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在北京大学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在前版基础上,查漏补缺修订而成。全书共1000道题,分为十二章,内容基本涵盖电磁学课程的各个领域,从库仑定律到麦克斯韦方程和电磁波。每道题均给出详细解答,部分题给出多种解法,一些题附有讨论或说明。书中所收题目以基本题为主,即电磁学基本内容的题,题型包括概念题、计算题、推理题和判断题等,有些同一类型题,作者还从不同侧面或不同角度,收入多道题;除基本题外,书中也收入一些较难的、较深入的、联系实际的和反映新成就的题,以满足不同需求。同时为满足考研和竞赛的需要,书中还收入不少研究生入学试题和各种物理竞赛题。为激发学生兴趣,本次修订在每章均增加了有关电磁学历史的知识。
“物理学大题典”是一套大型工具性、综合性物理题解丛书. 丛书内容涵盖综合性大学本科物理课程内容:从普通物理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近代物理到“四大力学”,以及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激光物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等. 内容新颖、注重物理、注重学科交叉、注重与科研结合.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第二版)》共6 章,包括静电学、静磁场和似稳电磁场、电路分析、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以及电磁场与介质相互作用等内容.
本书与目前的教学大纲密切配合,共分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狭义相对论、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在题解中,本书既注重物理上的分析,也注意数学演算,有些题还给出了多种解法,并加以讨论。本书还收入了国内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和1979~1988年李政道教授主持的中国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试(CUSPEA)的有关试题。 相比于第二版,本版除了对一些题目和解答做了增删修改外,还增加了一些题。所增加的部分主要为电动力学基本内容的题,除少数自编外,大部分改编自电动力学的世界名著的例题和习题。
本书是在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教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共8章,包括矢量分析、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导行电磁波及电磁辐射。本书内容讲述深入浅出,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既有严格的数学推导,又注重其物理意义的阐述与分析。每章除小结、思考与练习、习题之外,还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的主要应用,MATLAB应用分析,部分插图、授课视频、思政案例、演示视频、重点习题解答、仿真软件的动态链接,研究型拓展题目等。附录给出了定理与矢量恒等式、三种坐标系下的微分运算、坐标系变换、基本物理常量和SI词头,书末还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本科生 电磁场与电磁波 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教师、学生以及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
本报告是电磁脉冲袭击对美威胁评估委员会出版的报告之一,介绍了委员会所做的关于高空电磁脉冲(EMP)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袭击效果评估的结果,并提出了如何减少危害的建议。本报告对高空核爆炸电磁脉冲对于电力、通信、金融、能源、交通、食品、水利、应急服务、空间系统、政府部门等国家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给出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报告的结论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出,得到了美国国家核安全委员会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支持。
本书系统论述了工程电磁场的理论及其分析方法,首先介绍了电磁场中所用到的数学基础 矢量分析,然后分五章介绍静电场,包括电场的定义(库仑定律)、场与源的关系即电场强度与电荷的关系(高斯定理)、电场能量与电场做功(电位的定义)、静电场的两种材料(导体与介质)、电场范畴的元件(电容)。其后关于恒定磁场的论述也包含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只不过仅划分成两章,包括磁场的定义(毕奥 萨伐尔定律)、场与源的关系(安培环路定律)、磁场能与磁场力、磁材料、磁场范畴的元件(电感与互感)。磁场中还包含一部分内容: 磁路。在介绍了非时变、各自独立的电场与磁场之后,讨论时变电磁场,即电场与磁场相互耦合、相互为源,先介绍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与定量关系(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然后介绍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现象(
当微电子发展走向其物理极限的时候,人们在思考下一代的电子器件,按描述微电子器件小型化的莫尔定律预言下一代电子器件应该是纳电子器件、分子电子器件。这个发展路线图给人们以很大启发,同时也产生极大的束缚。《关联电子学》讨论莫尔定律之外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具有革命性的一代新器件,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关联电子学,其关键科学问题是综合场调控复杂流效应。关联电子学涉及基本量子效应、费米气体、费米液体、非费米液体、电子强关联、超流、超导、巨磁阻、稀磁半导体、铁电体、多铁性、量子比特、量子计算、石墨烯、拓扑绝缘体、量子信号放大器件、逻辑电路和电路集成等诸多问题。《关联电子学》适用于电子学有关的物理、化学、材料和信息学科的大学生、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参考。
本书是朗道-栗弗席兹《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八卷,也是该教程中朗道生前参与撰写的*后一卷,书中系统阐述了连续介质的电磁场理论以及物质宏观电学和磁学性质的理论。全书选材独到、论述条理清晰。内容包括导体和介电体的静电学、恒定电流、静磁场、铁磁性与反铁磁性、超导电性、准静态电磁场、磁流体动力学、介质内的电磁波及其传播规律、空间色散、非线性光学、电磁波散射以及快速粒子通过物质等,许多内容为其他书籍所少有。本书可作为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科研人员和教师参考。
全书共10章内容。第1章为绪论,介绍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铁磁流体力学基本内容、发展现状和应用。第2章介绍铁磁流体的物理性质。第3章介绍铁磁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包括铁磁流体组分、基本结构、基本物理参数、热磁不稳定性和体积分数等内容,而铁磁流体的磁粘性(特别是自旋)特征将在第4章单独介绍。第5~7章从铁磁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出发研究三类典型模型方程,分别给出铁磁颗粒所受磁压、铁磁流体扩散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组和铁磁流体热传导模型。第8和9章分别给出铁磁流体化学机械抛光和铁磁流体发电两个典型应用实例。第10章从理论上给出铁磁流体多孔介质的正定性和对称性定理,可作为喜欢理论分析读者的补充资料。
本书利用现代数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宏观电磁场理论的基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电磁理论的发展趋势,在通向现代电磁理论前沿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绪论中回顾了宏观电磁理论发展的主要历史进程,阐述了电磁理论的重要意义,以及现代数学在电磁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1章简要总结了宏观电磁场的主要规律,是全书的物理基础。第2章提纲式地阐述了书中用到的现代数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并着重分析了电磁理论中常用算子的主要特性。第3章主要讨论了描述无界空间中电磁现象的重要方法。第4章则以平面分层介质中的电磁场为对象,论述了二维电磁传输系统中电磁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电磁场的传输规律。第5~7章是关于典型常用电磁传输和谐振系统中电磁问题分析方法的讨论。第8章集中讨论了电磁
本书为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献先生的著述《理论物理> (共七册)中的第兰册. 本书根据中国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的原书翻印出版,作者对原书作了部分更正.李政道教授为本书的出版写了序言,我们对原书中一些印刷错误也作了订正.
《物质磁性基础》专门介绍了磁性物质基本磁性的形成原因,制备高磁性能材料的方法和原理。全书分三大部分:一是金属和各类氧化物磁性自发磁化的基本原理(1~7章);二是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性变化过程,即技术磁化理论和磁共振原理(8~13章);三是铁氧体和金属磁性材料的生产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非晶态金属合金及其薄膜的制备和应用原理,金属多层膜、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的研究等(14~24章)。 《物质磁性基础》首先着重介绍了形成每种磁性起源的物理图像和机制,并辅以数学表述方式,以及计算得到的结果和物理意义;继而指出该结果在获得高性能材料研究工作方面的作用;后基于物理和化学原理,指出在材料生产的工艺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本书汇集了李增瑞及其团队近年来在电磁超材料及电磁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电磁超材料研究方面,本书提出了多种应用于目标雷达散射截面减缩的电磁超材料结构,有效解决了二元相位相消技术存在的带宽窄等问题;提出了多种可重构反射 / 透射阵新型天线,扩大了反射 / 透射阵天线的应用范围;提出了多种新型多功能频率吸收表面,可有效减缩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在电磁计算研究方面,本书提出了适用于双各向异性介质金属复合目标的体面积分方程,扩大了积分方程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二维和三维单纯形插值法,提高了快速算法的效率;提出了在金属介质分界面上施加切向和法向边界条件,提高了计算精度;提出了利用插值分解技术加速计算天线 天线罩系统的瞄准误差和透波率的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或相关研
电磁兼容性要求是各国为确保电机电子产品能于其所规划应用的环境中正常操作而制定的,因此是强制要求检验的项目,也因此成为产品设计与系统整合工程师的工程技术能力。林汉年编*的《电磁兼容原理分析与设计技术/ANSYS核心产品系列/万水 ANSYS技术丛书》基于作者多年产品研发、标准审订、测试实验室认证评鉴、学术研究的经验进行EMC实务分析与根本原因及原理说明,同时纳入电源完整性与信号完整性等重要议题,并提供仿真软件的分析案例,有别于一般EMC参考书籍只着重于EMC:现象与问题的解决,可谓兼顾理论与实务、模拟与量测技术并重;同时为配合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本书还将IC芯片与无线通信的EMC效应与设计方案纳入,因此适合从事半导体、IC设计、电机电子产品、信息通信产品、车用电子产品等开发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近年来,我国在与电磁密切相关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比如空中预警指挥飞机成功服役等,这些复杂系统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研究。认知复杂系统电磁特性的手段主要有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对比而言,电磁场数值计算具有高效、灵活方便等显著优势,因此成为设备电磁特性分析与设计的现代化必要手段,也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电磁场数值分析方法中的经典算法,矩量法具有很高的理论精度,但在处理复杂电大系统电磁问题时,其所需付出的计算存储资源与计算时间代价非常高,这使得矩量法难以用于复杂系统的电磁计算。针对这个难题,本书研究如何利用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实现矩量法对复杂电大系统的精确、高效计算。 本书兼顾矩量法的理论基础、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工程应用,围绕着矩量法处理电磁问
本书从构造洛伦兹变换下不变作用量出发,由小作用量原理导出基本运动方程。先讲狭义相对论,然后讲电磁场理论,这样更容易阐述电磁场理论的协变性及系统性。本书除讨论了静电学、静磁学、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和运动的带电粒子产生的电磁场之外,还对电介质的色散、电磁波的辐射、电磁波的散射折射和衍射以及快速运动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给出了较深入的讨论。在每章后面都有例题,通过对例题的解答,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基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本书为《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张洪欣等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配套教学辅导用书。本书章节安排与主教材一致,每章包括内容提要及学习要点、典型例题解析、主教材习题解答、典型考研试题解析四部分。在编写过程中,对主要知识点和难点作了剖析,并提炼解题技巧,既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选题与教学大纲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要点紧密结合,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凝练思路,突出物理概念和数学手段的融合,强调分析思路,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本书共分为9章: 第1章介绍正交坐标系和矢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基本定理; 第2章介绍静电场、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及其性质; 第3章介绍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及其性质; 第4章介绍静态场的边值问题及典型问题应用; 第5章介绍时变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及其性质; 第6章介绍平面电磁波在无界媒质中的
本书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论述。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矢量分析与场论、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定律、静电场及其边值问题的解法、恒定电场与恒定磁场、电磁波的辐射、均匀平面波的传播、均匀波导中的导行电磁波、均匀传输线中的导行电磁波。本书采用“演绎法”组织教材内容,使得电磁波部分的内容占了全书的一半以上。
本书主要介绍奇异摄动理论和电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的适定性与渐近机理,严格地建立了不同流体动力学模型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电磁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多尺度结构稳定性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奇异摄动理论与渐近匹配方法,边界层理论与多尺度结构稳定性理论,电磁流体和经典流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电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的长时间渐近形态、拟中性极限和零张弛极限,等离子体物理科学中Euler/Navier-Stokes-Poisson方程组的大时间渐近性与衰减速率、好坏初值情形下的拟中性极限、耦合的零粘性和拟中性极限,以及半导体漂流扩散方程的拟中性极限与边界层、初始层、混合层多尺度结构稳定性等。
超构材料是一类具有自然材料不能或难以实现的新颖物理特性的人工构造材料,应用于电子学领域,能够实现优异的性能。本书系统介绍了超构材料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电磁表征和实现方法,提出了适合工作在高真空环境的两种全金属超构材料单元,采用真实的带电粒子从实验上验证了新奇的反向切伦科夫辐射机理,从而发展出新颖的小型化、高效率反向切伦科夫辐射源,包括振荡器和放大器。此外,本书研究了超构材料中增强相干渡越辐射机理,发展出基于超构材料的小型化、高效率、大功率扩展互作用器件和速调管放大器。这些研究成果为微波/太赫兹电子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