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地球物理大地测量联合反演模型辨识与确定,基于位错模式的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反演方法,基于粘弹体的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反演方法以及地球物理大地测量联合反演地壳应变应力场方法。体现了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交叉特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作为地球物理学专业、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相关领域及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科学家 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天才?不苟言笑?不是在认真地做研究就是在严谨地做实验? 这些对科学家的想象或许都没错,但除此之外呢?每一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故事。快乐的童年,悲惨的童年;顺遂的求学,坎坷的求学;受同侪推崇,与同行结仇 他们怎么成长、怎么恋爱、怎么发现那些改变人类世界的知识、怎么实践他们生命中的热情、怎么面对研究之路的毁誉和孤寂 本书将呈现每位科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独特的样貌,并以他们为榫卯,连接起人类不断探索的故事。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G19990436)的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内容是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的研发与集成。全书共分10章。章介绍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二章探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阐述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相关支撑技术;第四章介绍了自主开发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系统HIMS的结构和功能;第五章至第七章介绍了自主开发的三种时空民度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第八章和第九章介绍了国外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黄河流域的应用;第十章对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子分布式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本书重在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结合,在流域水循环分布式模拟研究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可供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地球科学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
《我的套百科全书:海洋生命》告诉我们在地球的表面,约有71%的表面积被海水所覆盖。在这广阔无际的海洋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命:千奇百怪的鱼、千姿百态的海兽、五彩斑斓的海贝、长寿的海龟、爱筑礁的珊瑚、五颜六色的海星、像植物的海葵,以及海面上自由飞翔的海鸟等等,真是数不胜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秘密,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洋,探索海洋生命的奥秘吧。
GB/T17418((地球化学样品中贵金属分析方法》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 第2部分:铂量和铑量的测定 硫脲富集一催化极谱法; 第3部分:钯量的测定 硫脲富集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铱量的测定 硫脲富集一催化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钌量和锇量的测定 蒸馏分离一催化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铂量、钯量和金量的测定 火试金富集一发射光谱法; 第7部分:铂族元素的测定 镍锍试金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本部分为GB/T 17418的第5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7418.5-1998《地球化学样品中贵金属分析方法 蒸馏分离一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钌量和锇量》。 本部分与GB/T 17418.5-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警告; 明确了以质量分数表示测定范围; 仪器中增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在地球物理学中广泛应用的线性反演理论及正在兴起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全书共分五章:章线性反演理论概论;第二章参数化模型的小长度解;第三章广义反演法;第四章Backus-Gilbert反演理论;第五章非线性反演方法。前四章属线性反演理论,第五章简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一些非线性反演技术。 本书既有各种反演方法的数学公式推导,又有物理概念分析,易于理解和掌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供地球物理探测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其他从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学地质、遥感等工作的科技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天体演化运动的规律与生命运动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作用关系,并且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揭示了生命运动的自然意义。作者综合运用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原理,探讨、分析和论述了地球的演化运动与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本书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连续性学术论文集的第23集。全书包括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下流体和钻孔应力应变前兆观测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供地震地质、工程地质、地应力测量技术与应用、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救援等领域的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阅读。
本书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二:《山区村镇地质灾害与工程防治技术研发》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山区村镇地质灾害,以村镇区域为对象,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示,揭示了山区村镇地质灾害的类型、识别方法、防治措施、预测预报手段以及村镇选址建设的基本规则。 本书可作为山区村镇政府、居民和相关技术人员普及地质灾害知识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灾害管理、村镇规划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在总结我国40年来北上热带气旋预报业务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整理而写成的。是一本有关北上热带气旋特点和预报问题的专著。 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北上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北上热带气旋路径及特大暴雨与北上热带气旋的关系,北上热带气旋暴雨的气旋属性和影响方式及其预报方法,北上热带气旋资料库的建立和应用。书中还对北上热带气旋分析和预报状况作了评述。 本书可供从事热带气旋预报的气象工作者、有关科研人员和院校师生参考。
2008年5月1 2日突发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中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救灾难度*的地震。地震发生后,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孕育和凝炼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本书以故事形式,图文并茂、全景式记录了抗震救灾的各个侧面以及灾区人民百折不挠、自强乐观的精神,特别突出了党和国家对灾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关心和关注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对灾区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收录了铁木尔·达瓦买提、丹珠昂奔、玛拉沁夫、吉狄马加等著名少数民族诗人的诗作。 本书在真实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突出民族特色及内容,以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少数民族文字和汉文同步出版,同时面向少数民族和汉族读者。作为一部多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共享问题已摆到突出位置,共享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GIS发展的"瓶颈".本书把地理信息共享作为主题,将地理信息管理政策、空间概念、形成系统、数据模型等几个重要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书中既有理论问题的阐述,又有实践经验和体会的介绍,对推动我国地理信息共享具推动和指导作用。
本书是作为教科书编写的,全书共13章。第1章:绪论;第2章:相关的地球物理问题;第3章:地球参考系统与地球参考框架;第4章:潮汐大地测量观测方法及潮汐改正;第5章:确定地球自转参数的空间大地测量方法;第6章:板块构造学说与活动地块学说;第7章:地壳运动监测与数据处理;第8章:地壳应力与应变分析;第9章:连续形变、应变观测与数据处理;第 10章:地震活动的大地测量研究方法;第11章:海洋学大地测量监测方法;第12章:全球重力场及其地学解释;第13章:大地测量反演理论与方法。 本书既有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的一些背景知识,又有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的一些新的交叉内容,具有内容新、覆盖面广、概念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等特点,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作为测绘工程专业与固体地球物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E2006]1093号)的安排制订的。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站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煜明、曹年红、江海深、姚峰、黄春雷、孙增义、王义忠。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l00761)。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面积64.3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约占总面积的71%。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区中,黄土沟壑区面积约25.74万km2(其中丘陵沟壑区面积21.18万km2,高塬沟壑区面积3.56万km2),约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57%。 经过多年治理,截至2000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达到了18.03万km2,其中修建基本农田9700万亩,造林13315万亩,人工种草4035万亩,修建骨干工程1390座,修建淤地坝11.2万座。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下垫面条件的变化,改变了该区域水循环机理,从而改变了区域产流特性。 本书以治黄重点项目“黄土高原典型支流小理河流域产流特性变化研究”为基础,初步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黄土丘陵沟壑区1950年以来产流变化的特性。 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黄土高原治土治水工作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围绕“地应力测试原理与技术”展开研究。全书共包括8章具体内容,依次对原始地应力的基本特征、现有地应力测试方法、套简致裂法的理论基础、套筒致裂法测试地应力的基本原理、套筒致裂法地应力测试的方法与步骤、孙疃煤矿原岩应力测试及结果分析、地应力对孙疃煤矿主要岩石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全书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内容丰富,题材鲜明,可作为煤矿工程技术人员、高校专业教师、专业设计人员施工、教学与设计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材料。
汶川地震不是中国的场地震,更不是中国的后一场地震。地震是地球村的一员,是我们人类必须面对的自然灾害。本书是作者实地考察5·12地震灾区后撰写的科普力作,其目的是让广大读者更多地、科学地、理性地认识地震,了解中国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了解如何预防地震、抵抗地震,从而*程度地保护生命,尤其强调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书可供任何对地震感兴趣的人、任何想知道他或他的亲人居住的地方是否位于地震活动断裂带上的人、任何想知道中国哪些地方历史上曾经或今后还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