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解概率论的基础内容,包括组合分析、概率论公理、条件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期望的性质、极限定理和模拟等,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并配有丰富的例子和大量习题,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化学、遗传学、博弈论、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应用,极具启发性。
量子光学,实际就是关于光的量子理论与实验。光子的名词在量子力学诞生伊始的1926年由刘易斯(Gilbert Lewis)提出,次年狄拉克用于其专著中。但光子的概念实际上早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理论时即已形成。 但关于光子的研究最初集中于原子光谱,而很少涉及光子本身。现代量子光学真正建立起来始于1956年的HBT(Hanbury,Brown,Twiss)关于光子相关性的实验。以此为基础发展的一系列实验表明,只有光的量子理论才可以解释光子统计学等实验结果。HBT实验现在是单光子测量的基本实验,用于鉴别单光子源的反聚束(anti-bunching)效应。由于相关效应对于近年来高速发展的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重要性,量子光学日益备受关注。 该书包括下列内容: 第一部分是引言和背景知识,介绍经典光学和光学跃迁的量子理论;第二部分为光子学,介绍光子统计,光子的
nbsp nbsp《纳米光学原理(第二版)》在2006年*次出版后,就成为纳米光学领域的标准参考书.《纳米光学原理(第二版)》第二版有较大的更新,主要是考虑到该领域*的发展和新的研究方向.全书的结构和教授方式保持不变,只是扩充了*版中各章的内容,并增加了新的一章.在整个纳米光学领域,甚至包括相关的量子光学到生物物理等领域中必须要被理解的理论和实验方面的概念,《纳米光学原理(第二版)》都全面地给出了详细的介绍.《纳米光学原理(第二版)》中新的主题包括光学天线、新的成像技术、Fano干涉和强耦合、互易性、超材料和腔光力学.《纳米光学原理(第二版)》在每章末提供很多习题,并在文中加入很多图例式资料来帮助读者理解讨论的观点.这是一本适合于研究生进入纳米光学领域的教科书.对于研究者和授课教师,它也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内容丰富,非常实用。全书共分43章,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光学系统,既包括普通的光学系统,又有近代光学系统。此外还提供了150多种具体的光学系统设计实例。对每种光学系统,不仅提供了常规设计的结构布局图和评价像差的曲线图,而且还以列表形式给出了该系统的具体结构参数,包括表面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空气间隔、光阑位置、透镜(或反射镜)的直径(甚至合适的边缘厚度)和光学材料。这就意味着可以对该系统进行复算,在某种情况下,稍加修改,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本书可供光学领域中从事光学仪器设计和光学系统设计的研发设计师、光学技术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书。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代X光束线在同步辐射光源建成,预示着X光科学新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光源已经可以产生能够覆盖整个X光波段、并具有偏振和高能量分辨特性的高亮度光束,许多学科的大量现象均可以用X射线技术进行研究.本书就是X射线物理领域不可多得的一本入门教科书. 作者从物理学家的视角,讲述X射线产生的基本物理原理、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特性的各种应用等重要内容.本书抓住X射线的物理本质这一关键点,选题基础系统,配有大量图解,结合实验实例,讲解简洁清楚.学习本书内容,能够掌握现代X射线应用的核心,对于物理、生物、化学、材料等领域的同步辐射用户尤其有用. 全书共分9章,内容编排循序渐进.第1章给出全书轮廓,描述X射线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原理. 第2章介绍各种X射线光源.第3章介绍X射线在界面的折射和反射. 第
本书从光散射理论的起源到当今高科技的**应用技术,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弹性光散射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的主要应用。本书主要以生物细胞为应用对象,详细介绍散射理论(Mie散射、Rayleigh散射、衍射),生物细胞的建模方法及其近似散射理论,细胞散射特征分析,多体散射及其特征反演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方法,透射光细胞相位成像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基于光散射理论下的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尿沉渣检测技术、粒度分布分析仪等应用技术。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超快光谱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全书共16章,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分辨光谱的历史和进展,分子光谱学基础,飞秒激光技术,非线性光谱学基础、原理及其应用,二维光谱实验及应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荧光偏振及各向异性原理,超快荧光测量技术,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激光光谱实验中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 本书可作为从事时间分辨光谱研究科技人员的参考书,尤其适合进入该领域的研究生。书中对光谱学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及光学实验技能的介绍也适合本科高年级学生。
这是 部包含*进展的量子光学专著,也是一本深入浅出、论述清晰、例子丰富的研究生教材。与同类专著和研究生教材相比.本书对素材的处理是十分独到的,得到了学术界和研究生的好评。 本书内容不仅包括量子光学的传统内容,而且还包括量子光学及其相关的量子力学基础问题的系统讨论,如:原子相于导致的无粒子数反转激光,微胶的准模理论,原子光学和量子测量方面的非破坏测量的量子光学实现以及爱因斯坦-波多斯基-罗森的EPR佯谬等量子互补性原理的量子光学检验。在量子光学专著中,本书*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双光子干涉的理论和实验,对于加深关于自然界中光的本性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文光学是天文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是光学理论和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应用。本书立足于经典光学理论基础,着力于阐述广泛应用于天文学中的典型天文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内容主要包括以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傅里叶光学为核心的经典光学理论基础,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的光学/红外探测器,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地基天文望远镜及其典型光学系统,克服大气湍流、提高地基天文望远镜成像质量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以及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天文干涉技术。
本书首先介绍光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使读者对光学发展的历史和相关物理知识有一个总体回顾;根据光的电磁波属性,讨论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光波在金属材料表面的反射与表面等离激元,光学偏振的表示方法,不同的光学偏振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以及光传播的可逆性讨论;通过空间傅里叶变换引入光波场的频域表示,为分析解决复杂光学问题提供新的理论途径,同时对夫琅禾费衍射的讨论提供有力支持;在前述理论的基础上,本书对光栅、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光学薄膜等一些典型的光学器件进行讨论;光学相干和集光率的系统阐述能够使读者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许多光学现象;光学成像的衍射理论用波动光学的思想方法对光学成像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本书最后讨论光子晶体,由此引入一种关于光在周期性排列介质中传播的全新研究方法。
时间分辨光谱是在传统光谱学的基础上结合光脉冲技术和微弱、瞬变光信号检测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术领域。它通过实时监测分子体系的电子吸收、荧光发射以及拉曼散射等光谱学现象,跟踪分子在某些物理、化学过程或呈现特定的生命功能瞬间的构型变换、激发能弛豫、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等基元步骤运动变化过程的化学动态学微观机理,在原子水平上对分子运动变化过程的微观图景给出直观描述,使人们能够在客观、准确的事实基础上,揭示物质分子的一些物理、化学行为以及生命现象奥秘,为巧妙、有效地控制某些令人感兴趣的分子过程提供重要科学启示,并为研究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光电子分子器件(molecularoptoelectronic devices)以及生物工程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时间分辨光谱基础》是集作者郭础科研实践经验、结合在纽约市立大学
本书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与量子特性以及最新的实验与理论的研究成果出发,系统介绍这门新学科(相对于经典光学而言)即量子光学的建立和发展。内容共8章,前三章为光场与介质相互作用的半经典与光量子理论,是全书的预备知识。4-7章为量子光学的主体,含激光振荡、光的相干性、场的相关函数表示、光的相干态、P表象、光场二阶相关函数、群聚与反群聚、EPR悖论、Bell不等式、光的纠缠态、压缩态,还有共振荧光、激光偏转原子束等。第8章为光学参量下转换的动力学及其应用。
  《拉曼光谱学及其在纳米结构中的应用(下册)——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译自张树霖教授应Wiley出版社邀请撰写并在2012年出版的《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一书。随着对纳米结构的研究热潮,拉曼仪器成为当今流行的实验仪器被广泛使用。许多非拉曼光谱学领域的学者转到拉曼光谱研究,也使原先拉曼光谱领域的许多学者也加入到了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研究中。这两个群体往往分别缺乏拉曼光谱和纳米结构的知识,也希望比较全面的了解纳米结构拉曼光谱的基本特征、发展和*状态。这正是《拉曼光谱学及其在纳米结构中的应用(下册)——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原著出版的背景。 实验结果反映观测到的现象,而理论可以揭示现象的本质。在《拉曼光谱学及其在纳米结构中的应用(下册)——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中,将同
本书以简练易懂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图画一一对应,建立起一套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概念,包括静电场、电荷、静磁场、磁性极化、电磁感应、位移电流、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以及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制和量纲体系。为了掌握电磁学的数学原理,本书浅显直观地介绍相关数学工具,如数学分析、偏微分、线积分、面积分、场论、向量分析等。 本书的每一章都附加了专栏和提示,介绍一些前沿科学方面的小知识,还对一些经典的概念加以解释,例如,磁场强度日和磁感应强度B(即磁通密度)的历史沿革做了清晰的解读(见7-4节),这个知识点有利于加深对磁场本质的理解,而且是一般电磁学书籍所忽略的内容。 电磁学是一门较难学习的课程,需要对电磁学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求熟练掌握一系列的数学工具。本书经过巧妙设计,适合初学者轻松入门,也适合电气工程
本书的前半部分着重于数论,以算术规则(整数的规则)作为开始。作者之后呈现了所有整除性、素数和模算术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同时介绍了群的抽象记号,并且包含了许多例子。数论的最后一个话题由有理数、实数及无穷的思想组成。在几何方面,本书涵盖了多边形和多面体,包括正多边形和正多面体的构造。它通过观察平面上的图案来研究镶嵌,特别是那些由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集合组成的图形。本书同时研究了这些图形和图案的对称群,解释了这些群是如何在几何和数论中同时出现的。
《偏振信息测量及其成像处理技术》针对偏振信息测量和偏振信息处理这两个偏振成像技术的核心环节,基于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偏振信息测量技术的原理以及的优化测量方法,并介绍了偏振信息处理技术的算法原理及其在偏振图像去雾、偏振图像去噪等领域的应用和相关的研究进展。《偏振信息测量及其成像处理技术》内容包含理论、方法、系统、应用四个层次,具体内容包括:偏振光学、偏振测量、偏振成像的发展历史;偏振信息的分析方法;偏振信息的测量方法;典型的偏振测量系统的标定方法;典型偏振成像系统的介绍;偏振信息成像处理在各类复杂环境成像中的应用等。
《光学轨道角动量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主要对光学轨道角动量(OAM)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光学轨道角动量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共7章:第1章介绍了OAM模式复用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章给出了光学OAM的矢量场理论和典型的OAM光束及其性质;第3章推导了理想环状光纤中的OAM模式理论,并求解了对应的本征模式和OAM模式;第4章分别研究了非理想环状光纤中的OAM模式在椭圆和不同心两种微扰条件下的模式耦合问题;第5章提出并推导了可用来分析多模光纤中模式耦合与模式色散的密度矩阵理论;第6章给出了基于纯相位空间光调制器的OAM模式产生方法;第7章首先分析了大气以及光纤中模式复用传输时遇到的相位畸变和信号串扰问题,并提出了初步均衡与补偿方案,后对OAM模分复用系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它引起了理论物理学的巨大变化.在这本书中,20世纪的数学家之一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说明,通过探索量子力学的数学结构,可以获得对量子物理学的深入洞见.他首先介绍了埃尔米特算符和希尔伯特空间理论,它们提供了转换理论的框架,冯·诺依曼将其视为量子力学的确定形式.应用这一理论,他用严谨的数学来应对量子理论中的一些普遍问题,如量子统计力学以及测量过程.在出版之时,这本书被视为一部力作.时至今日,对于那些对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感兴趣的人而言,本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本书可供物理、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是由国内三个同步辐射装置第一线的40多名业务骨干共同编篡而成。全面介绍同步辐射的产生、性质、加速器、光束线和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应用实例以及国际发展趋势。全书共分19章:前4章介绍同步辐射装置,主要包括同步辐射源、同步辐射产生原理、同步辐射装置光路和同步辐射探测器。第5~19章介绍同步辐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国内三个同步辐射装置目前已有的部分光束线站、实验方法及应用实例。本书力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而又不失其先进性、实用性和普适性,既有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深入浅出的介绍,也有实验装置和翔实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