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理学(重排本)》由作者根据他1964年以前在北京大学讲授固体物理学时的讲义手稿修改而成。曾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66年排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付印,侧重于基础性和普遍意义较大的内容。这一次重新出版,另由夏建白院士对照其保留的当年的听黄昆先生讲讲课的笔记,特增加了书上没有列入而课上讲到过的部分内容,更能再现黄昆先生讲课的精湛、透彻和深刻,以满足广大年青学者的需要。
本书对增强教师对固体物理的驾驭能力,提高学生们对固体物理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启迪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本书介绍了X射线多晶体衍射近年的发展,着重在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两个方面。实验技术包括X射线源(常规实验室光源和同步辐射源)、探测器(各种点、线、面探测器)、光学元件(单色、聚焦和准直等)以及计算机的应用(数据处理、数据库和网站)。还介绍了各种衍射几何,它们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数据分析着重介绍了由Rietveld精修发展来的全谱拟合法,其中除了讲述其基本原理、实验要求、精修策略等外,还较详细地叙述了在多晶聚集态结构、精修和从头测定晶体结构以及分析晶体内微结构方面的原理与应用实例。此外,也介绍了实验数据的校正方法及仪器性能评估的方法。本书可供从事晶体结构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工作的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本书是在黄昆教授原著本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原书概念准确、讲解透彻,在改写过程中力图保持原书的特点.对固体物理学中的一些基础部分:如晶体结构、晶格振动、固体能带论.半导体电子论和固体磁性等部分在内容上都做了必要的补充,内容更加丰富;本书反映了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新进展,增加了超导物理、非晶态物理、表面物理、固体中的元激发和低维系统物理等固体物理新兴领域中的基本概念。 本书总结了黄昆教授和韩汝琦教授长期的教学经验,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固体物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由于材料化学的发展,结晶化学得到充实和提高,结晶化学的读者有所增加。这样我们在1999年出版的《结晶化学导论》第2版的基础上增补、修订了有关内容,成为本书的第3版。具体修改的内容如下:为方便读者理解,我们对C2v空间群的具体推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从结晶化学角度,对“分子筛”(第九章第五节)和“夹层化合物”(第十三章第五节)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扩充;并对“超导材料的结晶化学”(第十五章)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增补。此外,书中还穿插进了一些纳米材料的研究内容。 复旦大学龙英才教授对“分子筛”一节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感谢唐凯斌教授使用本书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授结晶化学课程,并对再版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感谢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有机固体物理》主要阐述有机分子及其固体的结构和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等物理性质,涉及当前在有机固体物理中一些成熟的理论图像,并论述了相关前沿研究现状。《有机固体物理》共分九章。章概述固体物理一般概念和问题;第二章简述有机分子及其固体的结构;第三至第七章为有机固体中的元激发和导电、光学、磁学等特性;第八章为生物大分子物理简介;第九章则介绍全碳材料,例如碳纳米管、富勒烯和石墨烯等材料的性质。 《有机固体物理》可供凝聚态物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晶体缺陷知识是固体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等学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物质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研究均有基础性的作用。本书较为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有关晶体点缺陷的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基本理论应用及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0章:第1章对晶体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2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不同晶体物质的各种结构类型;第3章简述了晶体中的各类缺陷,重点是晶体中存在的不同点缺陷;第4章是晶体点缺陷在物理方面的描写,主要是点缺陷热力学和缺陷平衡浓度的表征;第5章是晶体点缺陷在化学方面的描写,主要是缺陷反应和平衡反应的处理;第6章和第7章分别叙述了固溶体中的点缺陷以及氧化物中的点缺陷;第8章和第9章则分别叙述了晶体发生扩散时点缺陷的作用以及金属氧化过程中的点缺陷行为;第10章集中介
超强超短激光脉冲的出现及其所带来的*条件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强场物理学。强场物理既包括超强激光源的研究,同时也包含相对论区和非相对论区激光与原子、分子、团簇、固体及等离子体等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这些领域的研究给许多其他学科,如实验室天体物理、材料科学、等离子体物理、激光核聚变、原子物理、非线性光学、相对论物理、激光物理、加速器物理、高能物理及其它许多应用学科带来巨大冲击和机遇。这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同时在飞速发展的学科。但在所有这些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强场与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是理解强场与物质作用的基础。
导语倪尔瑚、倪郁青所著的《电介质测量中的谐振技术》简述《材料科学中的介电谱技术》中谐振测量技术的新进展。本书介绍的7类实用技术全都采用圆柱(片)样品,为的是制备样品方便、容易。此外,由于测量技术是选择含样品结构运行在谐振状态下,除使寄寓于介质样品中的TM01、TE01或TM11波模单一化外,也使样品径向尺寸的不均匀度,以及与金属壁的配合误差不再是引起测量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尾的第八章是应用前七章的具体技术,给出合理设计一安放样品的谐振结构和尺寸,仅用单一尺寸的样品,就可以在非常宽广的频段(40k~40GHz)内,获得各向同性、匀质材料的介电参数。内容提要倪尔瑚、倪郁青所著的《电介质测量中的谐振技术》简述《材料科学中的介电谱技术》中谐振测量技术的新进展。基于材料介电参数测量/提取方法的更广泛使用,这里
本教材涵盖了固体物理基础知识与半导体物理学两部分内容,全书由9章组成:第1、2章阐述了固体物理基础知识,包括晶体结构及其结合、振动、缺陷的相关理论;第3~8章系统阐述了半导体物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半导体晶体能带论、平衡载流子的统计分布、电传导特性、非平衡载流子、接触理论及表面与界面理论;第9章阐述了半导体光电效应。各章的引言部分介绍了本章主要内容、重点应掌握知识点,以及学习难点;章后附有习题。在附录中还介绍了为半导体物理学重点理论内容设置的5个实验指导。本教材思路清晰,物理概念突出,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公式推导,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而且无须先修固体物理学课程就可以直接使用本教材学习半导体物理学知识。本书是理工科高等院校电子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的考研用书
本书首先介绍固体物理的学科领域、学科特点、学习和研究方法和 研究意义、发展历史等,然后侧重介绍固体物理的基础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如晶体的宏观特征、晶体的微观结构、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倒易点阵、晶体结合的普遍特性、一维布拉维晶格、一维双原子链、能量量子化与声子、自由电子气的状态、电子的热容、金属的电导率、霍尔效应等。加强了基础理论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布洛赫定理、引入了布里渊区、着重介绍了能带理论中的紧束缚近似方法,并对电子准经典运动、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模型等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在本书安排中,十分注意将基础理论、基础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联系起来。让同学在学习固体物理的同时,了解到半导体、激光、超导体、磁学等领域的*发展。
编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积累, 编写了本书。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固体物理,第二部分是计算材料。两部分内容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主要内容包括晶体结构、晶体的结合力、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能、自由电子理论、能带理论、低维固体、计算材料学概论、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分子动力学模拟、蒙特卡洛方法简介、电子结构计算、计算材料学的新进展。另外在附录部分讲述了量子力学基础、Materials Explorer软件的使用,以及给出了部分习题解答。本书将固体物理和计算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讲述,可以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本书以简明的方式论述固体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及若干专题。包括品格结构、品格振动、晶体电子论、缺路、半导体、超导电性和非晶态固体等内容。在内容选材上既注重基础,又注意尽可能地涉及学科发展前沿和应用.前六章每章末附有内容要点、思考題和习题。本书可作为理、工科院校“应用物理”、“物理”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科材料专业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选用。
本书是国内本全面介绍人工晶体各方面知识的图书,书中重点论述了激光晶体、闪烁晶体、声光晶体、磁光晶体、光学晶体、非线性光学晶体、光折变晶体、单晶光纤、宝石晶体、压电晶体、人造金刚石、半导体晶体和纳米晶体等人工晶体的生长技术、结构、性能、应用与发展。 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适合于人工晶体研究、应用、教学人员和电子、光学、声学、计算机、通讯等设备仪器的设计人员以及医学材料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为理想晶体,采用从有关固体简单的模型??金属自由电子气体模型出发,逐渐加以丰富完善的体系,系统讲述了有关固体晶格结构、电子能带论、晶格振动、输运现象、原子间的键合和固体中的缺陷等方面的内容。近三十年来固体物理的新发展,除在部分中有所反映外,集中在第二部分的无序、尺寸、维度和关联四章中,内容包括无序体系中电子的定域化,弱定域化,介观体系的物理、纳米微粒,团簇,库仑阻塞,半导体低维体系,拓扑缺陷,二维体系中的相变,准一维导体,密度泛函理论,强关联初步,高温超导电性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等。本书特别注意物理图象的清晰,并着重于固体中基本的、共性的问题。本书可作为各类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学及现代固体物理课程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
本书介绍了无机晶须基本的合成理论和较成熟的无机晶须,如硅、硼、镁、碳(石墨)、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铜、氧化锰、硫化锌、氮化钛、碳化铝、硫酸钙、钛酸钙、硅酸钙、钛酸钾、钛酸钠、硫酸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锰、尖晶石、莫来石、氢氧磷灰石和超电导晶须的合成方法、生产工艺、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本书可供从事无机晶须材料的科研、生产和应用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