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相对论》首先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和闵氏时空的相关内容,并对狭义相对论与电动力学的关系作了阐述。接着,本书讲解了广义相对论所需的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之后,本书讲解了史瓦西时空和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些经典检验。特别地,本书对于黑洞和引力波都以专门章节做了探讨。在*后,本书还介绍了宇宙学的相关知识。 《广义相对论》是讲解广义相对论的教材,适用于物理、天文等院系的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理论物理、引力、宇宙学、天体物理等领域的研究生。
测量与误差;不确定度及其表示方法;不确定度传播公式;作图法和二乘法;15个实验项目(伏安法测电阻、霍尔效应、示波器原理、拉伸法测杨氏模量、薄膜干涉、偏振光、全息照相、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迈克尔逊干涉仪、弗兰克-赫兹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非平衡电桥、超声速测量、光电效应、电势差计);英文物理实验报告结构与写作;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一些理工科大学鉴于当时的大学基础物理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纷纷试行教学改革,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就是其中之一。该校于1961年9月至1963年5月特请著名物理学家费恩曼主讲一二年级的基础物理课,事后又根据讲课录音编辑出版了《费恩曼物理学讲义》。本讲义共分三卷,第1卷包括力学、相对论、光学、气体分子动理论、热力学、波等,第2卷主要是电磁学,第3卷是量子力学。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传统的普通物理教材。 当时美国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试图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基础物理教学应尽可能反映近代物理的巨大成就。《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在基础物理的水平上对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重要成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作了系统的介绍,对于量子力学,费恩曼教授还特地准备了一套适合大学二年
混沌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数学模型中。这是确定论系统在没有外来因素时表现出的行为。混沌有着丰富的内在结构而不是简单的无序。当存在耗散时,高维动力系统的长时间行为集中到相空间中低维、甚至一维的对象上。因而,研究一维线段上的抛物线映射成为进入耗散系统混沌动力学的捷径。抛物线映射这个简单“可解”模型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可以导致统计物理和非线性科学中许多深刻的概念,例如周期和混沌吸引子、标度律和临界指数、李雅普诺夫指数和熵、分形分维和重正化群等等。分析抛物线映射的基本行为,只需要理工科大学低年级的微分学知识,但是要求读者养成自己推导公式和上计算机实践的习惯。 本书可以作为理工科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扩展知识的读物和教学研究参考。
R.柯朗、D.希尔伯特编著的《数学物理方法(Ⅱ)》系一经典性名著。 本书系统地提供了为解决各种重要物理问题所需的基本数学方法。全书分三卷出版,卷II的内容基本上与卷I无关,是从数学物理的观点来处理偏微
ThisbookisbuiltupfromacourseoflecturesgivenatthePhysicsDepart-mentofFloridaStateUniversityandhastheaimofpresentingtheindis-pensiblematerialinadirectandconciseform.Itdoesnotrequirepreviousknowledgebeyondthebasicideasofspecialrelativityandthehandlingofdifferentiationsoffieldfunctions.Itwillenablethestudenttopassthroughthemainobstaclesofunderstandinggeneralrelativitywiththeminimumexpenditureoftimeandtroubleandtobecomequalifiedtocontinuemoredeeplyintoanyspecializedaspectsofthesubjectthatinteresthim.
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大大改变了我们对于空间、时间和物质以及我们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等问题的思考方式。它对许多诸如事物的本质、宇宙如何起源等一些重大问题做出了解答。它动摇了我们关于牛顿宇宙和宿命论的观念,并提出了有关平行宇宙、时间旅行和万物起源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目睹了物理学家追求统一理论的令人惊叹的努力。有了这样一个理论,众多物体、所有粒子的类型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都可由之推得。本书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发现以及做出这些发现的人们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讲述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们的工作展开的。 该书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主要脉络,旨在激起中学高年级学生、大学生和教师们的兴趣,它也会引起对科学真正有兴趣的广大普通读者的注意。书中也放入了必不可少的数学细节,但对它们的解释和处理颇具
本书是一部曾被美国许多大学选用的研究生教材,并受到普遍好评。与同类教材相比,该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全书分三个部分。部分集中介绍场的正则量子化方法。量子电动力学和费曼图。第三部分是关于非阿贝尔规范场的详细讨论。而第二部分是在这两个部分之间搭建的一个桥梁,着重阐述泛函方法、重整化和重整化群以及临界指数等问题。作者从教学角度对于这三个部分的安排提出了详细的建议。鉴于作者的背景,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是针对粒子物理专业研究生的需要而编排的。对于凝聚态和实验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作者建议可以把后两部分合并而舍弃用星号标记的章节即可。 作为一本教科书,作者很注重使其易读易懂和富于启发性,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分析尽可能地详尽。每一章都给出了几个习题,它们的总量虽然不大,但每个题目都经过了精心挑选,使
《理论物理学教程》(共十卷)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巨著,是反映经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转变的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于1962年获得列宁奖。本书是《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二卷,根据俄文版译出,讲述电磁场和引力场的经典理论。书中叙述了相对性原理和相对论力学,基于作用原理的电磁场方程的推导,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问题,几章介绍了广义相对论,同时阐述张量分析的基础理论。本书以其清晰、简洁的风格,例题的原创性和多样性而备受欢迎。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物理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