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1章介绍了地震学研究概况。地震学以弹性力学为基础,第2章对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做一简单回忆,第3章则根据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得到一维和三维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动方程,探讨方程中各参数与地震震相的关系、地震震相的性质。第4章根据第3章地震波动方程的描述,研究平层介质中的地震波在地球表面、地球内部平层界面的反射、透射系数,根据传播因子矩阵与反射透射系数矩阵计算从震源到台站传播效应的理论地震图的基本原理;第5章,地震面波与地球自由振荡,论述地震面波类型和特点、频散方程及其观测,作为驻波的地球自由振荡振型和观测;第6章首先根据地震波动方程得到地震波传播可以看作射线的条件,然后研究平层介质射线理论的地震波走时和震中距的计算;作为远距离观测地震波,第7章介绍球层介质中射线形状、地震波走时和
本书以 认识珠峰 科考珠峰 攀登珠峰 测量珠峰 保护珠峰 五个篇章,全景呈现珠峰的壮美与神奇,再现了珠峰历次科学考察、登山、高程测量的艰辛历程,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可以增进人们对珠峰及青藏高原的认知、推进地球第三极保护。书中首度系统展示了我国6次珠峰地区大型综合科考、2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成果;详细绘制了18条人类成功登顶珠峰路线,解读了从北坡登顶珠峰的路线及营地,沉浸式呈现攀登珠峰全过程;讲述了珠峰高程数字的故事,介绍了中国制造的首次登顶珠峰的测量仪器及原理。采用大幅面超长拉页等新颖独特的装帧设计,以大量摄影图片、手绘插图、专业地图及信息图表,以及音频、视频、VR三维地图融媒体延伸阅读,为读者带来一场珠峰知识盛宴和全新的阅读体验。希望通过本书,共同感受地
本书详细介绍地球物理反演的正则化求解方法及该方法在线性和非线性地球物理反演中不同形式的应用,是原著作者在地球物理反演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今国际上地球物理反演的前沿问题。
本书系统介绍了日地空间环境中诸如太阳耀斑、太阳高能粒子、日冕物质抛射等基本的空间天气现象和变化特性,并深入解释了与之相关的太阳物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磁层物理、电离层物理、中高层大气物理的基本原理,继而进一步讨论了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对电波传播、航天装备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
我国国土面积近 2 / 3 区域为高山、 沙漠、 湖泊沼泽、 森林覆盖区,给地面地球物理探测带来极大困难。 航空地球物理,特别是航空电磁探测技术是在这些区域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的有效手段。 国外航空电磁经过逾 50年的发展已成为非常成熟的探测技术,部分国家已实现国土面积全覆盖。我国自 20 世纪末开始,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研发基于固定翼和直升机平台的航空电磁探测装备,虽经多年技术攻关,关键技术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尚没有能够形成生产力的探测设备及配套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 《航空电磁理论与勘查技术》基于作者在国外多年从事航空电磁探测技术和装备研发的经验,瞄准国际***的航空电磁探测技术,详细阐述航空电磁正反演理论、 关键技术、 装备发展现状、 数据处理和解释及航空电磁勘查技术在能源资源、 环境工程、 地下水和
本书是关于大洋中气候变化有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专著,其中包括:海水热力学、等密度层分析和海洋中的气候变化。传统的海水热力学分析是基于温盐图,本书用位密度和新引进的位涩度构建了一个新的正交曲线坐标。这个新的密涩图是一个距离空间,因此,点与点,点集与点集之间中可以严格地定义距离。海洋学中传统的等密度面分析法进而推广到等密度层分析法,海洋中的气候变化可以分解为起伏、拉伸和变涩模态。本书为海洋中的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一整套的分析工具,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科研工作者参考。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发生在日地空间(日球层和磁层)中的各种物理过程及其基本理论、探测结果和研究方法,全书分为上册、下册。《BR》上册简要介绍日球层的主要物理过程,包括太阳大气、太阳风、行星际激波和行星际空间中的高能粒子、地球弓形激波、地球磁层形成以及太阳风与其他行星、彗星、月球以及银河风的相互作用。《BR》下册介绍磁层中的主要物理过程,包括磁层等离子体和高能粒子、磁层中的波动、磁层亚暴和磁暴,以及日地相关现象和空间等离子体的理论描述。《BR》
本书从光量子这一基本概念入手,全面介绍了当前生命科学中的各种光生物现象(如光合作用、结构色、视觉等)和重要光学技术(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多光子成像、光遗传学等),尤其重点介绍了色觉、单光子视觉、视信号转导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视觉过程的光物理特征。书中主体部分注重定性论述,辅以简单定量计算,使一般读者都容易领会基本物理图像;书中进阶部分则对光量子的物理理论给予了 要介绍,供具备较好数学基础、希望对光的本性有更深刻了解的读者参考。
本书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水油气近海底重磁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项目(2016YFC0303000)研究成果和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主要描述了研制水下动态重力测量和水下三分量磁力测量的设备系统,探索水下重磁测量的技术体系,建立水下重磁理论,利用近海底的重力测量和三分量磁力测量成果构建区域的三维立体重磁场,可以解决深水及复杂油气构造、超深水和极地等环境下油气勘探与开发等问题。本书不但能够提供认识海洋的地球物理依据,获得海洋地球物理环境中重力场、磁场的基础数据,而且为海洋地质研究、深水及复杂油气构造环境下的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探测手段和成果。
本书根据对天津及邻近地区活动断层高分辨率航卫像片解译、地球化学探测、浅层地震勘探与准确定位、水上地震地层探测、电阻率CT法探测、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等大量活动断层探测和鉴定科研工作,建立天津地区新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剖面,重新确定天津断裂和沧东断裂的空间位置、延伸长度、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对天津断裂、沧东断裂的活动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天然地震层析成像、航磁、重力联合反演、大地电磁测深、深地震宽角度反射/折射探测等,对天津断裂、沧东断裂进行地震危险性定量评价,划分断层未来发生地震的危险区段和潜在震级,计算发震概率和地震复发时间;利用基于统计学的格林函数合成法与三维有限差分方法结合的混合计算方法的地震动评价体系,在建立三维震源模型和地下速度结构模型基础上,评估天津断裂、沧东断裂的地
《地球化学》是一部地球化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教材,力图反映近年来本学科取得的新进展,提供外有关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资料和成果。 《地球化学》除绪论外,共分十三章,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部分阐述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宇宙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地球各个层圈的结构与组成;晶体化学和热力学基本原理;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有机地球化学以及水溶液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第二部分详细地论述了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问题。重点讨论了在风化、沉积、成岩、变质和岩浆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分布、迁移、集中和分散的规律,以及元素和同位素对示踪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应用。第三部分介绍了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问题。每章均附有习题和参考文献,书末列有地球化学名词索引,以便读者自学或进一
高密度三维地霣技术是伴随地震装备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地震新技术,具有全数字、超多道、单点、高空间采样率、海量数据等显著特点,通过加大空间域、时间域的数据采集密度,增加目的层有效覆盖次数,提高速度分析精度,便于室内灵活有效地进行资料处理,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提升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及保真度,促进勘探开发技术向特高精度发展,对小断块、薄储层、小砂体、小尺度孔洞的识别以及精细油藏描述具有重要意义。《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以高密度地震技术为基础,阐述了高密度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包括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基础、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高密度维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并以胜利油田罗家地区为例,详细地介绍了高密度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和应用。可供从事石油地震、地震勘探及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全书立体呈现了地球上庞大的地理实体——海洋的全景:从海洋的起源、演化,到海岸、海山、海岛、洋底、洋流、潮汐、气候现象、纷繁多样的海洋生物,以及世界海洋的地貌图集。同时,本书配有近5000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清照片和彩图,包括卫星图及绘图,栩栩如生地展现不同海洋事物的鲜明特征,将自然界的神奇与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具科学和美学价值
本书综合海洋地球物理、海底构造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学科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强调海洋地球物理与海底构造学之间的学科交叉,系统地介绍了海洋地球物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技术,厘定了海底构造和地球物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点,论述了海底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动力学过程。
承继成等编著的这本《地球科学方法探索》覆盖 了地质、地理、海洋、气象、水文、生态与环境等分 支领域方法的共 性部分,包括科学思想方法论及方法体系等核心内容 。在科学方法论方面,本书 提出了“三不论”与“对立并存”观点,在地球科学 理论方面提出了“地球系统新 论”及其特征,并将地球科学与有关高新技术相融合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前瞻性 和实用性,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地球科学方法探索》可供地质、地理、气象气 候、海洋、水文测绘、生态与环境等地球科学领 域相关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间定格在西蜀大地的废墟之上,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一时间,地动山摇、家园坍塌、同胞遇难、举国同悲!一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旧年,往昔的伤痛已成为今天的历史被写进文献,人性的坚强因为沉淀而历久弥新。值得庆幸的是,面对灾难人们反躬自省,灾后重建获得理性回归……这一切正在成为我们这个社会鲜明的特征。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汶川案例》丛书,是城市工作者对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全过程进行梳理、总结与反思的成果。
本辞典以《地质辞典》为基础修订、扩编而成。共收录词目36000余条,760余万字,分基础学科卷和应用学科卷两卷出版。本辞典所收词目基本包括了与地学有关的自然科学名词,以词条的形式介绍其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的数据,兼顾了专业需求与科学普及。同时,在词条后附有英文名词或词组,使本辞典具有一定简明汉英地质词典的功能。 本卷为基础学科卷,收录词目18000余条,380余万字,包括地球、宇宙、天体地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学、气象学、自然地理学、外动力地质学、地貌学、岩溶地质学、土壤学、黄土地质学、冰川地质学、陆地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结晶学、矿物学、火成岩石学、沉积学与沉积岩石学、变质岩石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地史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古地理学、区域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
本书详细介绍了地球物理电磁法勘探理论方法与应用,是原著作者多年来在电磁场理论与技术上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今国际上电磁法勘探的前沿问题。
力学(上册)(第2版)---物理学大题典1 定价 109.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中国)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开本 16 作者 强元棨 程稼夫 张鹏飞 页数 747 ISBN编码 9787030583475 内容介绍 物理学大题典 是一套大型工具性、综合性物理题解丛书。丛书内容涵盖综合性大学本科物理课程内容:从普通物理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近代物理到 四大力学 ,以及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激光物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等。内容新颖、注重物理、注重学科交叉、注重与科研结合。 《力学(第#版)》上册共8章,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与质点系动力学、振动和波、有心运动、刚体运动学和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内容。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章 质点运动学 1 1.1 速度、加速度、
西姆、培根*的《地震振幅解释与应用》包括地 震解释模型、解释性处理、地震子波、岩石物理、 Av0分析、地震反演及应用实例等内容。作者通过总 结前人及自己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地震解释的基本原 理.为地震振幅解释和分析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流程。 通过实例分析,深入浅出地指导解释工作。 本书理论阐述清楚易懂,技术方法新颖可靠,实 例典型,地质分析透彻。书中介绍的内容在理论和方 法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因此,该书 既可作为从事地质、地球物理、岩石物理等相关专业 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石油高等院校研究生的 参考书。
《海陆的起源》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开创地球学史上新纪元的经典论著。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今日的美洲、非洲、亚洲、欧洲、澳洲及南极地区大陆在古生代时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破裂成了数个板块,从而导致离极漂移和向西漂移的出现,逐渐形成当今世界的大洲、岛屿和海洋的分布格局。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次生地质灾害,其中仅大型、特大型滑坡就达数百处。与通常重力环境下形成的滑坡相比,强震诱发的大型滑坡在形态特征、动力特性以及成因机理等各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别。因此,紧紧抓住汶川地震这千年一遇的极震事件,通过对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解剖,对探索和揭示强震条件下大型滑坡的动力特征与成因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选取汶川地震诱发的18个规模相对较大(一般大于100万m3)、具有典型特征和代表性的滑坡作为典型实例,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工程测绘和勘探,以及室内分析等手段,对各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和成因机理进行了较系统地描述、分析和评价,并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对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动力过程、运动特性及成因模式进行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