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物学是现代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它的诞生不仅开拓了化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视野,也为更好地使用多学科手段解决诸如人类健康等社会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力发展化学生物学,不仅是基础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赶超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所必须重视的战略方向。作为介绍这一重要新兴领域的基础教科书,本书希望能够更好、更早地把现代科学前沿介绍给大学生,促使他们迅速成长为主导国家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十五章,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方面基本概念、知识、技术和应用,包括化学生物学的分子基础、化学生物学的概念和技术,以及化学生物学的应用和延展。强调化学生物学的系统知识和学科全貌,同时兼顾学科发展趋势和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放射化学专业与核化工专业本科生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核物理导论、辐射防护、辐射测量及放射化学四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15章:1. 绪论,2.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2. 放射性, 4.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 辐射防护,6. 辐射的探测,7. 原子核反应,8. 粒子加速器和核反应堆,9. 放射化学分离方法,10. 放射性元素化学,11. 核燃料化学,12. 热原子化学,13. 核分析技术,14.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15. 核药物化学。本书亦可供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应用的生物、医学、核农学的研究生参考。
《化学与社会》(原著第8版)是美国化学会倾力打造,内容更新及时,新颖、前沿又通俗易懂。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围绕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讨论了其中的化学基本知识及化学所发挥的作用。对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全球变暖、水资源、酸雨、能源等问题,指出了其形成的根源及解决途径;对于目前大家都关注的能源问题,介绍了新能源,如核能、氢能、太阳能、电池等;对于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塑料、药物、食物、营养、基因等,介绍了一些基础化学知识,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并对其潜在性和危险性做出合理的评判。 本书可作为非化学专业的大学普通化学教材,其主要读者对象为高中生和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还可以作为对化学感兴趣的人群的科学普及读物。
本书的创作主旨是:能够给读者提供较为详尽、广博的催化专业基础知识。本书首先以催化作用的核心??活性中心的本质、结构、性能及调变规律的认识展开,以期让人们了解关于催化作用在理论上的认识过程。继而讲述催化剂制备科学,试图从最常用的催化剂制备过程阐明其化学原理。最后介绍催化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即氨合成化学、石油炼制化学、三大合成催化(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气化学、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环境催化及生物质催化转化。
本书主要介绍量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全书共8章,具体内容包括数学预备知识,量子力学导论,Hartree-Fock方程及自洽场计算,单电子和双电子积分计算,组态相互作用计算,微扰理论,耦合簇理论和约化密度矩阵理论。
本书系2006年出版的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化学家乔治A.奥拉先生主创的《跨越油气时代:甲醇经济》的修订版。 书中论述了各种燃料与能源的相互依存关系,指出了人类目前所使用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可利用程度,讨论了各种可再生能源与原子能的利用现状及展望,介绍了“氢经济”及其重大局限性,从而引出“甲醇经济”,特别是对利用工业排放及自然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及二甲醚提出了高瞻远瞩的观点。 这是一本前瞻性的、激发人们探索欲望的著作,可供能源、石油及天然气化工、化学、煤化工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政府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您最近查看的商品和相关推荐
本书是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农林牧渔系列之一。本书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四门课程的理论、实践知识进行整合,简化了与畜牧兽医类专业课关系不大的内容,每一部分内容都与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直接联系,以满足畜牧兽医类专业需求。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溶液、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烃、烃的衍生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共十二章,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实训。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动物生产类相关专业,农林类其他专业也可使用。
本书是在2006年由大连理工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写的《化学与现代社会》基础上,经过进一步修订而成的。编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努力使其适合非理工科学生使用。在内容安排上,全书按当今社会关注的能源、材料、环境、生命和人类健康等热点问题设章,将化学基础知识渗透其中,尽量降低化学理论的深度和难度,重点阐述化学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社会提供新材料、防治大气与水体污染以及在人类健康和认识生命本质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突出把化学放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中审视其重要价值。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社会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从而高效率地工作,高质量地生活。
《配位化合物的立体化学》主要涉及配位化合物立体化学基础知识、金属离子的配位几何理论、配位化合物的拓扑立体化学、金属配合物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等内容。 该书可供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化学、材料科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ABC干粉和细水雾抑制甲烷爆炸研究》在对ABC干粉和细水雾抑制甲烷爆炸机理进行梳理、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ABC干粉和细水雾对甲烷爆炸的抑制影响,同时也研究了细水雾对非金属管材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ABC干粉和细水雾抑制甲烷爆炸研究》可供从事甲烷爆炸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医用化学(供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等相关专业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力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崇尚一技之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到学以致用。教材编写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以学生为中心,以“三对接”为宗旨,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教学适用性,在教材内容结构、知识点、规范化、标准化、编写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从整体上提高教材质量,力求编写出“精品教材”。 本书可供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
本套丛书为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 十二五 规划教材 修订版,该套教材是针对全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教育教学需求和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而编写。为了更新知识、优化教材品种,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院校教学,启动了该套教材的修订编写工作,修订后品种为39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订:1.对上版教材中不合理的内容框架结构进行适当调整;2.内容(含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学科知识、方法与技术等)上吐故纳新,去除陈旧的知识,补充新的知识; 3.对上版教材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内容进行纠正修改。
《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水环境化学》一书针对水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作了较全面的阐述,注重原理和概念表达的严谨性,所用资料新颖。全书包括绪论,天然水体系的组成与性质,水体污染,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水中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水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过程和水环境修复化学共九章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的人员学习参考。
《天然药物化学》全书共分为十五章,其中*章绪论简要介绍了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发展现状及基于天然药物的新药创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方法;第三章特色性介绍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的工业化设备,与制药工业紧密结合;第四章精简讲述天然药物的结构研究方法,特别是波谱分析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第五章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与有效部位)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及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针对性介绍了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开发;第六章至第十五章分别详细介绍了各类天然药物(糖和苷类、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类、三萜及其苷类、甾体及其苷类、生物碱以及其他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特别对中药制药现代化提取分离设备、工
本书系统介绍了目前电化学研究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及*研究成果,包括电极系统与电极结构、电化学测量基础、稳态测量技术、暂态测量技术、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电化学阻抗谱在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电化学噪声技术以及电化学噪声技术的应用等内容。其中电化学阻抗谱技术与电化学噪声技术是本书的重点,并且添加了作者研究团队在过去10年间的大量研究成果与实例,多数研究实例次出现在专著中。 本书主要供高等学校物理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电分析)、材料学(腐蚀与防护)等方向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作参考教材使用,也可供上述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编者多年的工作积累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章介绍了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和鉴定的一般方法,其后各章对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生理活性及应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后一章介绍了部分代表性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与改性。 本书可用作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安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医药、农药、粮油食品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工作者参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医用化学》共二十二章,包括溶液和胶体、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位、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滴定分析、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合物概述、链烃、环烃、立体异构、醇酚醚、醛酮、羧酸及羧酸衍生物、胺和酰胺、取代羧酸、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脂类、糖类、蛋白质和核酸。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新材料制备化学领域的科研进展和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实践,较系统地介绍了相关材料制备化学的理论、方法和实例。全书以纳米材料、碳材料、光功能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为主要对象,围绕各类材料的制备化学问题,分成三部分介绍:部分是纳米材料制备化学,分别介绍了零维、一维、二维纳米材料,超分子材料及纳米矿物材料的制备化学;第二部分是先进功能材料制备化学,介绍了碳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和非线性光学材料等功能材料制备化学;第三部分是复合材料制备化学,分别介绍了无机/无机复合材料、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化学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制备化学。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于对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制备化学问题进行重点阐述,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的放矢。本书实用性强,除了介绍先进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