畏懼,他不敢出門、害怕街上的馬兒會咬他,並一路延伸至害怕載滿重物的馬車 在這距今近百年的經典案例中,佛洛伊德再次闡明閹割威脅、伊底帕斯情結和潛抑作用在孩童早期性發展過程中如何衍生及運作。藉由漢斯父親的第一手紀錄,佛氏徹底顛覆了維多利亞時代人們對所謂「純真無邪」兒童的刻板印象,並經由案例分析,向世人揭露幼兒令人驚異的複雜思緒與機敏的洞察力。他企圖證明精神官能症的動力源頭來自於嬰兒期的情結,而精神官能症患者,不論年紀大小,所呈現潛抑現象的多重性及病理素材的豐富
透過故事,理解並經歷我們的生命 每天的生活中,我們經驗許多事件,如何將某些事件串連起來,並賦予意義,決定了我們如何發展自己的生命故事。 當一個人決定找治療師諮商時,通常是因為正經歷某個創傷或難題。此時,往往會將自己與困境緊緊纏繞,如同藤纏樹,樹纏藤。敘事治療是藉由讓人和問題分開,外化提供空間,探究人和問題之間的關係。當我們記得人和問題之間存在著特別的關係,就會打開重寫對話的可能性,在新的故事中活出新的自我形象,開創新的關係與未來。 什麼是敘事治療?本書以鮮活的案例詳述敘事治療的概念、提供敘事對話的種種可能性與技巧,並涵蓋敘事實務工作的廣泛範圍,包括外化、重新入會、治療的信件書寫、儀式、聯盟、迴響團隊的使用等等。 一般讀者可以藉由這些工具和知識找回新的力量,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