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誉为 化学宝典 。作者鲍林将量子力学的思想和方法用于分析化学问题,以直观的语言对概念进行阐述,即便未受过量子力学训练的人亦可利用直观图像进行理解。本书不但将化学中的各分支学科统一起来,而且将化学与物理学和数学勾连起来,给化学学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 本书初版于1938年,1940年即出第二版,1960年第三版。本中译本是根据第三版翻译得来,由卢嘉锡、黄耀曾、曾广植、陈元柱等著名化学家译校,强大的译者团队是中译本准确性的保证。
本书第二版保持了第一版的体系和基本章节,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内容丰富,注重介绍有机反应和有机合成基本方法,并反映当代有机合成新进展。全书共分11章,第1章绪论,第2章和第3章介绍官能团的互相转变,第4章至第6章阐述碳碳键的形成,第7章为重排反应,第8章为官能团的保护及多肽和寡核苷酸的合成,第9章为不对称合成,第10章为有机合成设计,第11章为复杂分子合成实例。本书在各章节后嵌入思考题,各章末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书末附有参考答案或提示。
本书介绍了计算材料和计算凝聚态物理学中常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程序及应用实例,主要包括材料计算背景介绍;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能带理论和紧束缚近似;密度泛函理论基础;VASP程序基本功能、参数和应用;材料拓扑性质理论和计算实例。《BR》全书分为六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材料设计的基本概念、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高性能计算和Linux操作系统。第2章为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主要包括晶体点阵、元胞、对称操作、点群、晶系、原子坐标和倒易空间等内容。第3章为电子能带结构,包括布洛赫定理、玻恩-冯·卡门边界条件、本征方程、紧束缚近似及一些简单材料的算例。第4章为密度泛函理论,主要介绍了Hartree方程、Hartree-Fock方程、密度泛函理论基础、Kohn-Sham方程、基组、赝势以及交换关联势等内容。第5章为密度泛函计算程序VASP,主要介绍V
本书含合成(官能团)篇和战略(目标分子)篇两部分,涵盖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各类官能团的引入方法;设计中涉及的选择性、立体化学、官能团保护/去保护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完整的分析和解答,从单官能团到多官能团,通过一步步切断的分析,将目标分子(药物、天然产物、农用化学品、香料香精、染料、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解析为简单的可以直接用上的原料,其中不少实例是作者最近在药物研发部门中的实践项目。这样的编写方式极富参考价值,让学生自易而难地掌握反合成分析的原理和应用能力,从而克服对有机合成的畏惧心理。因此,该书在1984年初版发行后深受市场欢迎,本书中文版将根据其2009年1月出版的第2版翻译而成。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分离技术,包括萃取分离、色谱分离、沉淀分离、膜分离、电泳分离、蒸情分离、浮选分离、重结晶分离和离心分离。其中萃取分离又包括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胶团萃取、浊点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液相微萃取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超声萃取、微波萃取、加速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色谱分离又包括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和高速逆流色谱。本书在经典的分离方法之上,增加了一些较为前沿的内容,如在固相萃取中介绍磁性固相萃取法,在微波萃取中介绍微波萃取与其他相关分析技术的在线联用等。
本书是南京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基础课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电化学储能过程原理和各种储能电池材料基础知识。注重介绍储能材料的结构和化学,从物质结构出发讨论电化学储能过程的机理。本书根据作者在长期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体会,组织教材的框架与内容,由浅入深介绍储能过程的原理,力争将电化学储能内容从固体物理、材料科学、溶液化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角度阐述,方便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知识的学生和读者掌握相关术语与内容。
本书包括化学物质的安全性、危险性和毒性,职业性化学中毒、化学事故、突发性化学灾害和现代化学恐怖活动,危险化学品和化学毒物,化学中毒的一般作用原理,突发性化学毒物中毒的急救和预防措施,化学灾害和化学恐怖活动中自救避险和应急救援的现场处置等内容,并对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和溶剂、工业化学毒物、化学农药、常用药物、化学毒剂、生物毒素共131种(类)有毒物质的基本性质、危险性、毒性、吸收和代谢、中毒机制、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急救措施、预防、泄漏和火灾的现场处置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本书内容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实用性强。
本书是 无机化学探究式教学丛书 的第3分册。全书共5章,包括化学元素的起源和合成,化学元素概念的建立及其命名,化学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和发展,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编写中力图体现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紧跟学科前沿发展。作为基础无机化学教学的辅助用书,本书的编写宗旨是以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以教师好使用、学生好自学为努力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为目标。
作者基特 查普曼游历四个大洲,亲身前往各个研究机构探寻超重元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20世纪的科学家一边克服数不尽的困难,一边全身投入寻找新元素中,到了21世纪,今天的科学家仍在忘我地探索元素周期表的边界。本书以清晰、易懂的术语解释了简单的原子结构理论,讲述了发现新元素的精彩而复杂的科学历程,回顾了科学家们的逸闻趣事和围绕新元素展开的学界甚至是政治纷争,揭示新元素对人类认知、历史和社会进程的重大影响。
本书内容既包括经典的配位化学,又包括广义的配位化学。全书共分12章,前7章是配位化学基本性质和应用,包括配合物的成键理论、热力学、动力学、光化学、磁化学等。后5章为经典配位化学发展,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超分子配合物、有机金属骨架(MOF)等新型配合物在生命科学、绿色化学、分子器件、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及其生长点。由找人深,循序渐进,旨在使读者有坚实的配位化学基础和全面的配位化学知识,还能更上一层楼,有所创新。
《无机结构化学习题(第2版)》为作者根据近四十年教学生涯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编写,为《高等无机结构化学(第2版)》的配套习题集,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高等无机结构化学(第2版)》和本书《无机结构化学习题(第2版)》二书的英文版已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1版中文版和英文版发行后, 在学术界得到很好的评价。作者根据近年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读者和教学者的反馈, 致力撰写改良的第2版,除对原有习题进行修订外,另外新增四章内容的习题 (量子化学简介、过渡金属化合物、 金属簇: 成键与反应、生物无机化学),并新增附录内容。第2版涵盖了无机化学领域的重点习题和解析。
溶胶凝胶技术是工业上获得新材料常用且有效的合成技术,该方法将纳米技术和实用材料结合起来,从该方法出发可以获得包括纤维、粉体、薄膜、陶瓷在内的诸多实用材料,属于新材料的源头技术之一,也是我国在精细化工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暴露出的重要差距之一。 本书着重介绍溶胶凝胶技术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界面结构以及一些材料应用,是作者二十多年于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积累。全书共分四大部分:溶胶的光散射表征技术、氧化物和非氧化物溶胶、基于溶胶化学的多孔材料、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应用。全书以溶胶凝胶过程中化学反应机理、界面结构、表面改性为主线,展示溶胶凝胶技术千变万化的合成和应用,推动这一老而弥新的技术为我国新材料发展添砖加瓦。
本书主要对色谱分析的发展简史、色谱分析基础理论、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固定相、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新型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分离性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应用、气相色谱分析常用的样品制备技术及应用等做了介绍。本着兼顾理论基础、创新发展和实际应用的宗旨,本书力求深入浅出,书中各部分列举了相关方法在药物分析、化工分析、食品分析、环境监测分析、临床分析等多领域的应用示例。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色谱分析教学科研工作的积累,介绍了一些新型气相色谱固定相、样品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等,为读者提供相关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当今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有机合成部分主要讲授有机合成与路线设计的基本知识,现代有机合成方法,绿色合成化学,仿生合成以及具体各种不同产物的合成技术等。无机合成部分主要讲授高温合成,低温固相合成化学,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无机材料的高压合成与技术,化学气相沉积在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微波与等离子体下的无机合成,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化学,簇合物的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多孔材料的合成化学,陶瓷材料的制备化学,无机膜的制备化学,合成晶体等。 本书可以作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重点对1772~1777年拉瓦锡的实验系统的精致化进程进行了研究,以显示化学革命的动力学机制。本书提出“元理论”与“理论、元理论和经验的三角关系”概念;结合历史研究提出十八世纪化学家的观察不仅能负载理论,而且能负载元理论,在两个相同的元理论原则的基础上,燃素论者能够理解拉瓦锡所做的判决性实验的经验含义;提出科学发现与辩护的过程是不可分的,并以此为基础对哲学概念“判决性实验”进行重新考察,得出判决性实验是实验精致化进程的自然结果,判决性实验并不是凭其单一的实验来进行理论选择,它有着激活整个实验系统、并使之具备在竞争中的多个理论面前选择其一的能力的结论。
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是新一代绿色环保的显示与照明技术。金属配合物不仅是一类优异的电致发光材料,而且在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里程碑式的角色。本书系统地介绍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涉及的方法、原理与技术,并全面地综述金属配合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八章,*章介绍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电致发光研究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实验方法、原理和测试技术;第三至七章依次介绍s区、p区、d区、ds区和f区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第八章介绍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以外的其它功能材料在电致发光研究中的应用。
本套书的内容安排和理论深度与国内现有的普通化学或大学一年级化学相近,比较重视化学基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较好的实用性,尤其是初等量子力学和化学热力学部分写得比较适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水平. 对于学生而言,本套书提供了核心的 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无论是用作学习 提高,还是参考 准备考试,都能胜任.对于老师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书中的ChemistryPuttoWork和ChemistryandLife模块中的内容是国内教材所没有的. 全套书分上 下两册,共24章,第1~5章从宏观现象的角度阐明化学的基本概念,第6~9章讲述电子结构和电子键,随后重点转移到物质构成的另一个阶段:物质状态(第10~11章)和溶液(第13章).在学生理解了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第12章是关于现代材料的实用性章节.接下来几章讨论了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范围的因素:化学动力学(第14章) 化学均衡 (第15~1
这是一本新版的普通化学教科书,全书共19章,前12章以化学基本原理为主,通过学科发展的简介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接受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后7章为了使学生在探索与化学相关的其他课题前获得有关材料的经验,而介绍了一些相对独立的应用领域,如生活中的化学物质、药物化学、粮食生产的优化、淡水资源、空气资源、材料资源、能源。该书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涉及面较广,比喻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和栏目安排都很有特色。每章都附有概念自查、身边的化学、计算角等栏目,并列出了关键术语和有关定义、建议的阅读材料和网址,练习题也很丰富。总之这是一本值得向国内普通化学界推荐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本书是国际知名的“杂环化学”权威J.A.Joule教授和K.Mills博士所著的《杂环化学》(第四版)的中译本,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的研究成果。本书从结构、光谱性质、反应性能及合成方法等方面,分类介绍了各类芳香族杂环化合物,并介绍了杂环化合物在固相反应,医药工业及电子工业中的应用。本书内容丰富,引用了大量文献,反映了杂环化学研究的新成果。 本书对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从事杂环化学研究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