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地系统遥感制图》全面介绍了农业土地系统遥感制图的理论和技术方法。首先,从土地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农业土地系统学科的研究动态,提出了农业土地系统遥感制图的研究框架;然后,介绍了耕地遥感制图,灌溉耕地遥感制图,农业种植制度遥感制图,基于低、中、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农作物遥感制图,农作物遥感制图的特征优选,以及协同多源遥感数据的农作物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具体应用案例对有关技术流程和应用成效进行了描述;*后,探讨和展望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农业土地系统遥感制图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主要以ArcGIS 10.5版本为讲解依托,95%的内容适合ArcGIS 10.0以上的用户。内容共分16章,包括ArcGIS入门、数据库管理、坐标系统、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建模、地图打印到DEM制作、三维制作和分析等。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和Python源码,并把很多案例做成了模型。书中附带了作者自己开发的接幅表生成和标准分幅打印工具软件,以及配套数据资源和视频。 本书注重实用性,既深入浅出适合ArcGIS初学者,也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ArcGIS专业人员。同时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对ArcGIS二次开发的用户也有一定的帮助。
行星微波遥感 研究以星载微波遥感手段,探测、感知与反演获取月球、火星、彗星、小行星等天体的物理特征信息。《行星微波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总结了作者近十年来在行星微波遥感研究的研究成果。《行星微波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共有15章。第1~2章介绍微波散射辐射传输的遥感理论方法基础、概述微波遥感行星的基本物理特征。第3~7章以中国 嫦娥探月 计划为背景,讨论被动微波月球遥感。包括:多通道微波辐射亮度温度的分层介质辐射传输理论建模、数值模拟、数据处理、物理温度与月壤厚度的反演、氦3含量估算、红外与微波辐射信息融合、毫米波辐射定标等。第8~13章讨论高频雷达探测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的主动微波遥感,包括月球两极永久阴影区水冰的雷达探测、月球与火星分层介质雷达探测模拟、分层介电常数和厚度参数的反演、合成孔径雷达
《InSAR地壳形变观测与发震断层特征》以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地震和地壳形变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主线,针对地震活动和断裂带运动变形的特点,阐述了InSAR和GPS的基本原理、理论模型及数据处理中的误差改正方法;从地震周期形变的震间-同震-震后不同阶段入手,分析断层带在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调整不同阶段的形变场时空演化特征,从断层模型建模、形变场模拟和运动学参数反演等各环节,来分析断层的闭锁耦合状态、应力应变积累及强震危险程度。《InSAR地壳形变观测与发震断层特征》总体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案例两大部分。
全书内容共7章。第1章论述了高分遥感影像灾害目标精确提取的需求背景、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章重点分析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典型灾害目标及损毁特征。第3章提出了顾及视觉注意模型的对象级变化检测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灾害损毁区域检测方法。第4章研究了光学遥感影像建筑物损毁提取方法。同时,分析了极化SAR影像在建筑物信息提取方面的方法与应用。第5章利重点研究了灾后高分辨率影像的道路损毁提取方法,提取出灾后道路损毁区域,提升了灾后信息获取的自动化程度;研究了遥感SAR影像道路损毁信息提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GIS与贝叶斯网络的高分辨率SAR影像道路损毁提取方法。第6章从光学、SAR传感器不同角度出发,研究了遥感影像洪水信息提取方法。第7章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系统,并开展了典型应
本书是“卫星测绘系列专著”的*册,书中针对我国资源三号卫星测绘技术总体设计问题,在介绍国内外光学测绘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我国1∶5万比例尺地形测图的需求,研究卫星立体测图的误差来源,阐述轨道、姿态、传感器畸变、影像压缩等因素对测图精度的影响,构建了立体影像仿真方法,提出满足测绘精度要求的卫星总体技术指标体系,并介绍了资源三号卫星发射后的在轨测试和总体指标实现情况。
本书是一本关于精密水准测量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专著,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50年来外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其中包括作者的科研成果。主要内容除包括精密水准测量的一般问题,如国家高程网的布测、高程基准和高程系统、仪器和作业方法、跨河水准和标石稳定性以及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等问题外,还重点讨论了各种系统性误差来源,如尺桩和脚架的垂直位移、标尺误差、折光差、热力作用、磁致误差和潮汐影响等。此外还论述了包括特高精度的精密水准测量、现代空间技术下的精密水准测量以及全球统一高程基准和全球统一高程/深度基准的构思模式等较为新鲜的命题。 本书内容兼顾外,重点在;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实践为主。因此,本书是我国近50年来在精密水准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总结,可供从事大地测量,特别是从事精密水准测量的生
对地观测卫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大量不确定因素,如新任务提交、卫星资源故障、气象环境变化等,给卫星规划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针对此类问题,《对地观测卫星不确定任务规划》首先详细阐述了对地观测卫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分析了卫星规划调度问题的特点和难点;其次,分析了观测需求、卫星状态和云层遮挡三类典型不确定因素及其对卫星规划调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需求、资源、云层遮挡不确定条件下对地观测卫星调度技术,包括问题建模、算法设计和实验分析;*后,展望了对地观测卫星未来的一些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对地观测卫星不确定任务规划》适合航天工程实践、运筹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资源规划调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高校教师等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两院院士李德仁的文集。全书共三编。编精选其在测绘学科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反映了其在测绘科研领域高瞻远瞩的独特视野。第二编精选其在教育领域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反映了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高等教育方面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第三编精选其在产业与成果应用方面的文章,反映了其在推广科技成果应用和对测绘产业发展方面所做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本书对测绘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测绘行业的从业人员及科研工作者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启迪意义。
现代地图学,无论从理论体系到制作技术,还是从表现形式到应用领域及使用方法,都处于飞速发展之中。从20世纪初、中期发展起来的地图投影理论、地图符号理论和地图概括(制图综合) 理论,到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地图信息与传输理论、地图模拟与模型理论和地图认知与感受理论等,都是现代地图学发展的基础理论。以计算机和空间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使地图学的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地图制作技术和应用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地图制作由传统手工转向计算机制图技术,应用方式也由以模拟地图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地图转向了数字地图、电子地图、网络地图和多维动态地图等。如何使地图学课程建设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对地图学基本理论、制作技术和分析应用等需要,值得认真思考
【新华书店总店旗舰店】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刘仁钊 编 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9787307103542 作者 刘仁钊 编 著作 原价 ¥24.00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