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等编著的《流域水文学》共9章。绪论、、二章为水文学基本原理部分,主要阐述水文循环基本过程、影响因素等。第四章为产汇流基本知识部分,主要从成因分析角度阐述产流机制、产流模式、产流计算、汇流计算。第五章为设计径流计算部分,主要从水文统计角度,利用水文频率计算确定设计年径流量,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和由降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方法,介绍小流域设计洪水方法。第三、六、七、八章为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与估算部分,主要介绍通过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获取径流泥沙资料的基本方法,借助流域水文模型对水文规律进行模拟,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水文状态作出定性和定量的预测,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书后附有思考题,以巩固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流域水文学》主要是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地球物理学北戴河教学实习指导书》是在原电法教研室、磁法教研室教师们30多年从事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应用地球物理系、固体地球物理系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经各位教师的辛勤劳动编著而成,它是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实习体系构建”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设备处资助完成的项目。
《我的套百科全书:海洋生命》告诉我们在地球的表面,约有71%的表面积被海水所覆盖。在这广阔无际的海洋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命:千奇百怪的鱼、千姿百态的海兽、五彩斑斓的海贝、长寿的海龟、爱筑礁的珊瑚、五颜六色的海星、像植物的海葵,以及海面上自由飞翔的海鸟等等,真是数不胜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秘密,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洋,探索海洋生命的奥秘吧。
本书的基本目的是使读者了解数字化地震台站维护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数据采集基本原理,掌握相关设备的原理、使用、维护、操作等技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基本内容包括:数字化基础知识、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地震台站集成技术等。
在防震减灾活动中,除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必要技能之外,公众对政府及专业部门的方针战略和政策措施的理解也非常重要。本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一方面介绍了一些与地震有关的科学问题,一方面嵌入了许多已经颁布的地震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重要条文内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大家,期望能对非专业人士深化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有所助益。
本书介绍了非线性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地学诸学科(地理、地质、气象、环境、生态等)研究中的应用。内容涉及稳定性理论、分岔理论、突变理论、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有关的应用绝大部分都是作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有关*科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本书内容全面,论述透彻,方法严谨,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易于掌握和应用,适合地学类各科学科、各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非线性理论应用的科技工作者。也可作为地学类各学科的研究生和教师的教学、科研参考书和工具书。
本书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二:《山区村镇地质灾害与工程防治技术研发》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山区村镇地质灾害,以村镇区域为对象,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示,揭示了山区村镇地质灾害的类型、识别方法、防治措施、预测预报手段以及村镇选址建设的基本规则。 本书可作为山区村镇政府、居民和相关技术人员普及地质灾害知识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灾害管理、村镇规划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选择了易为人们理解的指标体系,采用了数字地图和高分辨遥感数据等先进技术,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从而使该方法很容易为决策者所理解和接受。联合国环境署和联合国人民规划署(前联合国人居中)将以洞庭湖研究案例为基础,对上述方法加以完善,并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加以运用。这本书提出的方法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其他类似情形的国家、特别是亚洲的国家也有一定应用价值。
本书是北京大学本科生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地震概论的教材,是介绍和研究地震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的,共分十章。章介绍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发展简史;第二章研究地震波的类型及其性质;第三章叙述地震波传播理论;第四章介绍地球内部的结构;第五章研究地震发震的机理;第六章讲述地震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方法;第七章论述地震预报的进展情况以及临阵逃生技巧;第八章重点介绍宏观地震调查、烈度以及工程地震学方面的内容;第九章叙述勘探地震学方法;第十章介绍由地震引发的海啸的机制以及如何减轻海啸灾害。 本书是针对非地震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通俗易懂,把地震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介绍得系统而全面,对提高读者自身的自然科学修养大有裨益。同时也是一本相近学科甚至是专业地震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地震学新进
本书针对复杂地区地震勘探数据特点和要求的一些特殊性,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特别是作者多年来通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相关部委的研究项目,与大庆油田、吉林油田、中原油田等单位合作,开展了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及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并及时引进了计算数学中的一些先进算法,开发了有实际效果的应用技术软件。 全书共4章。第1章系统地研究了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相关技术,针对*干扰波的特点,开发了二维多级中值滤波技术;针对面波的特点开发了自适应网格滤波器、非线性拉东变换、二维小波变换技术,以及相应的静校正技术、叠前去噪技术、速度分析及多次波压制等方法。第2章研究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相关处理技术,主要开发了复数道分析、小波变换、谱相关分析、球面扩散补偿与吸收补偿等技术。第3章针
《水中痕量铜、锌、镉、铅的测定——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在国内外分析技术调研基础上,根据水利行业的特点和水利系统水环境监测发展的实际情况而编制的。现将有关具体问题说明如下: 本标准在技术上遵循的规范为: ——SL01-97《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GB1.4-88《标准化工作导则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 本标准包括的主要内容: ——如何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把采样、富集、洗脱等过程连在一起,组成在线预富集分析系统; ——如何消除干扰; ——如何选择试剂、实验用水和配置各类溶液; ——如何绘制标准曲线; ——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条件作了详细规定; ——对水样的预处理作了详细规定。
《寒区水资源研究》系“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该会议是由黑龙江大学发起并主办的寒区水利研究会议,其目的在于为全国寒区水利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寒区水利领域的合作,展示寒区水利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宣传寒区水利工作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成就。 首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共有39家相关研究机构的124名研究人员参加,共收到会议论文107篇。会议研讨内容涉及寒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寒区水文模拟、寒区农业水利、寒区水工灾害及其防治、寒区水质工程试验、东北地区国际河流开发等,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广大水利工作者在寒区水资源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当前我国寒区水文研究领域的*成就。
本书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淮北平原变化环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水利工程、经济社会发展)下降雨、蒸散发、土壤水、地下水、径流等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变化环境下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规律和动力耦合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计算方法、公式和水文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先后研究完成了多项应用成果,并将实验研究成果应用于水文模拟预报、水资源评价及相关领域,拓展了水文实验成果在水资源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空间。 本书是针对淮北平原区全面系统的水文水资源科学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专著,适合全国广大水文水资源科技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在自然科学中,地理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学科,它囊括了我们脚下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表面、覆盖地球的大气层,还有遥远的宇宙。此外还包括地震、火山、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每天的天气等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 这本书就是面向这样的朋友,总结了一些需要了解的地理相关知识。尤其是认为地理很无聊的朋友,请要阅读这本书,它可以向你展示动人的、有活力的地理学散发的魅力。
本书是一本关于地球科学的入门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表层的固体环境、地球表层的流体环境、地球表层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及地图和数字地球。全书既注重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同时强调与实践的关联性,注重突出当今地球面临的各种主要问题。教材还特别注重可读性,力求做到文字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经典和学术热点、学术前沿的结合,注重渗透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以及圈层相互作用的理论。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各类师范院校相关专业本专科生的教材。
GB/T17418((地球化学样品中贵金属分析方法》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 第2部分:铂量和铑量的测定 硫脲富集一催化极谱法; 第3部分:钯量的测定 硫脲富集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铱量的测定 硫脲富集一催化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钌量和锇量的测定 蒸馏分离一催化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铂量、钯量和金量的测定 火试金富集一发射光谱法; 第7部分:铂族元素的测定 镍锍试金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本部分为GB/T 17418的第5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7418.5-1998《地球化学样品中贵金属分析方法 蒸馏分离一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钌量和锇量》。 本部分与GB/T 17418.5-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警告; 明确了以质量分数表示测定范围; 仪器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