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测绘地理空间信息理论的集大成者,全书共12章,详细阐述了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典型应用,包括 第1章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学发展历程,第2章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时空基准,第3章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4章卫星重力探测与地球重力场,第5章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第6章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第7章精密与特种工程测量,第8章海洋测绘与海道测量,第9章智能化地图制图与地图传播,第10章 地理空间信息分析与可视化,第11章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与服务,第12章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河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始终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河流危机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涉水目标实施进展不及预期,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重大挑战。解决河流危机,需要从底层逻辑进行系统思维,从人与河流关系的伦理范畴去认识与反思。河流伦理是辩证认识与科学处理人与河流关系的新的指导哲学。本书论述了河流伦理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路径,以期与世界同行分享交流,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河流危机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共同努力解决人类存续危机,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本书内容涵盖四大部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生态学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生态统计中的独特方法。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生态学研究实例,并通过丰富有趣的脚注为读者拓展了统计理论的发展史、名人名家轶事乃至哲学思辨等背景知识,大大增加了可读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统计、生态统计、生物信息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对统计学、数学、生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本优秀的案头参考书。
本书围绕全球环境变化下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面临的问题,基于室内和野外人工控制实验探讨了暴雨洪水产汇流过程机制及产汇流模拟中下垫面参数化方法,检验了典型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同频率假定;识别了暴雨洪水形成过程中影响同频率假定的关键环境要素,探讨了环境变化下中小流域暴雨洪水产汇流过程与同频率假定作用机制;阐述了中小流域暴雨洪水参数的外延和移用规律,以及暴雨洪水参数与雨强、流域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覆被等地理要素的关系。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以及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遴选生命健康领域、网络安全领域、新能源等若干重点领域,通过德尔菲法、科学计量学等方法开展技术预见研究。在社会愿景、现实需求、技术前沿等分析基础上,结合专家研判提出重点技术清单。在德尔菲问卷中,将技术实现分为实验室实现时间和应用推广时间,然后对技术清单问题开展德尔菲问卷调查,分析各个阶段技术的实现时间、技术实现的影响因素、当前水平与领先国家,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研判,并对技术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提出建议。
本书总结了城市空间演化模拟理论、方法,并开展了实践应用研究。全书共11 章,开篇简述了城市、城市化、城市空间等相关概念,以及城市空间演化模拟常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阐明城市土地利用 交通相互作用(LUTI)模型的原理、起源和发展历程,建立了基于 活动 的LUTI模型,称作ActSim模型,用于预测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分布格局,并以北京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作为城市模拟工作的拓展,第10章进一步给出了区域模拟框架,该区域模型与城市模型形成完备的模型体系,为后续开展 区域 城市 一体化模拟研究奠定基础。后,第11章简析了城市空间分析模拟常用工具。本书是对LUTI模型这一国内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化探索,可为国内学者了解、应用和发展LUTI 模型提供参考。本书可为地理学、城市规划及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及研究人员提供参
本书聚焦水生生态系统中化学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应用。全书由十四章构成,前四章提供分子和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生物标志物分析的方法和仪器的背景知识,后十章按照生物标志物的类型进行划分,从分子结构、生物化学合成、活性特点、分析方法及其在水生生态系统过程示踪中的应用等诸方面对这些代表特定有机质来源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详尽介绍。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BR》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地球科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地球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地球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本书介绍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概率论基本概念、随机变量与随机向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 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每章均配有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习题中收集了历届研究生考试试题,既便于教学,又利于考试复习,本书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非数学专业)及师范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地理建模与模拟是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系统及环境进行抽象与表达的过程,是地理学长久以来的主要研究方法。当前,开放科学的兴起以及新IT时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理建模与模拟的变革。本书聚焦于新时代地理建模与模拟理论发展,深入分析了开放科学趋势下地理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模式的前沿动向,重点讨论了开放式网络环境下地理分析模型描述方法、共享方法、建模方法、运行计算方法以及模拟分析方法等关键内容,为新一代网络空间开放式地理建模与模拟提供理论方法,为地理模拟器的实现提供支撑。 本书可供地球系统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生及相关科研人员使用。本书既可以作为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籍。
空间信息智能处理是在信息科学和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持下,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地球系统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空间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来获取、存储、处理、分析、显示、表达和传输反映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时空尺度概念和空间定位含义的空间信息,以研究和揭示地球表层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服务。本书介绍了空间认知理论以及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相关背景知识;从人工智能时代必须对空间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全面阐述了模式识别、专家系统、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多源空间信息融合、大数据等多个技术理论基础,详细探讨了已有技术在空间信息智能处理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本书
本书针对地图认知影响因素复杂、评估手段欠缺、实时监控困难等问题,将眼动追踪技术引入地理学研究范畴,将人脑中隐性的地图认知过程显性化表示出来,同时为个性化地图设计提供定性与定量依据,采用以问卷调查和眼动实验为主、多种实验手段联合互证的方法,来研究地图认知问题。 全书共7章,第1章、第2章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构建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第3章、第4章基于因子分析法建立个性化地图认知因素优化模型,基于方差分析建立个性化地图认知适合度线性加权量化模型;第5章提出个性化地图眼动实验多维域和眼动-认知表征模型,对地图要素与用户、环境因素的交互及叠加作用进行眼动实时监控;第6章给出应用实例;第7章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
故事发生在在15世纪的欧洲,在这时候,如果去研究被C教定为异端思想的理论,就会被教会处以火刑。P王国中,有一位神童名叫拉法尔,已经预定好了要跳级上大学,去专攻当时 受追捧的神学。拉法尔平时有观星的爱好,却常常因为在“天动说”的理论中,星星运行的线路不够美丽而苦恼。然而某 ,在拉法尔的身边出现了一位神秘男人,他所研究的正是在异端思想中 禁忌的“地动说”。几次思想的交锋后,拉法尔被地动说所打动,相信了是地球在动,而不是天空在动的理论。而这时教会也发现了拉法尔所研究的“异端思想”,念在拉法尔只是初犯,只要保证往后研究神学便可以既往不咎。可是拉法尔为了自己心中的真理,毅然选择了献出生命……然而故事远远没有结束,10年后,被拉法尔藏起来的研究成果被发现,“地动说”的理论得到了传承,故事翻开了新的
《汶川特大地震专业救援案例》一书汇集了数十支专业救援队、数千名救援队员冒着死亡的威胁从一线带回的宝贵资料,集合了各级、各种、多支救援力量救援的行动与案例,从专业救援的角度反映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系统地总结了汶川地震专业救援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科学的思考与建议,为我国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和丰富的史料,也为我国地震巨灾救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书是以分析力学为主要内容的经典力学入门教材, 是作者在中山大学讲授“理论力学”课程自编讲义的基础上, 进一步梳理、凝练而成的.全书共分17 章. 其中 ~7 章为拉格朗日力学, 包括变分法、位形空间、相对论时空观、 小作用量原理、对称性与守恒律、辅助变量和微分变分原理; 第8~12 章讨论了经典力学的一些重要应用, 包括两体问题、微扰展开、小振动、转动理论和刚体; 3~17 章为哈密顿力学, 包括哈密顿正则方程、泊松括号、正则变换、哈密顿-雅可比理论和可积系统. 书中包含丰富的例题和图表, 每章后配有习题. 本书内容新颖, 主线清晰, 坚持从基本原理出发构建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并努力突出物理图像. 书中还引入了初步的相对论和张量语言, 同时尽可能地展示经典力学与后续课程和现代物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