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列举了测量学在经济建设多个领域的发展思路和实施方案,同时介绍了3S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全站仪;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建筑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现代测绘技术简介。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易教易学。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以及地图学的发展前沿。全书共五篇十章。其中,前三章为第一篇——地图基本知识,包括地图与地图学、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语言;第四和第五章为第二篇——地图类型,包括地图的两大图种,即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内容、设计与制作;第六~八章为第三篇——地图制作,包括制图综合、地图编制、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第九章为第四篇——地图应用,主要介绍地图分析与应用;第十章为第五篇——地图前沿,主要介绍地图学发展前沿与发展趋势。本书不仅力求模块化介绍地图学的理论和技术,而且针对地图符号设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编制,强调了相关软件的具体操作,使读者既能熟知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又能进行具体的地图制作实践。
本书阐述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概念、原理和主要方法,覆盖了光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本书以图像的获取和存储、图像统计和描述、图像显示、图像校正、图像变换、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图像分类和遥感信息提取为纲,以 理论-方法-应用 为目,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本教材内容共9篇,每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类功能或一种数据结构;篇中分章,每章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练习,除了通用的查询、显示、分析,还包括数据输入、编辑、维护,使初学者通过循序渐进式的练习掌握GIS基本功能、数据类型,对GIS产生兴趣,进而理解GIS原理。所有练习均采用ESRI公司的软件ArcGIS10.1forDesktop的中文界面,有专门的练习数据相配套,并附带试用版软件。本教材内容涉及空间、属性信息查询,专题地图显示,属性数据管理,地图布局,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校正、转换,空间插值,考虑成本的空间距离,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邻域分析,空间统计,不规则三角网、三维多面体的生成,视线、视域分析,网络分析,地图注记,制图综合,基于元数据的搜索和维护及模型构建器等,涉及GIS各种数据模型、处理功能,并有综合练习帮助学习
本书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GLONASS、GALILEO、BDS等)的组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地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和卫星轨道坐标系,瞬时坐标系和协议坐标系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各种时间系统及其转换方法,GNSS卫星运动理论基础,卫星在轨位置计算等理论与方法。本书还介绍了GPS、GLONASS和BDS卫星导航电文的结构和卫星信号的特点;GNSS静态定位原理和误差特点,包括单点定位、相对定位、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定位;GNSS的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法;GNSS实时动态定位和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本书针对GNSS在大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介绍了GNSS控制网设计方法、外业测量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本标准起草规则依据GB/T1.1—2009。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平、谢露蓉、陈卫平、刘云峰、许兰州、张勤、肖学年、蒋大鹏、张坤、张志艺、程勉志。
本书独创的图(表)文对开参照的笔记形式,纲举目张,更易于理解、查阅和注释。 本书深入浅出,内容简明扼要而又全面系统地涵盖了遥感理论、技术与应用的各个方面,并融合了当前*的研究成果,充分反映了目前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开发所取得的进步,特别是日本和亚太地区的技术前沿。 本书所采用的层层递进式的知识展布方式,使得其既可以作为遥感专业学生的教材或自学用书,又可作为遥感专业研究人员随时翻阅的笔记资料和参考工具书,还可作为相关管理人员与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全面了解遥感的高级科普读物,从而满足不同知识层次上读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GB/T 1.1—2009。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权、张胜书、曾衍伟、唐翼德、李见阳、李东辉、华劫、王辉、李冲、余银普。
本书在系统归纳无人机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目标定位与跟踪、测绘成图、应急快速成图、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重建和空中全景监测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在系统归纳无人机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目标定位与跟踪、测绘成图、应急快速成图、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重建和空中全景监测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适合遥感、测绘、环境监测、军事等相关领域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的主旨是让读者掌握IDL语言编程方法,并灵活应用到具体的遥感问题中去。书中以IDL8.2为基础,系统介绍IDL编程语言及其在遥感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全书共9章,涵盖IDL语言概述、IDL语法基础、IDL编程基础、数据的读写操作、图形绘制、图像处理、随机数、统计与插值、IDL与ENVI结合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大量的IDL遥感应用实例。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概论》共8章,内容主要针对网格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概论》首先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网络与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网格与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基本概念、联系与区别,应用领域等问题谈起,着重介绍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网格服务的总体设计、各类网格服务的具体实现技术、分布异构地理信息系统网格化集成技术,并介绍了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原型的具体实现,后介绍了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展望。
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地理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视的表示形式,以提升人类地理空间认知能力。这是一个心智过程,成为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热点。本书全面介绍了概论、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基础理论、计算机可视化环境、图形可视化基本算法、图形映射变换和图形开窗与裁剪,论述了点状地物、线状地物、面状地物数据可视化和专题地理数据可视化的方法,详细讨论了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和地理时空数据动态可视化,最后介绍了图形交互技术与用户界面和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设计。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RS)的技术基础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它是卫星定位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卫星定位技术应用的扩展和深化。本书旨在为推动CORS的发展而献出微力。它介绍了CORS的基础知识,收集了当前有关CORS的较新资料,全面阐述了CORS的特点和建设与应用。 全书共16章,每章都拟有小结和思考题,内容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概论、GPS差分技术、CORS的发展与应用、CORS体系结构、CORS数据中心的建设、CORS参考站建设、CORSS通信系统的建设、坐标联测和系统测试、CORS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网络RTK和网络RTD作业、事后差分和数据处理、CORS服务系统、北部湾经济区CORS建设。 本书观点前瞩、面向应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于实用,以CORS的发展与应用为主线,涵盖了CORS工程全过程、全方位的内容。 本书可供各级空间信息技术相关职能机
《测量学原理与方法(Survey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英文版)》主要研究如何测定和记录地面点的位置、高程,以及如何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测量学原理与方法(Survey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英文版)》分为两部分:传统测量学原理和当代测量学原理。**部分论述运用传统仪器进行测量工作的技术和手段;第二部分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摄影测量等的基本原理。 形式上,《测量学原理与方法(Survey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英文版)》全文以英文撰写;内容上,尽量吸收国外同行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力求思想的“国际性”,但在具体方法的应用上又以我国的标准、规范为依据,以便国内读者的使用。
全书首先系统地对表面形貌测量仪器的发展进行了综述,然后从原理、结构、信号处理、软件设计等方面论述了基于微恒力位移传感器的表面形貌测量系统、基于激光聚焦伺服式传感器的轮廓仪、基于激光干涉测量的轮廓仪等三种表面形貌测量仪器,后论述了表面形貌测量仪器的关键部件——运动工作台。全书力求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本科生、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及教师的参考书,亦可供工矿企业从事仪器开发、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一书从微波信号的产生、微波信号的特性分析、微波网络和阻抗参数的测量,以及天线的辐射特性参数的测量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微波测量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11章,内容涉及微波测量的意义和特点、数字调制信号源、矢量信号分析仪、微波信号特性测试、微波信号源、微波信号频率测量、微波信号的功率测量、微波信号频谱分析、微波噪声测量、微波网络散射参数测量、微波电路测量、微波阻抗与网络参数、天线测量、微波电缆及连接器等。
本教材共十一章。章至第五章介绍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第六章、第七章介绍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第八章数字化测图,重点介绍应用全站仪和GPS及RTK进行地形点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应用数-7化测图软件CASS9·1进行地形图的编绘及地形图的分幅与输出。第九章介绍地形图的阅读与应用。第十章介绍地籍测量。第十一章介绍施212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工程测量(包括公路测量、渠道测量、管道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及水利工程测量等)。 全书有理论,有实例,资料新颖,内容丰富,适于测绘工程、水利22_程、土木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森林资源、交通运输、环境生态类专业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工程测量的技术人
《测量与地图》主要介绍测量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主要应用,、全书共分五部分,十三章,,绪论介绍了测量与地图的历史及发展。编(至三章)为地图概论,包括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语言,,第二编(第四至八章)为普通测量,内容包括测量的基本知识,距离测量与直线定线,角度测量,高程测量,测量误差理论,,第三编(第九至十章)为地图测绘,内容包括测量成图和地形图应用,、第四编(第十一至十三章)为地图设计与编绘,内容包括普通地图的设计,专题地图的设计,地图编绘生产。 《测量与地图》可作为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科学、房地产经营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适合地学相关专业的生产、-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武汉大学组织、五位院士领衔编写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公共专业基础课通用教材。该书简明介绍了当代测绘学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和*技术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全书共十一章,包括了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工程测量、海洋测绘、空间定位与导航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以及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测绘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学习专业知识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