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已经具备了通过航天活动来探索深空天体和空间的能力。2020年7月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了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需要对深空探测的目标天体、科学目标、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书在近地卫星技术基础上,从深空探测的特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空探测器面临的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适合航天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深空探测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ENVI4.7软件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和方法。全书共分17章,涵盖了ENVI软件概述、ENVI遥感图像处理基础、数据显示操作、遥感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矢量处理、地图制图与三维可视化、正射校正、面向对象图像特征提取、地形分析、遥感动态监测、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高光谱与光谱分析技术、波段运算与波谱运算、雷达图像处理和ENVI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按照遥感图像处理流程由浅到深逐步引导读者掌握ENVI软件操作。各个章节相对独立,读者可视个人情况进行选择阅读。
雷达遥感是遥感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可以大面积快速获取高精度地表微小形变信息,近年来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雷达遥感滑坡变形监测研究成果,兼顾基本原理、前沿发展和应用需求,由浅人深地针对不同滑坡的特点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案例,并将提取到的形变序列与影响滑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耦合分析,进一步深化了雷达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
本书介绍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方法与应用的前沿进展,介绍了如何有效处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挖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发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潜力。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基本介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征提取,包括像元形状指数、纹理、形态谱、形态学房屋指数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机器学习与分类;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包括城市变化检测、影像场景提取、目标提取与变化分析等案例。
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统称高分辨率)遥感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成为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信息服务等方面重要的空间信息源。高分辨率影像的处理,是高分辨率遥感从数据转换为信息或知识,进而服务于城 市遥感、测绘、精细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军事侦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高分辨率遥感应用服务链的核心技术之一。本书系统介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共分10章。第1章主要介绍高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成像、预处理技术、影像分类和变化检测技术。第2~6章主要介绍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波段选择和分类方法及应用。第7~10章主要介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配准、分割和变化检测方法及应用。
本书是“卫星测绘系列专著”的*册,书中针对我国资源三号卫星测绘技术总体设计问题,在介绍国内外光学测绘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我国1∶5万比例尺地形测图的需求,研究卫星立体测图的误差来源,阐述轨道、姿态、传感器畸变、影像压缩等因素对测图精度的影响,构建了立体影像仿真方法,提出满足测绘精度要求的卫星总体技术指标体系,并介绍了资源三号卫星发射后的在轨测试和总体指标实现情况。
合成孔径雷达是探测森林参数的重要手段,尤其随着极化、干涉、长波长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显示出了对森林植被垂直结构参数探测的独特优越性。本书以森林资源培育、管理以及全球变化研究等方面需求的森林参数为出发点,首先给出了森林参数的基本概念;之后,简单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础理论,以承接后续的森林参数反演;*后,以本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主,将方法论述与应用示例相结合,系统地介绍了极化、干涉、极化干涉和层析合成孔径雷达用于森林参数反演和估测的技术与方法,书中也综述了相关方面国际上主流的前沿研究动向。
本书为昆明理工大学百门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是笔者在总结测绘地理信息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及国内外测绘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全书共10章,主要包括:绪论;地面测量技术;空间测量技术;地下测量技术;地球局部形状的确定;变形监测与变形分析;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理论与技术;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的关键技术;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时空数据挖掘》主要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时间序列,系统总结主要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及挖掘方法,探索其在抽样调查、自然灾害及系统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及辅助决策功能。《地理时空数据挖掘》将分方法、工具及应用三部分。(1)方法部分探讨采用经典数据挖掘来处理空间数据,在经典数据挖掘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空间因子;考虑到空间数据具有空间关联性即空间变异性的特点,经典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处理空间数据,本部分也系统总结不同于经典方法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如何在GIS的环境中建立基于时空数据挖掘方法的辅助决策支持模型。(2)工具部分总结了主要的空间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重点探讨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如何实现时空数据挖掘的算法,如何集成多个系统组件形成有机的系统,以达到辅助决策的功能。(3)应用部分则重点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钓鱼岛地名管理、监视监测等工作的相关资料和成果,结合我国政府公布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大比例尺地形图海图、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海监定期巡航成果和其他文献资料等,编制了《中国钓鱼岛地名和监视监测图集》,对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标准名称、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岛屿构成与分布、岛屿现状、地形地貌等以图件的形式展现。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探讨全球空间信息组织中的基础问题。全书共分10章,系统阐述了全球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理论的架构体系、基本原理、数据模型及应用方法等,主要包括全球空间信息剖分组织中的框架、标识、存储、索引、表达、计算、空间关系及应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国内部全面论述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理论与方法的专著,对地球剖分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遥感与测绘科学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中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内容涵盖了作者对该领域的前瞻性思考及*研究成果,并吸收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深入浅出,可供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农、林、土地、气象、城市管理、社会经济统
本书针对复杂地形区地表地形特征、太阳辐射过程以及遥感影像的特点,从遥感影像地形校正的理论基础、地形校正模型方法及地形校正方法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分析地表特征与数字地形、辐射传输过程、遥感影像的地形效应,开展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方法总结与述评,构建考虑散射辐射和临近地表反射辐射的地形校正物理模型以及简单高效的经验模型,分析不同精度DEM对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效果的影响,并从土地遥感分类、植被参数遥感提取、地表反照率遥感反演、地表温度遥感反演、蒸散发遥感反演等方面探讨地形校正方法的应用。 本书可供遥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流域水文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广大有兴趣的应用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旨在提高测绘书籍的编辑出版质量,充分发挥测绘的学术交流平台作用,促进测绘科技进步,鼓励测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书分为两部分“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和“重庆市测绘学会2005—2006年学术论文集”两部分,全面论述了城乡建设中的现代测绘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全书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内容丰富。
本书从认识*过程开始,结合GNSS实例介绍如何建参数估计的数学模型和参数估计方法:小二乘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极大验后估计、小方差估计、线性小方差估计和和贝叶斯估计,并对以上的经典估计方法的估计特点、相互关系和适用条件进行比较和分析。
本书在对测绘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土木类、水利类各专业对测量学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较详细地介绍了基本测量工作的实践技术,着重叙述地形图的应用与建筑物测设工作的基本方法,并对新型的测绘仪器、 的现代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在新仪器方面,重点介绍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数字水准仪和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技术;在测绘数据处理方面,介绍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在地形测绘中引入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测图技术,同时介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以适应各专业现代测绘教学的需要;在施工测量章节,详细介绍各种工程施工放样技术,包括地质工程测量、拦河坝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管道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以及变形监测的基本工作,以期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测量基本
《测绘地理信息原理、方法及应用(上册)》全面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存储、传输、分析、表达和应用的原理方法与典型应用案例,密切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联学科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测绘地理信息研究应用上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该书共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从原理和方法的层面,重点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历程与展望、地理信息空间参照系、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地理空间信息的定位、信息化测绘采集与处理、三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建模、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建设、数字地图的多尺度表达、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理信息服务及新技术应用等内容。下册结合上册内容,汇集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福州、江苏等地的测绘地理信息典型应用案例,可为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相关应用工
面向大数据,本书提出数据场、云模型、地学粗空间和空间数据挖掘视角,构建空间数据挖掘金字塔,给出挖掘机理,介绍概念格,总结空间数据源,导出清理空间观测数据的选权迭代法。面向GIS数据研究空间的关联规则、分布规则、概化规则和聚类规则的挖掘,从图像数据中发现指导图像分类、特征提取、表情识别的空间知识。这些理论,在滑坡监测、车轮形变、银行选址、土地利用、人脸识别等实际领域,获得了有价值的应用成果,自主研制了空间数据挖掘原型系统GISDBMiner和RSImageMiner。
本书以实证研究为_主,全面介绍福建省海岛海岸带遥感调查研究的理论、方法、应用技术和成果。重点围绕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处理、海岛海岸带遥感专题(岸线、潮间带、土地利用、湿地、植被和地貌等)信息解译、遥感综合制图、统计成果等进行系统阐述。 全书共分13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福建省海岛海岸带的基本背景、研究现状以及高分辨率遥感调查的技术流程;第2章介绍了本恬中所用的遥感和辅助数据资料;第3章主要介绍了遥感数据和基础数据的处理过程;第4章至第l0章分别介绍了海岸线、潮问带、土地利用、植被、湿地和地貌等专题的解译标志和解译过程;第11章主要介绍了版面设计、数据准备和制图自动化等遥感制图工作;第l2章对岸线、潮间带、湿地、圭地利用、植被、地貌和岸线变迁等遥感专题信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第l3章介绍r无人机遥感
本书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所在团队十多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讨论和介绍高光谱影像处理与分析的理论和技术。全书共十二章,涉及高光谱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的背景要求、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范例。首先,分析了高光谱遥感地理环境探测的潜力,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成像机理、典型的成像光谱仪及其定标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光谱数据特点讨论了辐射和几何校正技术,以及地物光谱数据库的相关技术。接下来,重点介绍了高光谱影像地物探测的关键技术,包括光谱特征分析与匹配、统计模式分类、光谱特征选择与提取、核方法分析、混合像元分解、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融合等。后,讨论了高光谱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和设计问题。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四川省测绘工程院,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四川省同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成都地图出版社天津海事局,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衍伟,谭明建,唐翼德,何文林,谭理,李何超,兰启贵,刘政,张铁军,曹銮,谢晓辉,陈勇,邓国庆,余银普,李东辉,雷凌,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