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第3版)》讲述了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fdtd基本方程、数值稳定性、吸收边界条件与完全匹配层、常用入射波形式及其引进方法、近—远场外推方法、网格剖分技术、色散介质分析方法。讨论了fdtd方法在半空间分层介质中的反射、透射、散射和辐射计算中的应用。还介绍了fdtd研究的若干进展,包括非均匀网格、周期介质、各向异性介质、磁化等离子体和磁化铁氧体、含有集中元件的fdtd,以及adi-fdtd等。附录中给出了fdtd计算程序和若干算例的近场彩色图。 《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第3版)》可作为无线电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电磁学、电波传播等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学科教师、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为配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和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第二版)》而编著的配套教材,也是该***立体化规划教材的组成部分。主要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第二版)》中对应章节的基本内容和公式、典型例题解析及习题参考答案,同时也提供了国内部分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本书附录选编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至2012年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并提供了真题参考答案解析。《BR》 本书编者长期从事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历。全书内容精炼、条理清晰、论证严谨、文笔流畅,理论体系严密,取材新颖合理。突出理论与应用的结合,注重知识的继承性、新颖性和实践性。
阐述知识之抽象演绎过程是传达知识之美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书尝试阐述电磁波理论之起源与演化,非静态讲述电磁波理论之内容。这包括如何通过特殊视角之考察、概念之抽象、数学之运用,构建出麦克斯韦方程,演化出平面电磁波形象与波导传输模式,电磁波辐射与散射机理,以及如何控制电磁波传播与吸收等重要结论,从而展示出电磁波理论演化中所用思想、抽象、数学的简洁与力量之美,以滋润心灵,孕育创造力。
等离激元学作为纳米光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目前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主要研究限制 在光波长量级(或小于光波长)的电磁场,以及在金属 界面或微纳金属结构中电磁辐射和传导电子的相互作 用过程,这种相互作用将导致亚波长尺寸的光学近场 增强。麦尔编写的《等离激元学--基础与应用》涵盖 了等离激元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向,分为两个部 分:部分从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描述开始,讨 论了导电材料的特性,详细描述了可见光区域的表面 等离极化激元和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以及低频下的表 面电磁波模式;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该学科的应用方 向,包括等离激元波导,用于光透射增强的小孔阵列 ,以及各种几何形状的表面增强传感结构,后,对 金属超材料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光学、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 理学和微
本书是电磁学的教学参考书,分为两卷:**卷是电磁学内容方面的,第二卷是电磁学历史方面的。**卷包括静电场、恒磁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电路和综合类问题五章,所研讨的问题都是在教学中可能遇到、而一般电磁学教科书中没有讲到或很少提及的问题。第二卷包括两部分,**部分《电磁学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发现》,讲述电磁学历史上一些重要发现的经过和来龙去脉;第二部分《电磁学史实撮要》,则是电磁学编年史的摘要,为读者提供一些查阅资料。 本书可作为高校教师、学生、研究生和有关人员的参考书;第二部分也可作为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
异质复合介质指由多种物理性质不同的部分(或相)复合组成的物质。完全有序、纯净的材料是人们理想的模型材料,实际上并不存在,即使是看似纯净的晶体,在生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杂质和缺陷。自然界中天然的和人工的材料实质上都是异质复合的介质,异质性和复合效应是材料的主要特征。李振亚、高雷、孙华编著的《异质复合介质的电磁性质》不拘于对具体材料的物理特性的介绍,而是对异质复合介质的宏观电磁性质与微结构和输运机制的关系做比较普适的阐述和讨论;着重阐明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面向研究前沿,适当地反映相关的研究工作进展。本书按连接和聚集的理念,应用分形和逾渗的概念和理论,阐述微结构的构形和相关的模型;重点讨论线性与非线性介电输运性质(介电常数、电导率、极化率等)和磁输运性质(自旋极化输运、几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主干基础课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 编写的本科生教材,主要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及规律。本书从矢量分析与场论入手,着重讨论电磁场基本理论的内容。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矢量分析、静电场、稳恒电场与磁场、静态场边值问题的解法、时变电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等。书末有附录(常用坐标系下涉及的场论公式、重要的矢量恒等式、希腊字母表、常用保角变换对照表等)、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等。 本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材难度,强化物理概念的理解,淡化数学计算的繁杂; 撰写力求语言简单、朴实,通俗易懂; 比喻、举例恰如其分; 精选很具代表性的例题和作业题,且有些例题紧密结合科技前沿内容,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部分内容配有MATLAB程序代码,
本书首先回顾古代电学和磁学的发展,然后分别梳理出电和磁独立发展的历史脉络。后又专门介绍了电流与电路的发展历史。接着,本书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讲起,先是介绍了电磁学理论的两大学派的发展和竞争,即超距电动力学体系和电磁场理论体系;此后,麦克斯韦登上历史的舞台,他在二者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创建了经典电磁学理论体系。本书 还介绍了狭义相对论的建立过程以及电磁学的一些应用。共分为8章:第1章,古代关于电和磁现象的观察和应用//第2章,静电学的独立发展阶段//第3章,电流与电路//第4章,磁学的独立发展阶段//第5章,从奥斯特到法拉第//第6章,集大成者——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第7章,电磁理论的继续和发展——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第8章,电磁学的应用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介绍了电磁学知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恒定电流、恒定磁场、磁场中的磁介质、电磁感应、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和电磁波. 本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浅入深出、易于理解.缩减了冗长的数学推导,加强了应用性的内容,使之更适合应用物理专业的教学要求,从而达到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书中精选了不少有启发性的例题;并结合各节所讲内容,每节后附有复习思考题,每章后附有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应用物理类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电磁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的基本内容包括电磁学课程的前期数学基础知识、电磁学基础、近代物理学基础。前期数学基础知识包括矢量运算,梯度、旋度、散度的微积分形式。电磁学基础包括静电场和稳恒磁场的基本规律,电磁场的统一性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近代物理学基础包括相对论时空观、相对论动力学基础、光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和量子力学简介,包括微观粒子的测不准关系、隧道贯穿原理、氢原子光谱、多电子原子的壳层结构等。 本书注重数学理论与物理概念的密切衔接,有利于读者顺利学会用高等数学思想解释物理学问题,尤其是电磁场问题;并且重视电磁学有关规律的应用,特意介绍了一些在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此外,对近代物理学思想进行了简单化抽象,有利于学生避开烦琐的数学推导,形象地理解有关重要概念。 本书可
阐述知识之抽象演过程是传达知识之美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书尝试阐述电磁波理论之起源与演化,非静态讲述电磁波理论之内容。这包括如何通过特殊视角之考察、概念之抽象、数学之运用,构建出麦克斯韦方程,演化出平面电磁波形象与波导传输模式,电磁波辐射与散射机理,以及如何控制电磁波传播与吸收等重要结论,从而展示出电磁波理论演化中所用思想、抽象、数学的简洁与力量之美,以滋润心灵,孕育创造力。 本书可供物理以及其他理工科的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科普读物供大家参考。
本书讲述“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与计算方法以及基本原理。本书力求内容精练,物理概念清晰,文字易懂,便于自学。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4章。上篇8章:矢量分析、静电场、恒定电场、静磁场、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规则传输系统(Ⅰ)——金属波导以及天线(Ⅰ)——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的理论基础;下篇6章:传输线理论、规则传输系统(Ⅱ)——集成传输系统、微波谐振腔、微波网络基础、微波无源元件以及天线(Ⅱ)——线天线和面天线。本书每章均精选了适量的例题和习题,例题和习题涵盖核心内容,选题广泛,难易适中。 本书可供工科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高职学生用作教材,也可供高校有关专业的学生和有关科技人员用作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