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依次介绍当今正在运行和即将运行的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应用前景,然后重点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以及四大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前景;第2章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第3章介绍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为将空间卫星位置与地球表面点位的关联建立统一基准;第4章介绍卫星信号的组成和位置计算;第5章介绍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和误差来源;第6章阐述*定位、相对定位、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第7章介绍静态GPS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第8章介绍静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和过程;第9章介绍动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第10章介绍GPS在各种工程中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通用教材。编者在对AutoCAD的基础知识、地形图、地籍图基础知识进行一般性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测绘类专业对AutoCAD的要求,较为详细地介绍地图符号的设计方法、地形图及地籍图绘制、道路工程图的绘制方法,*后还简要介绍嵌入AutoCAD内部的高级语言——AutoLISP语言。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测绘类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建筑、机械、电子电气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书。
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市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书主要讲述互换性和公差标准概念,圆柱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以及微机型坐标测量系统等。全书共分七章,章后的量配置了习题。书后摘录了公差数值用表,以配合数学的需要。 本书的编写注意了加强基础、精选内容,力求反映新技术成就;公差方面采用*国家标准;测量技术方面主要讲述几何量常用检测原理与方法,并参照西北工业大学科研成果“微机型万工显测量系统”的内容,单独编写了一章(第九章)。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函授学院机械类各专业师生在教学中使用,也可供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计量和标准化人员参考。
本教材根据高、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淡化理论、注重实操”的原则撰写而成。全书共编写了是一个项目,具体是:认识专题地图、学习CorelDRAW X3绘图软件、编绘地理底图及编制作者原图、编制政区地图、编制城区地图、编制交通旅游地图、编制人口地图、编制工业地图、编制农业地图、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地势图。结合测绘单位实际生产情况,以CorelDRAW X3图形处理软件为平台,详细介绍了各类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技术、操作方法及完成各个项目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书可作为高、中等院校地图制图与GIS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从事地图制图的技术人员参考。
《*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遥感测量》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遥感测量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遥感测量的理论基础,遥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遥感信息的获取平台,遥感数据的特点及存储格式,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系统,遥感图像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图像拼接、图像融合等预处理,遥感图像增强技术,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自动识别分类,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每章后面配有习题,以便学生课后练习和复习。《*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遥感测量》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教材,也可供测绘及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全书分为八章,分别从中小比例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调查涉及的有关概念、目前主要遥感数据源的特点、线状地物与小地物问题解决方案、地理坐标系与投影的相关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本教材共十一章。章至第五章介绍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第六章、第七章介绍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第八章数字化测图,重点介绍应用全站仪和GPS及RTK进行地形点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应用数-7化测图软件CASS9·1进行地形图的编绘及地形图的分幅与输出。第九章介绍地形图的阅读与应用。第十章介绍地籍测量。第十一章介绍施212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工程测量(包括公路测量、渠道测量、管道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及水利工程测量等)。 全书有理论,有实例,资料新颖,内容丰富,适于测绘工程、水利22_程、土木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森林资源、交通运输、环境生态类专业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工程测量的技术人
本书系统介绍了测量学的基糾既念、理论、技术与方法,侧重当前技术条件下的工程应用。全书分10章,内容包括角度、长度、高差测量,测量误差基础理论,工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等测量学基础內容。在保证测量学基础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力图用易于理解的语言,与当前工程实践符合的测量技术方法,详细地阐述测量学的工程应。用问题。 本书內容宽厚。体系完整,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测量新技术在工程实践申的应用,内容详尽。不仅适合作为测绘专业基础课程或非测绘测量专业教材佳用,也可供从事测绘工程专业工作的人士参考。
本书从本体的定义、类型、基本元素、描述语言、构建方法和构建工具分析了本体的基本内涵和构建本体的基本方法,把本体构建方法划分成概念获取、关系获取和形式化三个部分;运用组词规则、N-gram、互信息、信息熵、加权等算法研究了领域本体的等级关系和非等级关系的提取方法;运用Jena工具研究了领域本体的形式化方法。作者通过对现有方法的反复实验,针对领域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用用,并对部分方法进行了改进,终提出了一套构建本体的通用方法。后,本书以测绘学领域的数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用检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书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实例丰富,是一本系统讲述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专著。
本书概要地介绍了导航定位装备的发展历史和分类,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世界上各种导航定位装备的工作原理,并对导航定位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供航空部门飞行、调度、导航及其他专业人员、各级业务部门阅读参考,也可作为航空爱好者的参考资料。
作者通过对地籍测量教学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参考大量资料后编写本书。全书共分13章,由四大部分构成,分别为:绪论,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等级和房屋的调查等),地籍测绘(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测量、地籍图的测绘、面积量算等),综合(包括日常地籍调查、数字地籍测量、3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土地勘测技术与方法等)。书后附有课间实验指导书、集中实习指导书供教学使用。 本书适合土地管理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随着计算机科学、空间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测绘学科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革。地理信息已成为测绘学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空间技术的信息化已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如今,测绘学科在国民经济规划、国防建设、环境和资源管理、城乡建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今后,它将更广泛、深入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合格的测绘工作者,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工具——计算机及相应软件已成为的基本知识。许多大型软件还有待不断地改进和开发。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作者在十余年从事测量数据处理的研究和软件开发的基础上编著了本书。 本书分两篇十二章。 篇(到第六章)介绍了控制测量解算程序的设计,包括了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与程序设计、高程控制网平差计算与程序设计、坐标换带程序设计。详细
GB/T 12343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第3部分:1:500000 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本部分为GB/T 12343的第3部分。本部分代替GB 14512--1993《1:1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中的编绘规范部分。本部分与GB 14512—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0对标准格式进行修订; ——在“地形图要素综合与表示的基本要求”章节中增加GB/T 20257.4地形图图式中所增加的地物要素的选取指标,并对一些地物要素的选取指标作适当修改; ——在“编绘技术方法及要求’’章节中增加了地形图编绘流程图以及“先要素选取再符号化编辑”和“要素选取与符号化编辑同时进行”的编绘方法,删除展点、拼贴、标编等传统的作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