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科学探索的角度和物理学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地球主要组成圈层、大气组成、物理性质、空间结构、要素变化;大气运动各种过程的物理原因;地球上各种天气和气候现象、形形色色的云和降水的形成原因;气压和风、气团、气旋和锋面天气的形成;强对流、雷暴、龙卷风和飓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人工影响天气的各种途径、天气分析和预报的方法、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空气污染及其原因;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可能后果、世界气候和气候分类及大气中各种奇特的光学现象和形成的原理等。全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Wallace and Hobbs' original edition of Atmospheric Science helped define the field nearly 30 years ago, and has served as the cornerstone for most university curriculums. Now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alike can use this updated classic to understand atmospheric phenome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latest discoveries and technologies, and prepare themselves for more advanced study and real-life problem solving. Atmospheric Science, Second Edition, has been completely revamped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appearance. It contains new chapters on atmospheric chemistry, the Earth system,climate, and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s well as enhanced treatment of atmospheric dynamics, weather forecasting, radiative transfer, severe storms, and human impact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The authors illustrate concepts with colorful state-of-the-art imagery and cover a vast amount of new information in the field. They have also developed several online materials for instructors who adopt the text.With its thorough coverage of th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气候研究相关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的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首先从动力学系统理论的新视角引入统计分析的意义,继而精练总结气候统计分析必需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显著性检验等知识。第二部分经典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气候趋势、气候场分析和时间序列的信号分解等。第三部分前沿问题:包括非正态变量的趋势检验、气候场趋势及其成因分析、非线性信号分解、跃变检测、非平稳极值拟合、随机天气发生器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可预测性、气候序列均一化、气候变化检测归因以及机器学习等。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7卷,收录1964 1965年的竺可桢日记。 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寓所召见李四光、竺可桢和钱学森,咨询科技,论天说地。半年之后,召开了以亚非拉朋友为主体的 北京科学讨论会 。不久,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突出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地位。正是在这两年中,原子弹首爆的蘑菇云在罗布泊升天,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结晶在上海落地。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两个大事件,见证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能力,也成为泱泱中华屹立于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6卷,收录1961 1963年的竺可桢日记。 这三年,就大势而言,在共和国历史上属于较好发展的时期。为了解决 大跃进 带来的问题,毛泽东在1961年初说要让本年成为一个 调查年 实事求是年 ,中共中央决定实施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随之,科学界有 十四条 和 七十二条 之制定,有广州会议之召开,明确了科研机构的基本任务是 出成果、出人才 。 这种历史大背景,为年逾七十的竺可桢提供了较为宽阔的施展舞台。 为了响应党所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 ,竺可桢自发地写了一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3卷,收录1953 1954年的竺可桢日记。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迎来了经济建设的高潮。中国科学院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需求、困难和压力。1953年初,中共中央决定由张稼夫出任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加强院领导班子;派出代表团访问苏联,了解苏联科学院的组织管理经验;随后检查各研究所的工作情况,召开所长会议,筹划未来的发展。1954年3月,中央批准科学院党组的报告并作出批示,由此启动了体制和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作为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的中国科学院,不再列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2卷,收录1950 1952年的竺可桢日记。 中国科学院建立之初,百端待举,而当务之急是调整和重组科研机构,重点又在自然科学诸研究所。竺可桢是当时唯一在岗负责自然科学方面的副院长,又身兼院计划局局长,因此成为院领导层中承担院务最重者。他与钱三强(副局长)紧密配合,主持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广泛听取院内外各学科专家的意见,经数月筹划,终于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目标,为中科院后来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竺可桢是开国时的全国政协委员,后又当选全国科普协会副主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IAM)是气候经济学前沿研究领域。IAM 通过整合经济系统和气候系统,实现在同一平台下直接比较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和收益。本书在全面介绍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关键问题、典型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的基础上,聚焦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CEEP-BIT)自主设计研发的中国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China’s climate change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C3IAM),系统描述其方法论和总体框架,逐一剖析各组成模块的基本架构、核心方程以及典型应用示例,并对 C3IAM 不同模块之间的耦合方式和社会经济数据的处理进行专门说明。作为 C3IAM 模型的典型应用,研究提出全球气候变化减缓策略与途径。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20卷,收录1970 1971年的竺可桢日记。 关于 文革 时期竺可桢日记的总体情况,请参见《竺可桢全集》第18卷的 第18卷说明 。 毛泽东试图通过中共 九大 部署 斗批改 而尽快从 大乱 走向 大治 。1970和1971两年中,竺可桢在政治安全方面,除了一度因小女儿在清查 五一六 运动中涉险而劳神不安之外,总的说来是比较平静的。 在 斗批改 的进程中,科学界中有 三科 (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和中科院)合并之举措,成立了中科院党的核心小组和新的院革委会。由大批判开路,一 破 再 破 ,却始终是 立
本书以气候变化驱动的人地关系演变为切入点,基于粮食安全的历史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框架,在重建过去2000年社会经济各子系统代用指标序列的基础上,量化分析了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变化的对应关系,揭示了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的若干重要过程与机制,深入探讨了历史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问题。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4卷,收录1955 1957年的竺可桢日记。 1955年发生在中国科学界的一件大事,是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1956年则堪称新中国历史上的 科学年 ,年初中共中央召开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发出 向现代科学进军 的号召,随后组织制定 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同年提出促进科学和艺术发展的 双百方针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学事业的 火车头 ,由此进入了十年大发展的 黄金时期 。 按院领导中的分工,竺可桢一直主管生物学和地学领域,自1954年起,负责筹建生物学地学部,并担任首届学部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6卷,收录1936 1938年的竺可桢日记。 1936年4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仍兼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奔波于杭州、南京两地。家庭成员有妻子张侠魂、长子竺津(希文)、长女竺梅、次子竺衡(希平)、三子竺安(彬彬)、次女竺宁。 1937年1月,竺可桢赴香港参加远东气象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中受到歧视,为维护民族尊严而愤然退出会议。 七七 事变后,竺可桢应召参加庐山谈话会。上海 八一三 战事发生后,竺家自南京珞珈路迁至杭州。上海于11月失守,浙江大学举校迁往浙江建德(一部分在西天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7卷,收录1939 1940年的竺可桢日记。 1939年2月4日,面对敌机侵袭的险恶形势,竺可桢对一年级新生发表题为 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 的演讲,阐述校训 求是 (Faith of Truth),须 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翌日,宜山浙大校舍、学生宿舍等建筑即遭到轰炸而毁坏。竺可桢迅速向国内外通报有关情况,谴责日寇 灭绝人道,破坏文化 的罪恶行径。4月,成立迁校委员会,迁校问题成为本年工作的主题。11月,南宁失守后,浙大开始向贵州迁移。本年3月和9月,竺可桢两次赴重庆,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和处理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1卷,收录1948 1949年的竺可桢日记。 1948年1月底, 在校十二载,已属忧患余生 的58岁的竺可桢, 拟于四月间辞职 抗战时期,日在流离颠沛之中,抗战胜利以后物质条件更坏,同事所得不敷衣食住,再加学生政治兴趣浓厚,如此环境,实非书傻子如余者所可胜任,故拟早避贤路。 内战加剧,物价飞涨,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师生员工的基本生活,校长不得不围绕 款 字转。对外向银行乞贷款, 向省府要米 ,对内压缩开支,甚至 拟以现有校中存款购米、柴、油等各项,以备不虞 。他更为苦恼的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0卷,收录1946 1947年的竺可桢日记。 1946年2月发生在重庆的 校场口事件 和昆明等地的 反苏 大游行,给抗战后的短暂和平蒙上了阴霾,但在10月以前,竺可桢仍然忙于学校从遵义、湄潭向杭州的复员、扩建和开学。同时,亦在多方打听1945年3月在重庆突然失踪、生死未卜的浙大训导长费巩教授的下落。2月份国际气象学会在伦敦选他为气候学委员。4月他在浙江大学建校19周年的校庆日典礼上,发表了题为 将来大学之展望 的讲演,认为新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大学应该承担起新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5卷,收录1958 1960年的竺可桢日记。 在这三年中,竺可桢的新头衔有: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主任委员。新获得的学术荣誉有国际科学史学会会员和苏联地理学会外国会员。 两次代表中国科学院走出国门,一次是赴莫斯科出席黑龙江资源开发会议并签署中苏合作总决议,一次是赴平壤签订中朝两国科学院合作协定。还有一次是以全国科协副主席身份率团赴华沙参加第6次世界科协全会。 事有凑巧而并非出于刻意安排,本卷的这三年,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用 大跃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8卷,收录1966 1967年的竺可桢日记。 自1966年起,中国陷入十年 文革 内乱,竺可桢的最后八年是在这乱世中度过和结束的。 文革 中的竺可桢,幸被最高领导层圈入 保护 对象,成为表示知识分子政策尚存开明的标识性人物,因此没有遭遇到同时代大多数老科学家所无法躲避的屈辱和苦难。但即使如此,在政治乱局中他依然是时时有惊,步步有险。他也始终把自己置于 斗批改 对象的位置,有随时受冲击的心理准备。在汹涛恶浪环绕之中,理性的光辉依然照耀着竺可桢的学术研究。这位80岁上下的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21卷,收录1972 1974年的竺可桢日记。1974年日记止于2月6日。 中国这段时间的政治日志,大致是以 批林整风 为开场,中间开过中共 十大 ,而以 批林批孔 之发动为末页。其间周恩来主导的纠左治乱见到成效,批判极左思潮,局部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关注科学教育界的基础理论工作,恢复学术刊物的出版,启动开放对外科学交流,等等,竺可桢终于获得了略显宽松的活动空间。 1972年,竺可桢倾力修改学术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年底,该文在新复刊的《考古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