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法国Ebbesen等发表了关于金属表面亚波长小孔阵列增强远场透射的著名论文,引发了国际上对表面等离子体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促使了表面等离子体学的形成。本书是作者参加2011年973项目“固态微结构中光诱导集体激发、光电耦合效应及其原型器件研究(2011CB922200)”的产物,内容包括固体等离子体的基础理论以及应用:平面波展开方法计算光子晶体能带结构、表面等离子体放大的受激发射理论、二维电子气的等离子体激发及太赫兹器件、电子气的等离子体激发、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国内外关于该领域的书籍较少,本书有助于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本入门参考书。
《固体表面界面和薄膜(第5版)(英文版)》讲述固体表面、界面和薄膜的教材已经更新到了第5版,被世界上的众多大学作为教材,可见其经典程度。书中既包含了该科目的理论部分,又包括了实验部分,使其在讲述表面和界面书籍里面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书中也提供了基本概念和应用,是学习固态物理的一本图书。强烈推荐固态物理领域和纳米技术领域的高年级学生和科研人员。
本书是本全面介绍人工晶体各方面知识的图书,书中重点论述了激光晶体、闪烁晶体、声光晶体、磁光晶体、光学晶体、非线性光学晶体、光折变晶体、单晶光纤、宝石晶体、压电晶体、人造金刚石、半导体晶体和纳米晶体等人工晶体的生长技术、结构、性能、应用与发展。 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适合于人工晶体研究、应用、教学人员和电子、光学、声学、计算机、通讯等设备仪器的设计人员以及医学材料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以简明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固体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及若干专题。全书可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固体物理学的基础内容,含~6章,包括晶体结构、晶体结合、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能带理论、金属电子论和晶体的缺陷与相图等。第二部分为专题概述,含第7~12章,介绍近几十年来固体物理学的前沿进展,内容包括半导体、固体磁性、超导电性、固体中的电子关联、非晶态固体与无序体系、介观体系与纳米固体等。
本书集中介绍了薄膜科学中的关键部分——薄膜生长。全书由五个方面15章的内容组成:至四章主要从薄膜的角度介绍相平衡和晶体表面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第五至七章主要介绍薄膜中的缺陷和扩散。第八、九章主要介绍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和成核长大动理学。第十至十三章主要介绍金属薄膜、半导体薄膜、氧化物薄膜的生长和生长中出现的分形现象。第十四、十五章介绍薄膜制备和研究的各种方法。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有关薄膜生长的固体物理学知识,而且介绍了薄膜生长的前沿进展和薄膜检测的各种先进方法。本书可作为固体物理、材料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薄膜研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
《固体物理学(重排本)》由作者黄昆根据他1964年以前在北京大学讲授固体物理学时的讲义手稿修改而成。曾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66年排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付印,侧重于基础性和普遍意义较大的内容。这一次重新出版,另由夏建白院士对照其保留的当年的听黄昆先生讲讲课的笔记,特增加了书上没有列入而课上讲到过的部分内容,能再现黄昆先生讲课的精湛、透彻和深刻,以满足广大年青学者的需要。
固体表面分子吸附组装/自组装是化学、物理、材料、纳米和生物等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创造新物质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方法之一。《固体表面分子组装》介绍固体表面分子吸附组装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研
本书论述了固体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共分为 6章内容,包括晶体结构和晶体衍射、晶体的结合、晶体中的缺陷、晶格振动和晶体的热学性质、金属自由电子论以及固体能带理论。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及其表征、晶体的衍射原理、晶体的结合类型及其形成的物理机制和表现出的物理性质、晶体缺陷的产生和缺陷类型及其对物性的影响、晶格振动的色散关系、声子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爱因斯坦和德拜理论模型对固体比热进行解释、利用自由电子模型对固体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进行解释。在固体能带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近自由电子模型和紧束缚近似模型的基本概念与计算能带结构的基本方法以及晶体中布洛赫电子的准经典运动行为, 依据该理论对金属、半导体、半金属和 缘体等固体的导电性形成统一的理论解释。
在界面上形成的第三种物质分子的无序或有序结构称为界面膜。常见的界面膜有液体表面上的不溶物单分子膜、双分子层脂质膜、脂质体和囊泡,单层或多层的LB膜、自组装膜,固气和液气界面上的吸附膜等。界面膜在多种界面现象(如吸附、润湿、润滑、乳化及破乳、起泡和消泡等)中有重要作用,并有许多实际应用。 《界面膜原理与应用》介绍多种界面膜的形成、状态、性质和应用。有关理论部分所涉及公式多不推导,应用内容多用具体实例说明之。每章后列有原始文献,供读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