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城市化与洪涝风险》针对当前流域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使得洪涝灾害风险日趋加大的问题,在对国内外洪涝灾害风险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城市化对流域下垫面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以及河流水系的影响,探讨了流域城市化的水文效应以及洪涝孕灾环境的变化,揭示了长三角地区洪涝灾害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其次开展了变化环境下流域洪水模拟与预警分析,探讨了平原区洪涝淹没模拟计算以及流域洪水风险图系统的制作方法;再次,采用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针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下流域洪涝灾害系统的基本特性,结合孕灾环境、致灾因子以及承灾体特征,构建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对流域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揭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
我国是全球地震高发的区域之一, 21 世纪以来已发生两次 8 级以上巨震。面对严重的震情形势,用现代新信息和技术手段有效地减轻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危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务院“互联网 + ”行动计划,地震工作如何与互联网真正紧密结合?如何利用大数据拓展和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我们如何与地震相处?—— “互联网 + ”和大数据提供了无限可能。 2015年底,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今日头条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科技、创新、安全、参与”的大型论坛“互联网 + 地震——我们如何与地震相处”,共同致力于通过两者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 + 地震”工作模式,探索构建“互联网 + 地震”的战略格局,不断提升地震部门的公共服务,达成*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的目的。本书是全景展现“互联网 + 地震”公共服务路线图的行动指南。
本书论述了工程水文和水利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全书共分十七章,包括水循环、水文测验、水文统计、设计年径流与设计洪水、水文预报、水文模型、水质评价、水库兴利调节和防洪计算,以及水电站水能计算等内容。 本书为高等学校农田水利工程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供其他水利类专业师生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中所有的机器人都是以PVC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是“低成本、易实现”的一项机器人DIY活动。这本教程适用于初学的小创客,书中详细介绍了制作PVC机器人的基本过程,还有各类机器人独特的原理解释与分析。教程采用图文并茂甚至是以图片为主的“看图说话”方式,力求更清晰明了和通俗易懂,使小创客们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整个制作过程并能够完成机器人的制作。
《沉积盆地地热学》从盆地热传递出发,系统介绍了盆地内岩石热物理性质和沉积盆地地温测量与大地热流研究方法,以及沉积盆地热体制和热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介绍了我国主要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及地热与油气资源的关系;同时,针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介绍了沉积盆地地热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沉积盆地地热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反映了沉积盆地地热学的近期新进展。《沉积盆地地热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及其他地质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地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地热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生产及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是四川巴蜀书社和朋友资助出版的一部冰川学研究专著,其内容既反映了张文敬同志几十年来专注冰川与环境研究的心路历程,又不失为供冰川研究后来者有益的参考书,尤其是在普通冰川学研究实践中一部好的参考文献。更为难得的是,书中还附有两百余幅精美的冰川与环境照片,这又为专门研究者之外的广大读者增添了了解冰川、认识冰川的诸多魅力。
地球与其他已知星球显著不同,是一个有丰富流体的天体。因为有了流体,整个地球就有了生命和生机。地球上的流体,特别是地壳中的流体,不仅涉及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和健康,而且也关系到地球的演化。传统的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固体部分,即岩石和矿物等,而对形成这些岩石和矿物的流体则关注不够。 地球中的流体研究是当今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球中各种流体的分类、分布、组成和性质,隶属的热力学相图,阐述了流体的来源、迁移以及在地球演化方面特别是在成矿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地球中流体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收集了世界上有关地球中流体研究的*成果。本书可供从事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的科研、生产和教学人员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数字地球”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不仅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高科技平台,而且也创造了模拟的实验条件。全书共6章,内容包括:绪论,数字地球的信息基础设施,对地观测计划及应用技术系统,数字地球系统研究,模拟与实验,探索研究。同时,本书还重点介绍了与数字地球密切相关的**高技术,包括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Grid、GoogleEarth、VirtualEarth、GlassEarth及WorldWind等内容,全面反映了数字地球领域的**技术、**发展战略目标和研究计划。
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方法与机制已成为当前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书是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流域生态补偿理论、方法与实现机制研究”及若干前期项目的研究成果编纂而成的,在回顾与总结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理论内涵和我国的现实需求,系统地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方法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研究框架、区域水资源与水体纳污能力的利用程度评价方法、区域间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下游演递规律和实施机制、措施等,并以跨安徽、浙江两省的新安江流域为案例研究了测算方法和实现机制,同时提出了推动我国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设想与建议。 本书可为我国政府部门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提供参
地理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较迅速的领域。本书全面介绍了地理空间分析的理论方法、空间分析过程,详细讨论了地理空间量测、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推理、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时空序列分析、空间智能分析、空间数据挖掘和辅助决策等技术方法。
吕纯波、郭龙珠、郭彦文编著的《寒地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应用》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研究和推广的重要意义,寒地水稻控制灌溉分区;论述了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条件下的生理机理、需水规律;分析了节水增产抗逆效果;讨论了控制灌溉水分调控机理;提出了适合寒地特点的控制灌溉分区模式及其配套技术措施。全书内容体系注重系统化和模块化、知识性和前沿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寒地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应用》可供从事节水灌溉研究、推广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全面论述。全书分为1章,第1~4章作为计算机、电子信息方面的基础知识,分别就现代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所涉及的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GPS技术等进行了介绍;第5章从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出发,说明了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过程及对地震仪器的要求;第6章论述了产生人工地震的几种震源和用于传感地震信号的地震检波器,重点介绍了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分别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检波器和新型的数字检波器;第7~8章详细论述了组成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主机系统和地面电子系统,包括仪器的系统结构、主机的
我国现在还处于地震活跃期,近数次地震灾害进一步说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行《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对加强抗震设防、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编者按管理、技术、法规分三部分编写,尽量做到内容充实,起到指导防震减灾工作及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的作用。已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和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企业可根据本指南修改、补充、完善规划和预案,建立健全管理系统,推动企业现代化进程。本书创刊录部分编入了部分过去的法规,以使读者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历史沿革有全面的了解,执行中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
本书根据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和管理的要求,阐述了水文风险研究的对象与任务,风险分类及其影。向因素,以及风险研究的主要方法。并系统介绍了水文风险分析的概率统计基础,重点对风险分析中的*模拟方法,水文风险分析原理和减小风险的途径进行了全面地阐述,在此基础上,以典型示例说明了风险分析在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水利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希望了解水文风险分析原理的人员参考阅读-它是一本用数学工具研究水文风险的入门书,尤其适合这方面的初学者自学。
本书介绍了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方向和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季节性积雪区融雪的同位素演化及其对水文化学研究的意义;地壳与上地幔内粘弹性应力变化在地震触发中的作用;爆发式火山喷发和湖泊喷发的机理和动力学:亚洲新生代大陆构造演化史的初步综合回顾;印度一亚欧板块碰撞是否引起了亚洲大陆下的地幔横向挤出?利用全球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热点和地幔热柱的深部结构及起源;俯冲带成因的全新解释和探讨,尤其对由在岩石圈中存在的横向密度差异产生的浮力效应进行深入讨论;海洋地壳热结构和生成机制的回顾;从地热和液压资料推断年轻海洋地壳具有高渗透率。为适用众多的读者,作者对每个课题的介绍尽量深入浅出,既包含详细的基本原理介绍,又包括该课题的*进展并注入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 本书
针对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本书结合中国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热红外遥感基础以及热红外信息探测、信息模型、定量反演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学科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应用成果,包括热红外遥感在我国的攀登计划和重大基础研究计划(G2000077900)中以及其他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要成果。 全书共9章,其中第1至4章为热红外遥感基础、仪器、模型和信息定量反演的理论和方法;第5至9章为热红外遥感在中国的应用,分别总结了热红外遥感在农田蒸散的定量遥感监测,土壤水分与干旱的遥感监测,城市热环境遥感监测,森林和草原火灾的遥感监测,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读者对象:从事遥感科技研究、遥感项目规划管理、遥感应用,以及数字城市和数字工程建设的科技和管理人员,高校遥感和GIS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本书共分7章,内容涉及地热资源、热泵技术与浅层地能、矿泉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热金属井管腐蚀机理与类型、地热(深部)钻井工程和相关法律法规。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事地热资源、矿泉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和施工等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现代水文测量仪器概论》主要介绍了 国内外水文测量仪器的发展史以及现代水文测量仪器的分类和功能,重点描述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功能、种类、工作原理及相关的软件技术,并 对水文仪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系统介绍了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等要素的测量仪器设备,以及数据采集的存储、传输、系统集成设备和防 雷技术要求。 《现代水文测量仪器概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供水文仪器研究制造、检测、使用人员阅读,可供从事水文监测、管理和有关系统 集成、仪器设备生产厂家使用,也可供水资源管理与科研人员和有关高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针对复杂二维区域的特点、地球物理正反演的要求,遵循Delaunay三角剖分优化准则,研究了二维复杂区域的三角剖分算法,并给出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在复杂区域三角剖分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二维复杂区域三角网射线追踪全局算法及算例。采用SIRT算法实现了基于三角网射线追踪二维复杂结构层析成像,并给出了在煤层底板破坏带进行深度超声波探测和复杂边界混凝土结构超声波检测的试验研究成果。
一些咨询工程师曾经告诉本书的作者:"如果你了解遥感,你就可以在不存在数据,甚至是在不具备地面测量条件的地方获得水文数据。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就能够根据需要的容量设计出一个饮用水供水水库。"另一方面,作者被告知:"由于不可能通过遥感数据估计地面水资源和地表径流,因此遥感并不是十分有用的。"本书的主要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些关于遥感在水文和水管理领域的潜能和局限性的正确信息,来纠正这类未被证明正确性的猜想,以及言过其实的批评。 本书可以用作参考书籍或教科书,而非会议论文的汇总。本书旨在提供一些方法,帮助读者解决在水文和水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只是遥感应用中所必需的。读者将会在一些领域中看到(如蒸散发量、土壤含水量和水文模型等)。尽管已经可以使用一些可操作技术(如融雪径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