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人类居住星球的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1989?1990年,一支由六个国家六名队员组成的国际科学考察队首次徒步穿越了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秦大河为中方队员。本书记录了这次人类有史以来穿越南极活动策划、筹备、训练及实施的全过程,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人类此次代价高昂的南极穿越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考察队员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科学家精神和友谊,而且可以领略到南极洲的自然风光和绮丽的冰雪世界。根据秦大河穿越南极日记绘制的包含217个宿营地的详细的行进线路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了这一段历时220天、跋涉5896公里的艰险征程。本书还将穿越过程的精彩章节录制了声音文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扫码听书。
本教材是作者在总结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国际合作与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全书共分两部分,上篇包括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地理信息基础、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的可视化与制图、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技术与发展趋势;下篇包括遥感科学的现状与发展、遥感科学基础、遥感传感器与遥感平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专题遥感、遥感科学研究热点。教材在归纳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前沿的科研文献案例及国土、林业、农业、海洋、交通、经济等领域的实践,尝试将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两部分知识与素材有效地结合,从而提高阅读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人工智能海洋学是一门融合人工智能和海洋学的新兴交叉学科,本书旨在详尽充实地介绍人工智能海洋学的相关知识。本书共分9章,介绍了海洋大数据、Python语言、人工智能基础(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海洋特征智能识别、海洋参数智能预测、动力参数智能估算和模式误差智能订正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学中的应用。
河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始终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河流危机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涉水目标实施进展不及预期,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重大挑战。解决河流危机,需要从底层逻辑进行系统思维,从人与河流关系的伦理范畴去认识与反思。河流伦理是辩证认识与科学处理人与河流关系的新的指导哲学。本书论述了河流伦理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路径,以期与世界同行分享交流,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河流危机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共同努力解决人类存续危机,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博物学源于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认知和利用,它是世界上古老的学科。早先它只服务于人类果腹蔽体的实际需求,演进至今,成为对植物、动 物、矿物及周遭环境的系统性认知。本书作者约翰?G. T. 安德森是博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他通过讲述一群了不起的博物学家的经历和贡献,勾勒出博物学兴起、繁荣、衰落和复兴的历史。从约翰 雷、缪尔、达尔文到卡森,一代代博物学家突破艰难困顿,只为增进人对世界的了解。安德森汇集大量罕为人知的史料,用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书写从史前到当代的博物学历程。在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本书旨在唤醒人们心中的博物精神,重建人和大自然的紧密联结。
本书把太阳系中的水行星?地球看成是一个系统并考虑到其外力的太阳辐射,阐明了地球气候及其变化是大气圈、水圈、陆圈和生物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对不同时空尺度的气候系统的变化及其规律进行了浅显易懂的解释,给出了对气候变化问题和亚洲气候长期变化的规律及机制的全面认识。书中涉及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天气动力学、古气候学、地质学和地理学知识,是一本有特色的关于气候学的专业书。
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全面反映中国在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与驱动力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60余位专家编写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全书内容分为5章,分别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状态的**监测事实,可为各级政府制定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提供科技支撑,并为满足国内外科研与技术交流需要,更好地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宣传、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行动提供基础科技信息服务。
本书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详细介绍了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以及微量元素在地球外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主要地球化学储库中的组成,梳理了微量元素在岩浆过程、流体活动、变质作用和表生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总结了微量元素在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地质氧逸度计和地质速率计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经典实例展示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的表达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全岩和微区微量元素测定技术与数据质量评价标准。同时,本书试图达到对一些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概念进行规范和统一的目的。总之,本书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前沿和应用实践,既包括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科学性),又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应用(工具性)。
本书以ArcGIS Pro为实验平台,由浅至深、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各个功能模块的基本原理、主要工具及详细操作方法。包括ArcGIS Pro基础操作和空间数据建模与分析,具体涉及空间数据采集与组织、编辑、转换与处理、可视化与地图编制、矢量空间分析、栅格空间分析、三维建模与分析、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建模、遥感图像处理、时空模式挖掘等。含有应用实例,使读者能即学即用、举一反三,进而提高GIS的应用技能。 本书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材、空间分析与空间规划等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GIS应用技能大赛参考书。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年度报告面向新时期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结合国、内外气候变化科研业务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综合监测分析气候系统多圈层(大气、海洋、冰冻圈和陆面)及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的最新发展演变特征,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以期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和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提供基础科技支撑。具体内容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开展对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和亚洲近百年地表平均气温序列的监测分析,系统分析中国区域基本气候变量(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云量、风速、日照日数和积温等)和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高温、强降水、区域性气象干旱、台风、雷暴、沙尘、梅雨等)及气候风险指数的演变信息,分析直接影响中国气候的
R.J.约翰斯顿是英国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所著《地理学与地理学家》与他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词典》为其代表作,在国际地理学界影响颇大。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汉译名著本12)》是系统、深入、全面介绍自二战直至今日英美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潮流的著作,是许多英美大学地理学史课程的选择参考书。对于英美本国的学生,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将他们原先所知的分散零碎、深浅不一的学科知识,上升为一套彼此勾联、有脉络、有结构的学科史。对于外国学生,除了类似的用处而外,更有一层意义,即在整体上认识英美当代人文地理学。
《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共分五篇,即:大气概论;大气物理基础,包括大气辐射、大气热力学、大气动力学;大气边界层物理;云和降水物理学基础与大气电学;大气光学、GPS气象和大气声学,《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中的大气动力学部分相对比较精练,是从全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考虑而设这一章的。大气光学和大气声学部分在目前国内同类教科书中比较有特色,不但介绍了大气光、声的现象,还比较深入地讨论了大气光学和声散射的基本理论,便于读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GPS气象是近年来发展的比较新的领域。 《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是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系本科生编写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以及从事大气科学和大气
本书系统阐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汇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采用理论验证、实验分析与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系统阐述SAR成像基本原理、SAR参考框架与投影转换方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原理、SAR影像配准方法、参考椭球面相位计算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与质量评价、相位解缠原理与方法、In SAR地形三维重建方法和In SAR形变探测方法,最后,综合介绍In SAR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本书所陈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包含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重点工作,2023年广东地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珠三角、粤东、粤西等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2024年广东海洋经济工作计划等四个章节,全面反映了2023年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目标和规划。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已经具备了通过航天活动来探索深空天体和空间的能力。2020年7月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了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需要对深空探测的目标天体、科学目标、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书在近地卫星技术基础上,从深空探测的特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空探测器面临的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适合航天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深空探测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从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出发,以不同圈层内相互作用的自然资源为观测研究对象,依据自然资源的定义、内涵、属性以及分类,在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的基础上,针对自然资源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的基本特点,瞄准自然资源结构、数量、质量和作用过程等基本特征,提出模块化方式构建自然资源综合观测指标体系的方法,便于快速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观测指标体系,为统一开展自然资源不同要素观测提供指导。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归纳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内涵、科学认识地球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观测研究历史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阐述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构建的总体思路和关键技术;第三部分详细介绍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总体框架,以及利用模块化的方式构建的40个“归类模块”(包括资源数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遥感数据不断涌现。遥感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平台的出现为海量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彻底改变了传统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运算效率,使得全球尺度的快速分析和应用成为可能。作为国内首次对遥感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和实践进行详细介绍的专著,本书重点以当前方兴未艾的谷歌云计算平台为例,为遥感云计算的应用提供指南和应用案例。 本书聚焦遥感云计算的科学和技术前沿,从理论与基础、实践与简明教程、经典应用案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介绍遥感大数据和遥感云计算的背景、基本概念与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遥感云计算平台的应用编程实践,然后列举了遥感云计算在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及生态学应用的最新研究案例,最后介绍了当前可用的国内外主要卫星数
深孔加工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广泛应用需求的机械加工技术,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是保证深孔工件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目前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的深孔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深孔加工技术的新理论和技术成果以及编者多年的技术实践经验,以解决多因素影响下的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难题。全书内容包括:深孔加工的概念以及直线度控制技术在BTA深孔加工中的应用;BTA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方法;BTA深孔加工刀具结构;BTA钻杆的运动形式和BTA钻杆振动对深孔直线度的影响规律。本书还提出利用磁流变液抑振技术,降低钻杆的振动;同时,还重点介绍负压抽屑对BTA深孔直线度的影响等;重点阐述基于压电原理的BTA直线度主动控制技术,并设计
本书属于地球空间信息学前沿丛书。全书共8章,第一和第二章主要介绍低空无人机遥感和低空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技术发展过程、系统组成、遥感传感器等等;第三章主要介绍低空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以及影像数据质量的评价的基本方法;第四章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匹配方法,包括特征匹配和密集匹配;第五章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几何处理技术,包括相机标定、空中三角测量、DSM生成、正射影像生成等流程,然后再介绍无人机摄影测量软件;第六章介绍了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建模方法,包括密集点云重建、三维网格重建、纹理重建技术等;第七章介绍基于无人机数据的信息提取技术,主要分为普通数码相机图像信息、多光谱图像信息、热红外图像信息、无人机高光谱图像信息等提取技术,并且针对各项信息提取技术展开实际应用;第八章主要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