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理论及应用(第5版)》是振动理论的典型教材之一,以讲述线性振动理论为主,从单自由度、多自由度到连续体,从自由振动到强迫振动(包括无阻尼和有阻尼情况),从间谐激励、冲击激励到一般激励,两章还介绍了振动和非线性振动,内容丰富、叙述清晰、例题和习题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是一本在国外受到普遍赞赏的教材,至今已经出到第5版。利用计算机分析多自由度、复杂结构系统动力响应的数值分析方法已经成为解决工程振动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本书为读者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5版更加强了学生利用MATLAB等软件求解工程振动问题能力的训练。本书内容与我国多学时振动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求相近,可以作为力学、汽车等专业本科生和工科专业研究生振动理论课程的外文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工程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从非平衡热力学入手,力图系统研究摩擦磨损过程,进而建立其定量模型。它是作者多年来探索性工作的初步总结。 首先提出在摩擦学研究中引入新的学科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研究摩擦体系结构变化的基本形式(,2章);接着从非平衡态热力学角度研究摩擦体系的组成及其组互作用(第3章)。通过“熵”的引入实现具有不同物理量纳和张量阶的各因素的统一表述,是建立摩擦学系统定量理论的关键。熵的物理意义、摩擦过程各因素的变化与熵的定量联系和各个子过程的熵产生分析分别在第4、5和6-9章讨论。0章表明,摩擦热力学包含了流体的润滑理论。11章以微动磨损为例,证明摩擦力学分析的有效性;最后该理论被用于钛合金表面改性的设计及实验。 本书着力于展示一个新的观点,并研究与“摩擦系统热力
随着现在计算资源的进步,经典粒子方面的计算问题能够利用数值计算得以解决。《质点和刚体分析动力学专论》就介绍了这方面的相关理论,也总结了该领域的一些经典结果。本书的前八章是对拉格朗日动力学的一个非常详尽的介绍。第八章和第九章是对本书提到的三种物质的简单介绍。读者对象:理论物理领域研究粒子和刚体解析动力学理论的科技工作者。
和版一样,本书还是首先充分论述和建立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建立起各种典型流动问题的简化数学模型,又经过严谨的数学求解和理论分析,阐明了各类流动的特征流动图像和基本流动规律,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应用背景,因此,本书是一本为适应“全国理科(力学)人才培养基地”要求而编写的“物理流体力学”类型的教材。 根据近代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本书在再版时增补了若干非定常流理论的内容,同时改写了0章,包括增加了流动稳定性、非线性动力学和湍流高级数值模拟等方面的内容。
《流体力学》是日本机械学会(JSME)为了提高机械类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并考虑适应工程技术人员国际认证制度而编写的流体力学教材。全书共11章,可分成部分。章至第4章主要介绍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流体基础性质、流动基础、流体静力学和准一维流动。第5章至第8章涵盖了流体力学工程应用的基本内容,包括动量定律、管内流动、物体绕流和流体运动方程式。第9章至1章的内容包括剪切流动、势流和可压缩流动。这些知识涉及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全书注启发读者对流体力学相关内容的感性认知和深入思考,既有基础知识简明清晰的系统描述,又有新知识的更新拓宽。
数学在力学中的应用是明显的,比如力学中的一些计算就要用到数学.但是力学在数学(比如几何)中的应用,大家就不知道的很多了.其实远在2000年前,阿基米德就已经知道应用力学中的物体平衡定律等来证明一些几何命题,学过物理的中学生都熟悉物体的重心和力的平衡这些力学概念,《 丛书(第2辑):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引用了这些力学概念,来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它们来证明一些几何命题.《 丛书(第2辑):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内容只涉及中学课程里的一些物理和几何的知识,不涉及深奥的理论.
本书1956年首次出版即轰动文坛。其24岁的作者也因此一跃而成为时代前言的作家和思想家。威尔逊将西方创造性思维中最典型的心理飘零感归化为一套系统的理论,并指出哪些有如此特点的人为“另类人”。作者通过各类艺术家的工作和生活包括卡夫卡、加缪、尼采、肖伯纳等挖掘了另类人的心理,探究了他们对社会的作用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另类人》发表已经有40年了,但这本书依然是有关人类永恒主题的一部开创之作。
《材料力学习题精编精解》据国内外材料力学教材中的3000多道习题中精选出来的285 道习题编写而成的,全部给出解答。内容包括轴向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