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光量子这一基本概念入手,全面介绍了当前生命科学中的各种光生物现象(如光合作用、结构色、视觉等)和重要光学技术(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多光子成像、光遗传学等),尤其重点介绍了色觉、单光子视觉、视信号转导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视觉过程的光物理特征。书中主体部分注重定性论述,辅以简单定量计算,使一般读者都容易领会基本物理图像;书中进阶部分则对光量子的物理理论给予了必要介绍,供具备较好数学基础、希望对光的本性有更深刻了解的读者参考。
本书介绍飞秒激光原理、技术和应用。全书共分为14章,第1章和第2章是飞秒光学的基本内容;第3~6章介绍飞秒固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的原理和设计;第7章介绍飞秒激光脉冲放大技术;第8章介绍飞秒激光脉冲特性测量技术;第9章和第10章介绍飞秒激光脉冲频率变换技术和腔外脉冲压缩与整形技术;第11章介绍脉冲的相干控制和频率合成技术;第12章介绍高次谐波与阿秒脉冲产生技术;第13章介绍飞秒激光太赫兹波技术;第14章介绍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
本书着重介绍量子光学领域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并对相关的前沿课题进行了适当讨论。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场及其量子化,量子相干态、压缩态,光场的相干性及其干涉,光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热库系统及主方程理论,朗之万方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非马尔可夫系统,光学谐振腔系统,光力耦合系统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在适当的地方插入相关领域和课题的介绍,如光子波函数,纠缠光源的干涉,Rabi模型的精确解,超辐射相变,非马尔可夫系统的度量及验证,简并光腔中的拓扑物态模拟等。
本书根据作者和美国光学设计师流行的设计方法,以“简练、实用,凡是计算机能做的尽量交给计算机做”的理念,介绍准直镜、柯克、天塞、双高斯、远摄、反远摄、远心、投影、变焦、广角、显微、红外等各类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讨论物理模型的建立、部件选型、高效评价函数的设置,并给出大量的设计实例和ZEMAX设计程序。教学和实践证明,只要认真研读本书有关章节,参考书中的实例,根据合理的技术指标,遵循规范的流程,系统总是沿着最速下降路径平稳快速收敛、自动更换玻璃,能得到性能符合要求、结构紧凑、成本合理的设计结果。
本书是光电子学和光电器件理论系统化和计算图像化的最新专著。本书从光学和电磁场基础理论讲起,逐一讨论了激光束在光波导和线状光纤中的传播模式和特性,以及激光器、光接收器,各种光放大器以及波分多路和光链接。最后,本书论述了光孤子、太阳能光电池和最近几年才出现的超材料。本书不仅有系统的光子学的理论和计算公式,而且通过Matlab进行各种仿真计算,获得了激光束在波导和光纤中传播以及光放大器工作时的效果图。全书收录了60多个在Matlab中使用的编程,可供读者学习使用。
《数学的力量》 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我们面向未来的重要工具和能力。但问题是,我们如何摆脱数学学习的枯燥甚至是畏难情绪,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真正地享受数学,热爱数学,并愿意钻研数学。《数学的力量》以诚挚的语言告诉我们,学好数学实际上是人类的天性,只是很多人都被埋没了。数学中蕴含着意义、美、探索、自由、真理、奋斗等各种优秀的品格,和我们个体的内在追求是高度契合的。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可以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乐,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唤醒它们。这是一本契合时代的动人之作,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不一样的数学,转变数学认知,重塑数学思维。 《微积分的力量》 微积分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思想成就之一,也是数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事实是:如果没有微积
本书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非线性与量子性出发,对多年来在非线性与量子光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给予从实验到理论的系统介绍。第1~5章主要偏重基础,包括非线性介质中的波,光与非线性介质相互作用的经典与量子理论,二能级、三能级系统的密度矩阵求解,原子缀饰态,激光振荡理论等;第6~10章主要介绍最新发展,包括辐射的相干统计性质,原子的共振荧光与吸收,激光偏转原子束,超短光脉冲的传输与锁定,以及光学噪声、分岔与混沌。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深入阐述了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并围绕近红外光谱分析中需要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层层展开,逐一详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专家、教授学者以及知名企业高层技术主管等在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本书分成四个部分。部分由前三章组成,介绍声光技术所需入门理论基础,包括晶体基本知识、晶体光学、体波与表面波晶体声学、导波光学、光纤光学等;第二部分由第4章组成,介绍声光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即按照参量互作用概念建立起来的声光互作用耦合波方程理论;第三部分由第5章至第7章组成,介绍声光器件的设计方法,包括各类体波声光器件,如声光偏转器、声光调制器、多频声光器件、可调谐声光滤光器、声电光器件和表面波声光器件,体波和表面波换能器的d性能与设计方法;第四部分由第8章组成,介绍声光器件的应用,包括在激光显示记录系统、激光谐振腔、光信号处理、光计算、光探测以及军事上的应用。本书力求理论上的系统性、技术上的创新性、应用上的实用性。
激光清洗是采用激光作为媒介,通过光与物质(包括基底材料和污染物)的相互作用,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常规的物理清洗方法中,机械方法无法满足高清洁度清洗要求,超声波清洗法尽管清洗效果不错,但对亚微米级污粒的清洗无能为力,而清洗槽的尺寸又限制了加工零件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化学清洗方法容易导致环境污染。激光清洗是一种新兴的表面清洁技术,更符合当前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自上世纪诞生以来,在短短几十年中,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类型的激光清洗设备,并成功应用于工业清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本书分为十章,前四章介绍了激光清洗的概念、基本原理、激光清洗设备,后六章分别介绍了激光清洗在电子元器件、除锈、脱漆、文物、模具等领域的应用。
有限元法是当今工程分析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方法,在科学计算领域有限元法不仅实用、高效,而且应用广泛。全书共12章,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第1—5章,下册包括第6--12章。本册主要内容:基于固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传热、场和不可压缩流体流动问题的有限元分析,静态分析中平衡方程组的求解,动力学分析中平衡方程求解,特征问题的求解基础,特征问题的解法,以及有限元法的实现。本书所介绍的方法通用、可靠和有效,虽然是最基本的方法,但在将来很厂一段时间仍会得到不断应用,这些方法也将成为该领域**发展的基础。本书原著作者Klaus-Jürgen Bathe教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网页有大量的资料,如学术论文、讲课视频、习题答案和电子教案等,读者可学习、研究和使用。本书内容全面,实例丰富,可供高年级本科生和
光学和声学超材料与超表面中波的行为,在信息传输,网络、光和声的调控等领域都有许多潜在应用,在 外得到广泛研究。本书从光学和声学超材料与超表面的概念出发,依据局域共振原理,采用仿生设计模型系统介绍了作者课题组近二十年在光学和声学超材料与超表面材料及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总结和探讨了自下向上组装的光学超材料和超表面结构单元、树枝状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内在联系及变化规律,为研制高性能光学超材料和超表面提供了新方法。基于声学超原子和超分子模型介绍了负质量密度、负弹性模量、双负声学超材料与超表面;超原子簇和超分子簇产生的多频与宽频声学超材料及超表面。另外,本书还从理论和实验介绍了窄带、多带与宽带超材料 吸声器,水介质中超声超材料、拓扑声学超材料。
This book covers a broad range of the major topics of classical optics, in the form of 37 self-contained chapters. The chapter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book deal primarily with the basic concepts of optics, while those in the second half describe how these concepts can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n each chapter, Professor Mansuripur introduces and develops a specialized topic in a comprehensive, clear and pedagogical style. The mathematical content is kept to a minimum as the book aims to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insightful discussions of optical phenomena, at a level which is both accessible and interesting. This is aided by the numerous illustrations throughout in the form of diagrams, graphs and powerful computer simulation images. Topics covered include classical diffraction theory, optics of crystals, peculiarities of polarized light, thin-film multilayer stacks and coatings, geometrical optics and ray-tracing, various forms of optical microscopy, interferometry, coherence
本书系统论述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实现。从光学视角对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进行了重新解释,更加接近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本质,便于光学和激光专业人员认识和理解。理论上论述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统一的数据收集过程、工作模式;提出了双向环路收发光路,可以解决传统雷达近场成像的难题;介绍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独有的滑动聚束成像模式;分析了激光散斑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的影响。本书可供激光成像相关专业的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光纤传感器是一种应用广泛、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器件,它涉及光学、材料、电子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基础,是反映该领域近年来新进展的教科书和工具书。本书论述了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用清晰的图示和基本公式解释其物理机理,介绍其主要结构、光学特性和基本性能。它不仅对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有一定指导作用,而且对该领域工作的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本书由7章组成。在引言之后,第2章综述光纤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场理论和射线光学理论。第3章论述光纤敏感性和光纤器件。第4章分析各种结构的光纤光栅及其在传感技术中的应用。第5章综述基于光纤内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和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第6章介绍几个有特殊应用意义的光纤传感器,包括光纤陀螺、光纤水听器、光纤法
本书是朗道-栗弗席兹《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八卷,也是该教程中朗道生前参与撰写的最后一卷,书中系统阐述了连续介质的电磁场理论以及物质宏观电学和磁学性质的理论。全书选材独到、论述条理清晰。内容包括导体和介电体的静电学、恒定电流、静磁场、铁磁性与反铁磁性、超导电性、准静态电磁场、磁流体动力学、介质内的电磁波及其传播规律、空间色散、非线性光学、电磁波散射以及快速粒子通过物质等,许多内容为其他书籍所少有。本书可作为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科研人员和教师参考。
连铜淑所著《反射棱镜与平面镜系统--光学仪器的调整与稳像》介绍了反射棱镜与平面镜系统于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物、像空间共轭关系的一般理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用平面镜、反射棱镜作光学调整和光学稳像的一般规律和原理。通过计算,对几种典型光学仪器的光学系统的调整、扫描、稳像等问题以及某些棱镜在光学系统中的调整或稳像的特性,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论证。对反射棱镜光学平行差的分析以及平行差公差的计算也有较详细的讨论。书中还介绍了必要的数理基础,提供了含54块常用棱镜的反射棱镜(调整)图表。
本书是根据多位专家多年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编撰而成。不仅介绍传统的加工方法,也阐述较为现代的制造技术(但并非实验室或研究所级制造工艺)。由于现代光学制造技术是研发和制造高质量光学组件的基本技术,所以,该书作者力求采用一种完整的方法进行阐述。前面三章首先介绍光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光学材料,例如无机和有机玻璃、光纤和晶体材料的制造技术。第4章讨论研发和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制造类型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数据。第5章阐述一次成型法,因为该方法被认为是对光学制造工程后续工艺有重要影响的前提条件。第6章重点是成型技术,诸如精密模压成型、纤维抽拉和凹模冲压成型方法。第7章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描述表面加工方法,除了介绍粗磨、精磨和抛光等传统方法外,还将讨论例如超高精度加工和激光光刻成型等*的加工技
本书是由国内三个同步辐射装置第一线的40多名业务骨干共同编篡而成。全面介绍同步辐射的产生、性质、加速器、光束线和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应用实例以及国际发展趋势。全书共分19章:前4章介绍同步辐射装置,主要包括同步辐射源、同步辐射产生原理、同步辐射装置光路和同步辐射探测器。第5~19章介绍同步辐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国内三个同步辐射装置目前已有的部分光束线站、实验方法及应用实例。本书力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而又不失其先进性、实用性和普适性,既有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深入浅出的介绍,也有实验装置和翔实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