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的研究生教材《现代晶体化学——理论与方法》一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修改补充完善而成的。《BR》 全书共有十四章。系统介绍了晶体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晶体几何学理论,倒易点阵及晶体衍射方向,晶体化学基本原理,晶体生长与晶体合成,晶体结构缺陷,准晶体学基础,单质、氧化物及类似物的晶体化学,硅酸盐晶体化学,配合物晶体的设计与合成,几种新颖配合物的晶体化学,纳米材料晶体化学,晶体的X射线分析,晶体的显微分析等。内容安排符合教学要求,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理论论证科学,实践性也很强,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国内外的先进成果。
电子结构晶体学是一门以研究固体中电子结构及其性质为目的的晶体学实验科学,结合了晶体学实验方法和电子结构的量子理论,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当前晶体学研究前沿领域之一。材料的本征性能主要由其电子结构决定。电子结构可采用电子密度、电子波函数或电子密度矩阵描述,其中电子密度的傅里叶变换(结构因子)可通过散射实验测定,因此,材料电子密度可以通过实验测试获得,称为实验电子密度。而且,通过建立合适的理论模型,采用一定的精修技术,可进一步重构出材料的实验电子波函数或实验电子密度矩阵,用于材料物化性能的计算。本书主要介绍采用散射方法(主要是X射线单晶衍射,也包括极化中子衍射和康普顿散射)研究晶体材料的实验电子结构(包括实验电子密度、实验电子波函数或实验电子密度矩阵)的相关理论和精修技术,主要包括散射
《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第三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类系列精品教材》由两篇共13章组成。 *篇阐明了晶体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介绍了晶体光学鉴定的常用仪器;系统阐述了用偏光显微镜对透明造岩矿物及宝石薄片进行晶体光学鉴定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详细操作方法,以及油浸法测定透明造岩矿物及宝石折射率的原理、方法和程序;简述了对宝石制品进行晶体光学鉴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叙及了矿片厚度、矿物粒度和矿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二篇介绍了常见的180多种(亚种)透明造岩矿物、透明玉石矿物、透明宝石矿物的光学性质、偏光显微镜下的鉴定要点,以及与性质相近的矿物的主要区别;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鉴定图表;叙及了矿物种属的划分、种属(亚种)名称的来源;简介了矿物的地质产状、与其他矿物的共生组合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结晶学教材,1961年初版, 1972年第2版,1992年第3版,1994年、1995年重印出版,1997年简装版出版,2001年第4版全面修订出版,备受关注。书中系统阐述了结晶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晶体学、晶体学的物性、结晶动力学、结晶技术以及结晶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新版在第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全面的改写,同时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反映了该领域近年来的主要进展。该书附录提供了大量有关
《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及应用(影印版)》试图对光子晶体光纤作专业的导读,特别是在通信方面。本书深刻地分析了光子晶体光纤的物理与几何特性,并说明这些特性是如何导致了这种新型光纤的特殊表现。本书主要应用了有限元方法这一有力工具。并且,本书还关注了光子晶体光纤制造技术的极限和可能性。本书将对通信领域及其他光纤技术应用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帮助,也可作为这些领域的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的原理、仪器、方法和应用。全书内容循序渐进,在介绍X射线的物理基础、射线强度检测技术及其发展、晶体和晶体衍射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重阐述了X射线衍射仪器和多晶衍射仪的原理,详细论述了如何获得正确的衍射数据、如何评估衍射实验数据的可信度以及仪器的工作状态等实验技术问题。之后,又在物相分析、晶面间距或晶胞参数精测、峰形分析三方面深入介绍了多晶衍射数据在各方面的实际应用,列举了一些实例和已发布的应用多晶衍射的测试方法标准。 本书凝结了作者50余年的X射线仪器研发和应用经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化学、化工、材料、矿冶等领域中从事固体物质材料分析鉴定的研究人员和X射线衍射仪器操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仪器分析是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生态环境及生物技术等领域中最实用的一门科学。本书从光谱学、色谱学、电磁波谱学等几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分析仪器的原理与技术,并结合现代分析仪器发展动态,根据实际需求介绍了许多日前*的实用分析技术。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案例教学,体现卓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