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非局部非对称弹性固体的若干理论、实验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为:非局部非对称弹性固体理论及其变分原理、有限变形非对称弹性理论的变分原理、局部非对称弹性理论的实验研究、工字型钢梁自由振动非局部效应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等。本书反映了作者博士及博士后研究期间在非局部非对称弹性固体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力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理论及工程方面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阅读并参考。
本书以简明的方式论述固体物理学的基础论及若干专题,包括晶格结构、晶格振动、晶体电子论、缺陷、半导体、超导电性和非晶态固体等内容。在内容选材上既注重基础,又注意尽可能地涉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应用,前六章每章末附有内容要点、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院校“应用物理”、“物理”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科材料专业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选用。
本书对增强教师对固体物理的驾驭能力,提高学生们对固体物理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启迪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本书基于微扰理论、界面非线性声反射技术,以及导波的模式展开分析方法,对单层及复合固体板中兰姆波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和归纳总结,有关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他种类超声导波的非线性效应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兰姆波的非线性效应应用于实际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声学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导语倪尔瑚、倪郁青所著的《电介质测量中的谐振技术》简述《材料科学中的介电谱技术》中谐振测量技术的新进展。本书介绍的7类实用技术全都采用圆柱(片)样品,为的是制备样品方便、容易。此外,由于测量技术是选择含样品结构运行在谐振状态下,除使寄寓于介质样品中的TM01、TE01或TM11波模单一化外,也使样品径向尺寸的不均匀度,以及与金属壁的配合误差不再是引起测量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尾的第八章是应用前七章的具体技术,给出合理设计一安放样品的谐振结构和尺寸,仅用单一尺寸的样品,就可以在非常宽广的频段(40k~40GHz)内,获得各向同性、匀质材料的介电参数。内容提要倪尔瑚、倪郁青所著的《电介质测量中的谐振技术》简述《材料科学中的介电谱技术》中谐振测量技术的新进展。基于材料介电参数测量/提取方法的更广泛使用,这里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是作者多年来在南京大学讲授固体物理的经验的总结,作为一本面向大学本科学生的教材,本书在内容取舍、顺序安排、难度处理等诸多方面都经过反复斟酌,本书在传统固体物理的理论框架和不增加篇幅的情况下,对一些一般教材讲解较少的内容做了比较深入的讲解,例如非完整晶格振动中的局域模、磁致电阻、范弗莱克顺磁性和超交换耦合等,同时,作者适当地引入了一些凝聚态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如准晶体、量子霍尔效应和自旋相关输运等,在尽量不涉及高等量子力学和复杂的数学处理的情况下,做到物理图像清晰、内容融会贯通,以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工作的专业基础知识。全书内容包括晶体的结构及其对称性、晶体的结合、晶格动力学和晶体的热学性质、能带论、金属电子论、半导体电子论、
全书共分10章,各章内容包括:1.电子系统和晶格系统的退耦;2.单电子近似的物理基础;3.电子态的局域化;4.量子限域和Landauer公式;5.介观体系的物理;6.半导体二维电子气体系和量子霍尔效应;7.库仑阻塞和单电子隧穿;8.团簇和纳米微粒;9.一维和准一维体系;10.量子晶体和量子相变。 为方便读者使用《固体物理基础(第二版)》一书,该书部分题解在附录中给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微电子和材料类专业现代固体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研究及技术人员参考。
晶体中电子态的理论是现代固体物理学的基础。传统的固体物理学中的电子态的理论实质上是一个无限晶体中的电子态的理论。但是,任何真实晶体的尺寸都是有限的。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理想有限晶体和低维系统中的电子态和Bloch波的量子限域效应的新理论,提供了一些关于理想低维系统和有限晶体电子态的准确的、普遍的基本认识,其中一些结论与固体物理学界的传统看法有很大不同。
本书阐述了生物大分子X射线晶体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分析中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共分两篇。篇介绍了生物大分子晶体培养、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的共同特征、生物大分子纤维图的一般特征以及利用X射线衍射测定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等。第二篇分别介绍了蛋白质、核酸、病毒、核小体以及多糖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结构分析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重点描述了各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和规律。 本书可作为生物学、化学等有关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亦可供有关科学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