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系统阐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汇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采用理论验证、实验分析与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系统阐述SAR成像基本原理、SAR参考框架与投影转换方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原理、SAR影像配准方法、参考椭球面相位计算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与质量评价、相位解缠原理与方法、In SAR地形三维重建方法和In SAR形变探测方法,最后,综合介绍In SAR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本书所陈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书主要介绍四元数基本理论及其在摄影测量定位中的应用技术与方法。内容包括与平移和旋转密切相关的若干数学预备知识、四元数代数基本理论、基于四元数的经典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体系、空间后方交会抗差估计理论和方法、四元数外方位元素建模、基于四元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成像几何模型及其求解、星历姿态数据支持的四元数集成传感器定向、基于四元数的遥感影像立体定位和多传感器卫星影像四元数区域网平差。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遥感数据不断涌现。遥感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平台的出现为海量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彻底改变了传统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运算效率,使得全球尺度的快速分析和应用成为可能。作为国内首次对遥感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和实践进行详细介绍的专著,本书重点以当前方兴未艾的谷歌云计算平台为例,为遥感云计算的应用提供指南和应用案例。 本书聚焦遥感云计算的科学和技术前沿,从理论与基础、实践与简明教程、经典应用案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介绍遥感大数据和遥感云计算的背景、基本概念与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遥感云计算平台的应用编程实践,然后列举了遥感云计算在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及生态学应用的最新研究案例,最后介绍了当前可用的国内外主要卫星数
三维实景反映了空间地物及自然环境的原貌,它既包含所要关注的目标地物信息,又可以涵盖与之相关的各种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本书系统介绍了虚拟现实型三维实景、全景影像型三维实景和增强现实型三维实景的发展与应用,使读者对三维实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同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三维实景系统的开发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展现了三维实景技术在市政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探索》主要介绍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和方法,包括静校正的一般概念、初至拾取方法、折射波静校正、反射波静校正以及转换波资料的静校正;另外还介绍目前静校正方法中地表一致性假设存在的问题,并叙述波动方程延拓静校正方法。
本书根据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要求,从卫星云图的本质特性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交叉互补的研究思路,将稀疏表示思想引入卫星云图处理,并针对卫星云图的模糊性,采用不确定性理论及机器学习法,开展了卫星云图降噪、多通道云图融合、卫星云图超分辨率、云类识别、云图检索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并拓展稀疏表示理论及模糊支持向量机的实际应用价值。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是以地球剖分网格为基础,通过建立空间数据与其所对应的地球剖分网格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集装箱”模式的空间信息网格化编目、存储与检索,从而提高多源空间信息的整合和综合管理能力。本书围绕空间信息数据库剖分存储与检索体系,系统论述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的概念与定义、时空编码、体系架构、存储结构、索引模型、时空关系计算、查询策略、时空引擎,展望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与时空引擎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已经具备了通过航天活动来探索深空天体和空间的能力。2020年7月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了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需要对深空探测的目标天体、科学目标、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书在近地卫星技术基础上,从深空探测的特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空探测器面临的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适合航天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深空探测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总结作者近十五年来的相关教学与科研成果,构建了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以期推动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在我国的大型结构与工程及先进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全书共分11章。第1章对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第2章全面系统地论述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第3章介绍数字相机与近景摄影。第4章介绍图像特征的提取、定位与识别。第5章与第6章分别介绍数字相机系统的内、外部参数标定。第7章介绍同名像点自动匹配。第8章介绍测量误差分析与精度估计。第9章介绍工业摄影测量系统设备校准。第10章介绍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应用实例。第11章介绍其他基于图像的测量技术与应用。全书理论体系完整,试验充分、联系实际应用,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当代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技术水平。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ENVI4.7软件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和方法。全书共分17章,涵盖了ENVI软件概述、ENVI遥感图像处理基础、数据显示操作、遥感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矢量处理、地图制图与三维可视化、正射校正、面向对象图像特征提取、地形分析、遥感动态监测、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高光谱与光谱分析技术、波段运算与波谱运算、雷达图像处理和ENVI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按照遥感图像处理流程由浅到深逐步引导读者掌握ENVI软件操作。各个章节相对独立,读者可视个人情况进行选择阅读。
本书将全面展示作者基于分形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遥感地表参数尺度转换研究的内容。上篇对常用的遥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进行分析对比,并进一步提出小波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结合该算法进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建筑物专题提取实验。下篇从模型构建、遥感影像特性对模型构建*合理尺度层级确定的影响分析、模型应用验证三个方面对基于分形方法的NDVI连续空间升尺度转换模型构建进行系统研究;对基于分形方法进行NDVI降尺度转换模型构建、NDVI等遥感地表参数时空尺度转换耦合模型构建进行进一步阐述。在展望部分,本书从三个方面对未来“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定量遥感结合研究”的发展新趋势进行初步阐述。
本书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年会论文集,连续9年出版。本书为近一年国内关于卫星导航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是卫星导航领域尤其是北斗芯片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总结,反映了本年度会议主题 星参北斗 位联世界 ,内容涉及技术发展、位置服务、北斗产业化、CORS建设与高精度应用、移动互联、导航运营商、智能车联、金融投资、行业应用等,介绍了大量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观念、体制机制以及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系统等。 本书作为卫星导航年会资料的一部分,测绘人员可以作为资料书,同时适合各行与导航有关的研究人员参阅。
本书从航天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航天摄影测量工程实践的经验,系统地介绍了航天光学卫星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内容涵盖了摄影测量基本理论、光学卫星摄影测量工程系统、光学影像预处理、相机参数在轨标定以及光学影像高精度定位等内容。
本标准是对GB/T 14950—1994《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的修订。本标准与GB/T 1495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对标准的格式进行了修改; ——删除了全数字摄影测量、全数字化测图、摄影测量内插、数据编辑4条术语; ——增加了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激光遥感、雷达导航、动态GPS摄影站定位、数字线划图等46条术语; ——修改了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航天摄影、卫星摄影等60余条术语及定义; ——修改了原标准中的错误。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四川省测绘工程院,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四川省同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成都地图出版社天津海事局,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衍伟,谭明建,唐翼德,何文林,谭理,李何超,兰启贵,刘政,张铁军,曹銮,谢晓辉,陈勇,邓国庆,余银普,李东辉,雷凌,陈华。
本书针对复杂地形区地表地形特征、太阳辐射过程以及遥感影像的特点,从遥感影像地形校正的理论基础、地形校正模型方法及地形校正方法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分析地表特征与数字地形、辐射传输过程、遥感影像的地形效应,开展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方法总结与述评,构建考虑散射辐射和临近地表反射辐射的地形校正物理模型以及简单高效的经验模型,分析不同精度DEM对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效果的影响,并从土地遥感分类、植被参数遥感提取、地表反照率遥感反演、地表温度遥感反演、蒸散发遥感反演等方面探讨地形校正方法的应用。 本书可供遥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流域水文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广大有兴趣的应用人员阅读参考。
精准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而以卫星导航为首的空间信息技术又是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渗透应用到精准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本书结合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应用案例,以及著者的*实践,论述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以及GNSS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GNSS应用基础设施、农机管理调度技术与应用、变量作业控制技术与应用、农业高精度作业技术与应用和海洋渔业监控管理应用。本书突出典型性、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性,除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外,其大部分内容均为著者的亲身实践和首次发表。
本书基于作者近期将其擅长领域与众源地理数据相结合所得的一系列研究经验和成果,从数据获取、质量分析评价、特点规律分析、跨领域交叉应用、共享及可视化等多个角度切入,系统地叙述了众源地理数据(尤其是道路数据)及其分析应用。本书共分8章。第1章从众源地理数据的概念、来源及特点引入全书,第2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采集和获取的方法和特点,第3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质量分析的框架和方法,第4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道路网演化规律及志愿者绘图行为方面的研究,第5、6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道路提取和更新中的应用和方法,第7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交通信息提取、城市规划、人类行为学等领域的交叉应用,第8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的共享平台建设及一些可视化成果。
北斗走过2013应用元年之后,更加有效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北斗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是国家战略,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在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安全和国防建设对我国自主时空信息的需求巨大而迫切。各地、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界、相关应用领域对北斗应用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产业前景有着深刻的认识,应用北斗的热情高涨,北斗在交通运输、海洋应用、能源管理、测绘、位置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和应急救灾等领域正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迎合这个如火如荼的产业态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要求组建了中国位置网服务联盟,并专门筹建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工程研究院,抢先获批了北斗位置服务有限公司,体现
本书首先介绍了遥感图像数据源及特性,之后各章分两部分内容: 第2章至第7章主要探讨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校正和配准、增强、变换等,第8章至第12章主要探讨遥感图像处理的应用技术和方法,包括监督/非监督分类、特征减少、多源图像分析处理等。该书以易于读者理解和应用为宗旨,在侧重不同处理技术和方法的同时,充分结合了当前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新版本在内容修订、材料补充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图像及相关处理结果,更易于读者理解。
本书以地面激光雷达扫描获取的古建筑散乱点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平面、柱面、球面等规则几何面为基准面生成不规则则三角网,深度图像来存储表达点云数据的整体解决思路。针对点云数据的邻域搜索,提出了一种新的MutiGrid-Kd树高效索引。重点研究了如何自动分割散乱点云数据,提取平面、柱面等基准面,提出了一整套包括高斯映射,曲率映射,聚类分析,预定义模型等分割的解决方案,能较好的克服古建筑点云数据数据量大,噪声多等问题,并且在分割的同时能够提取出点云特征,一体化完成点云的分割及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