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物学是现代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它的诞生不仅开拓了化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视野,也为更好地使用多学科手段解决诸如人类健康等社会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力发展化学生物学,不仅是基础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赶超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所必须重视的战略方向。作为介绍这一重要新兴领域的基础教科书,本书希望能够更好、更早地把现代科学前沿介绍给大学生,促使他们迅速成长为主导国家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十五章,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方面基本概念、知识、技术和应用,包括化学生物学的分子基础、化学生物学的概念和技术,以及化学生物学的应用和延展。强调化学生物学的系统知识和学科全貌,同时兼顾学科发展趋势和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本书由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校联合编著。系统介绍了配位化学的形成与发展,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学中的化学键理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反应性能与反应动力学,与生命过程相关的配位化学,以及配位化学在新材料、新领域方面的前沿进展。兼顾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成果与热点的介绍。每章后面都列有参考文献和习题,可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与融会贯通。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配位化学与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选矿概论》系统阐述了选矿过程(选前准备作业、选别作业和选后产品处理作业)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以及设备的结构、特点、性能及应用范围。内容包括破碎作业及破碎机械、筛分作业及筛分机械、磨矿作业及磨矿机械、分级作业及分级机械、重力选矿、磁电选矿、浮游选矿、化学选矿、拣选及拣选设备、微生物选矿、选后产品处理、选矿厂设计、选矿工艺实践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选矿概论》可作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本书可为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环境等专业领域从事科研、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水环境化学》一书针对水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作了较全面的阐述,注重原理和概念表达的严谨性,所用资料新颖。全书包括绪论,天然水体系的组成与性质,水体污染,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水中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水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过程和水环境修复化学共九章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的人员学习参考。
化工容器(几乎包括所有压力容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被广泛采用,受到国家有关法规的严格管理。本书主要阐述化工压力容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面向化工容器工程设计的需要,编写了如下各章。*章概论介绍了化工容器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设计的基本要求、材料特点、失效与安全、有关规程与法规。第二章中低压容器设计,中低压薄壁壳体承压后的无力矩理论(薄膜理论)、有力矩理论与边缘应力、圆平板理论、中低压容器的工程设计计算方法、法兰密封与法兰计算。第三章容器整体问题,阐述各部件组接成容器整体后出现的各种局部应力问题,如开孔与补强、卧式容器支座处的应力计算与支座设计、壳体上的局部应力、容器的结构设计原则等。第四章外压容器,阐述外压壳体的稳定性问题、外压薄壁筒体、外压凸形封头、外压法兰的设计计算。第五章高压及
《超高温碳化物和硼化物陶瓷粉体制备》为作者所带领的课题组近年来在超高温碳化物和硼化物陶瓷粉体制备方向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超高温陶瓷粉体的特性、用途、制备工艺和反应原理。《超高温碳化物和硼化物陶瓷粉体制备》主要内容包括:超高温陶瓷的性质、用途和当前制备工艺;碳化物、硼化物粉体制备新工艺的热力学原理;碳热还原-钙处理法制备难熔金属碳化物粉体工艺;六硼化钙还原法制备难熔金属硼化物粉体工艺;碳热还原-钙熔体硼化法制备难熔金属硼化物粉体工艺;钨、钼硼化物粉体的制备工艺;稀土硼化物粉体的制备工艺,以及复合粉体、高熵碳化物/硼化物粉体的制备工艺。
本书的创作主旨是:能够给读者提供较为详尽、广博的催化专业基础知识。本书首先以催化作用的核心??活性中心的本质、结构、性能及调变规律的认识展开,以期让人们了解关于催化作用在理论上的认识过程。继而讲述催化剂制备科学,试图从最常用的催化剂制备过程阐明其化学原理。最后介绍催化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即氨合成化学、石油炼制化学、三大合成催化(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气化学、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环境催化及生物质催化转化。
本书共4篇16章,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和生态风险,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化学的主要内容和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污染物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有机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生物标志物和生物风险早期诊断,以及全球关心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灰霾等环境问题,均在有关章节中进行详细介绍。为使化学与环境问题紧密结合,各章还穿插了“案例分析”,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思考与练习”。
《食品化学导论》一书专为高年级本科生和一年级研究生课程设计,有效地将物理、化学、结构生物学原理整合融入到食品化学教学当中。它力图了解化学系统的行为,以便更好地控制它们,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安全性和烹饪表现。书中提供了对食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新理解。书中探索了食品化学领域一些传统的主题和其他教材里没有涵盖的时兴主题,例如疯牛病、三聚氰胺污染、烘焙食物中丙烯酰胺、酒化学、过敏原、转基因食品以及目前对胆固醇食谱、高糖玉米糖浆和人工甜味剂的理解等。
本书主要介绍量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全书共8章,具体内容包括数学预备知识,量子力学导论,Hartree-Fock方程及自洽场计算,单电子和双电子积分计算,组态相互作用计算,微扰理论,耦合簇理论和约化密度矩阵理论。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用大量的实例和图示,重点阐述胶体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全书分为如下5个部分:(一)胶体科学基础,包括第1、2、3、4章,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为胶体及胶体科学简介、胶体粒子的特点及其质量和尺寸的表征方法、胶体研究中常见的大分子体系的特点;(二)胶体体系的重要性质,包括第5、6、7章,分别阐述胶体粒子的双电层现象、流变性质以及电动性质;(三)胶体的稳定性,包括第8、9两章,主要内容包括憎液胶体的抗聚结稳定性、大分子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四)不同胶体体系的制备及性质,包括第10、11、12章,主要阐述憎液溶胶的制备及生长规律、泡沫及乳状液的稳定性、缔合胶体的形成及胶束形成热力学;(五)习题及参考答案,包括各章思考题、第13章和第14章,其中第13章为附加习题,第14章为各章思考题/习题的参
《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技术及应用》共有十二章,包含了化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化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和实验测量中所涉及的各种仪器、装置及测量步骤。内容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等化学分析方法,还包括电解分析、库仑分析、电导分析、电位分析、极谱分析、伏安分析以及电化学联用分析等电化学分析方法。本书适合从事化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研究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院校的师生培训使用。
《纳米电化学》由国际学者执笔,详细介绍了近十年来应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结构材料的成果。全书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部分介绍了基础理论,包括电结晶过程对电化学纳米技术的影响、低维金属相生成的计算机模拟、离子液体中金属和半导体的纳米电结晶及原子层的电化学取向生长等;第二部分介绍了纳米结构的制备与特性,包括通过STM方法电化学生成金属纳米簇、有序阳极多孔氧化铝层的制备及金属和合金纳米线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的电沉积、纳米尺度磁性和非磁性金属复合层的电沉积过程及特性研究等。《纳米电化学》内容丰富翔实、论述深入浅出,适合电化学、材料领域的科研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从理论和应用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地球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应用于地质问题的学科。本书既介绍了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也详尽地总结了地球化学工作者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应用,尤其是高温地球化学方面的理论,如变温动力学和反演理论。其中的反演理论包括了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定年)、热年代学(反演温度一时间历史)和地质速率计(推测冷却速率)。本书的章在基础水平上综述了地球化学动力学的整个研究领域,其后各章分别针对均相反应、物质迁移、多相反应,以及反演问题阐释了理论和应用。本书的大多数例子取自高温地球化学研究,也有一些例子取自天文学和环境科学。本书还提供了附录、章末习题以及丰富的参考文献。读者具备简单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和热力学(本科物理化学课程水平)的基本知识。本书是所有对地球化学动力学
本书是一本论述氚的性质与行为、分析与测量、燃料循环、防护、处理处置等核心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性参考书,书中以图表等形式列举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概括了氚化学与工艺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分析了氚化学与工艺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您最近查看的商品和相关推荐
《界面化学及其在EOR中的应用》共八章,包括了气/液、气/固、液/固界面性质,界面电现象以及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的有序组合体、乳状液与泡沫等内容,基本涵盖了油田开发学科所需要的界面化学基础知识。以界面化学基础理论为主线,结合近年来油田化学技术的应用以及通过《界面化学及其在EOR中的应用》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界面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在头脑中形成基本的界面化学知识结构,培养相应的思维方法,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石油工程中有关界面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适应石油工业发展新形势奠定必要的化学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内容为:推进动力用含能材料;化学推进用新组分; 可用于化学火箭推进剂的新型氧化剂的合成;空间飞行器推进的新型含能和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固液混合火箭的填料性能; 四唑盐作为火箭推进中含能材料介绍;金属粉作为化学推进的含能燃料;新型微米和纳米燃料;铝粉在ADNGAP复合推进剂中的燃烧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