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论述地质学发展史和地质现象古今变化的原理;第二卷论述无机界现时正在进行的各种地质变化;第三卷论述有机界在自然选择、地理分布和移徙 ,以及在人工驯养 、培植等条件下所引起的变化;第四卷为地质学的基本内容。
本教材是作者在总结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国际合作与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全书共分两部分,上篇包括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地理信息基础、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的可视化与制图、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技术与发展趋势;下篇包括遥感科学的现状与发展、遥感科学基础、遥感传感器与遥感平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专题遥感、遥感科学研究热点。教材在归纳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前沿的科研文献案例及国土、林业、农业、海洋、交通、经济等领域的实践,尝试将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两部分知识与素材有效地结合,从而提高阅读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人工智能海洋学是一门融合人工智能和海洋学的新兴交叉学科,本书旨在详尽充实地介绍人工智能海洋学的相关知识。本书共分9章,介绍了海洋大数据、Python语言、人工智能基础(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海洋特征智能识别、海洋参数智能预测、动力参数智能估算和模式误差智能订正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学中的应用。
博物学源于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认知和利用,它是世界上古老的学科。早先它只服务于人类果腹蔽体的实际需求,演进至今,成为对植物、动 物、矿物及周遭环境的系统性认知。本书作者约翰?G. T. 安德森是博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他通过讲述一群了不起的博物学家的经历和贡献,勾勒出博物学兴起、繁荣、衰落和复兴的历史。从约翰 雷、缪尔、达尔文到卡森,一代代博物学家突破艰难困顿,只为增进人对世界的了解。安德森汇集大量罕为人知的史料,用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书写从史前到当代的博物学历程。在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本书旨在唤醒人们心中的博物精神,重建人和大自然的紧密联结。
本书从科学探索的角度和物理学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地球主要组成圈层、大气组成、物理性质、空间结构、要素变化;大气运动各种过程的物理原因;地球上各种天气和气候现象、形形色色的云和降水的形成原因;气压和风、气团、气旋和锋面天气的形成;强对流、雷暴、龙卷风和飓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人工影响天气的各种途径、天气分析和预报的方法、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空气污染及其原因;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可能后果、世界气候和气候分类及大气中各种奇特的光学现象和形成的原理等。全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本书可作为对气象学感兴趣的人们学习了解大气变化奥秘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非大气科学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参考教材,
R.J.约翰斯顿是英国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所著《地理学与地理学家》与他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词典》为其代表作,在国际地理学界影响颇大。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汉译名著本12)》是系统、深入、全面介绍自二战直至今日英美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潮流的著作,是许多英美大学地理学史课程的选择参考书。对于英美本国的学生,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将他们原先所知的分散零碎、深浅不一的学科知识,上升为一套彼此勾联、有脉络、有结构的学科史。对于外国学生,除了类似的用处而外,更有一层意义,即在整体上认识英美当代人文地理学。
《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共分五篇,即:大气概论;大气物理基础,包括大气辐射、大气热力学、大气动力学;大气边界层物理;云和降水物理学基础与大气电学;大气光学、GPS气象和大气声学,《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中的大气动力学部分相对比较精练,是从全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考虑而设这一章的。大气光学和大气声学部分在目前国内同类教科书中比较有特色,不但介绍了大气光、声的现象,还比较深入地讨论了大气光学和声散射的基本理论,便于读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GPS气象是近年来发展的比较新的领域。 《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是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系本科生编写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以及从事大气科学和大气
本书系统阐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汇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采用理论验证、实验分析与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系统阐述SAR成像基本原理、SAR参考框架与投影转换方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原理、SAR影像配准方法、参考椭球面相位计算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与质量评价、相位解缠原理与方法、In SAR地形三维重建方法和In SAR形变探测方法,最后,综合介绍In SAR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本书所陈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已经具备了通过航天活动来探索深空天体和空间的能力。2020年7月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了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需要对深空探测的目标天体、科学目标、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书在近地卫星技术基础上,从深空探测的特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空探测器面临的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适合航天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深空探测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深孔加工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广泛应用需求的机械加工技术,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是保证深孔工件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目前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的深孔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深孔加工技术的新理论和技术成果以及编者多年的技术实践经验,以解决多因素影响下的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难题。全书内容包括:深孔加工的概念以及直线度控制技术在BTA深孔加工中的应用;BTA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方法;BTA深孔加工刀具结构;BTA钻杆的运动形式和BTA钻杆振动对深孔直线度的影响规律。本书还提出利用磁流变液抑振技术,降低钻杆的振动;同时,还重点介绍负压抽屑对BTA深孔直线度的影响等;重点阐述基于压电原理的BTA直线度主动控制技术,并设计
为更好地认识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全面反映中国在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与驱动力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60 余位专家编写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内容分为五章,分别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可为各级政府制定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提供科技支撑,并为满足国内外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需要,更好地开展气候变化科学传播、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行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信息。
本书是为地质学各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而编写的教材。书中系统介绍了火成岩岩石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吸收了当前国内外火成岩岩石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形成火成岩多样性的各种岩浆作用过程、岩浆作用与构造环境的关系、岩浆作用对成矿的制约等内容融入其中,突出了岩类学与岩理学的结合,同时融入了编者在火成岩岩石学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体会,希望帮助学生“感兴趣、会鉴定、懂原理、欲探索”。本书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火成岩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岩浆作用过程等。
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开展旱涝、冷暖的长期及超长期预报,可以提高人们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制定较长时期的经济发展发展规划时,也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要研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开展长期及超长期的天气预报,需要数十年甚至百年、千年的长序列气候资料。而近代气象记录的年代,一般都较短,目前还不能满足上述研究的需要。然而,在我国的史书中,对气象、气候现象有着大量的历史记载,尤其是明、清以来的地方志书中,相关记载极为详细、系统,为研究气候变化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本着 古为今用 的原则,20世纪70年代由国家气象局主持、南京大学气象系主办,全国多个单位以会战的方式整理了十九个省(市、自治区)1470年至196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参加了这项工作。在编撰本书时,又补充了1470年以前的历史资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ENVI4.7软件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和方法。全书共分17章,涵盖了ENVI软件概述、ENVI遥感图像处理基础、数据显示操作、遥感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矢量处理、地图制图与三维可视化、正射校正、面向对象图像特征提取、地形分析、遥感动态监测、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高光谱与光谱分析技术、波段运算与波谱运算、雷达图像处理和ENVI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按照遥感图像处理流程由浅到深逐步引导读者掌握ENVI软件操作。各个章节相对独立,读者可视个人情况进行选择阅读。
低温年代学已被广泛应用于造山带剥露、地形地貌以及沉积盆地演化等研究中。同济大学盆地与造山带研究小组是国内较早开展低温年代学研究的团队之一,本书结合该研究小组十余年来在裂变径迹和(UTh)/He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低温年代学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有关领域的应用。全书共分9章,按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部分,深入介绍低温年代学有关测试方法,特别是(UTh)/He年代学的原理、方法;第二部分,对低温年代学在造山带抬升剥露、盆地分析与盆山耦合以及古地形恢复等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其中反映了各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国际研究前沿的成果;第三部分,介绍研究小组在天山、大巴山、大别等造山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气候与生命》作者贝尔格(1876-1950)是苏联的自然地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940-1950年间担任苏联地理学会会长,他对土壤学、气候学、湖泊学和地理学史都有研究。 《气候与生命》是他的一本代表作,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历史时代和地质年代的气候变迁与黄土形成方面的观点,成一家之言。书中内容包括不久前的气候变暖; 历史时代的气候变化问题; 里海水位与北极航行条件, 论干燥的冰后期; 干燥冰后期以来的地貌变迁, 陆生生物的间断的、北方东西两种分布; 论北半球海洋动物区系的北方东西同种分布; 生物的两极同原分布与冰期等。
本书从环境同位素基本理论、同位素测试分析技术、环境介质中同位素组成、分馏机理与研究应用5个方面,对15种常见环境同位素,包括11种无机同位素和4种有机组分单体同位素(氯代烃单体碳、氢、氯同位素,苯系物单体碳、氢同位素,醚类汽油添加剂单体碳、氢同位素,硝基芳烃类有机单体碳、氢、氮同位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介绍,并附以研究案例、数据和图表等进行说明。本书部分插图配有彩图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