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用诗一般简洁优美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20世纪以来现代物理学的伟大理论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的结构,空间的颗粒,时间的本质……在这七堂简单明了的物理课里,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奇妙的物理学的世界,也带我们轻盈地飞过重重障碍,窥见科学的深刻与美丽。没有繁琐的方程,只有诗意的讲述,即使没有科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读懂。
你以为无解的方程组真的无解吗?维特根斯坦说:“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如何用数学重新求证我们的人生?小到电饭锅为什么不会糊底,筷子夹不起来豌豆怎么办;大到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些看似与数学无关的问题其实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维。勤能补拙的大数定律、权衡利弊的稀疏概念、貌合神离的条件独立、精益求精的数值解法、体现中庸之道的最小二乘法……数学公式和算法背后的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这个世界,并在遇到问题时提供更科学的视角,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很多事情的最终结果是我们不能预见的,但是,这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是我们可以靠努力提高的。《心中有数》教你像电脑的处理器一样,快速、深层地剖析事物的“利与弊”,在接受不完美的前提下,通过数学思维权衡多方的利益,找到很好的
人的一天会遇到多少化学反应? 从醒来到入睡,我们每时每刻都与化学相伴。从生理功能到至高的思想,都与化学有关。虽然化学也不时引起大众的猜忌与焦虑,但它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它,才可以消除偏见,并了解其重要性。 在本书中,意大利化学家、科普作家西尔瓦诺·富索以一个普通人的24小时为线索,揭示了化学如何构筑我们的生活: 美拉德反应赋予烤肉诱人的亮红色; 季铵盐使衬衫柔软顺滑,远离静电; 小小的葡萄糖分子,此刻正驱动你身体中的数十万亿个细胞…… 从家庭烹饪到工业造纸,从胶片到数码设备,再到人体内部,我们的生活就在化学的发展中得以完善,并不断绵延向前。 你所热爱的生活,皆是化学创造的奇迹!
从饱受屈辱到傲视群雄,每一页都看得人泪目又自豪!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仅仅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手绘漫画的形式,就捋清了中国航天的热血发展史和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点。看“两弹一xing”元勋白手起家,实力打脸苏联美帝!看中国火箭家族,个个身怀绝技,年年咔咔升级!看载人航天突破七大难关,实现航天奇迹!翻开本书,向祖国的科学栋梁,汲取榜样的力量。
从已被证实的疯狂想法——黑洞, 到尚在推测中的疯狂想法——白洞 在《白洞》中,罗韦利邀请你展开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进入黑洞内部。我们经过黑洞的中心,绕开恒星的残骸,来到时间与空间终结之处——白洞诞生的地方。白洞是黑洞的反演?从黑洞进去的东西会从白洞出来?跨过奇点,越过时间的尽头,会发生什么? 视角的差异、时间的弹性、因果关系的本质……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能决定未来,而非过去?在《白洞》中,罗韦利的讲述比《时间的秩序》更进一步,再一次颠覆你的直觉。
1分钟为什么有60秒?两千多年前的人如何测量地球的周长?计算机与程序员的真正鼻祖分别是谁?猴子多了就能写出莎士比亚吗?一只蝴蝶如何引发龙卷风?……本书从科学史的角度,依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有史以来具有突破性的50个重大数学发现。这些发现不仅是数学这门学科的飞跃,也影响着人类生活和世界科技的发展:从远古人类在骨头上留下的计数刻痕,到只需按下按钮就能自行运算的机器,现代社会的几乎每一个进程和模式都以数学为核心。在这些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中,数学的纯粹和逻辑之美尽数体现。不论你感兴趣的是算术、几何、统计、逻辑学还是计算机科学,这本书都能让你找到许多有趣且深具启发性的解答。翻开这本书,你就能进入这个用头脑构建出的世界,感受数学家们的奇思妙想。
《半小时漫画中国航天.探索宇宙篇》由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著
作为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杰·彭罗斯在宇宙宏观物理学、微观世界量子力学和心灵物理学领域独树一帜、引人深思的理念一直众口纷纭。这些理念是他在畅销书《皇帝新脑》和《心灵的影子》里提出的。 而在这本出色的科普小书里,他总结、更新了自己在这几个复杂领域的新思考。他认为物理学的这些领域仍有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并对此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他引入了颠覆性的新概念,他相信这能帮助我们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和人类心灵的本质。随后,这些理念受到了三位背景迥异的杰出专家的挑战——他们分别是科学哲学家艾伯纳·西蒙尼、南希·卡特莱特及理论物理学家暨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最后,罗杰·彭罗斯回应了他们富有启发性的批评。 本书以通俗易懂、振聋发聩和激励性的方式介绍了罗杰·彭罗斯对21世纪理论物理学的看法
本书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专门撰写的普及性质的“大家小书”。本书从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数学、天文和历法、指南针和指南车、造纸和印刷术、、机械、建筑等九个方面,分类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本书配近百张图片,有的甚至以彩图的形式展现。全书图文并茂,翔实科学,深刻说明我国有着优秀的、丰富的科学历史遗产。
每一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都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本书精心挑选了25种动摇地质学根基、改写地球演化史的岩石、露头或地质现象,从经典露头到月岩再到改变我们对地球运作方式认知的板块漂移,讲述了科学家如何化身“侦探”,透过这些石头,寻找关于地球历史的蛛丝马迹,拨开重重迷雾,侦破“地质谜案”。25个地质发现如同25块拼图,拼凑出地质史的全貌,串起地球的演化历程。每个地质发现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作者无疑是讲故事的好手,他还为我们述说了老普林尼为了考察火山而不幸身亡,威廉·史密斯坐过牢,魏格纳为了证明“大陆偏移”葬身北极……他们倾其一生,执着如一,被质疑、遭诽谤,历经各种困难,才终于真相大白。全书以先提出谜题后进行分析的问答形式,带领读者追随科学家的脚步,破解地质学上的重大
本书系《中国古代天文知识》丛书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有历法的国家之一。在早期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星体的位置辨别方向,判断时间,识别季节,因而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全书用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天文历法知识知识简明扼要地传达给读者,以翔实客观的资料说明了古代天文历法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可谓源远流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卫星拍摄到月球上的金星人基地、至今无法解释的麦田怪圈、外星人的食物、外星人幼子木乃伊,外星人似乎在世界各地都被发现过。但外星人真的存在吗?外星人来地球又是为了什么?有人受到外星人攻击,也有人说外星人很友善。真相究竟是什么?天文学博士在书里揭开外星人与UFO神秘面纱。
对于物理学者来说,量子力学是支持我们理解自然世界的三根砥柱之一,另外两根是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分别处理了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以及引力问题,而量子力学处理剩下的一切问题。量子世界的“怪异 ” 有很多丰碑“双缝实验”“薛定谔的猫”“不确定性原理”,它常常导致混乱,坦率地说,是糟糕的科学。《量子宇宙》中的量子力学为自然界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模型,其本质可与牛顿的运动定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媲美。本书从物理切入,追问对自然界的哪些观察使量子力学成为必要,它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为什么我们相信,尽管它有明显的怪异性,但它是一个好理论。
本书内容以《气象地理区划规范》《重量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业务规定》《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等为依据,对公众关注的天气预报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27个话题。第一部分介绍了“天气预报是什么”,对现行天气预报业务进行了简要说明,并给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共含7个话题;第二部分介绍了“天气预报怎么理解”,将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时间、地理、气象用语、气象灾害预警逐一说明,并告诉你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图并不是“高不可攀”,共含15个话题;第三部分介绍了“气象生活小妙招”,解读那些可能在生活中困扰过公众的“小疑惑”,共含5个话题。全书用极简的形式、幽默的文风,引领公众理解这些生僻的天气预报用语,以及天气预报背后的预测科学,助力公众解读天气预报。
《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由陈久金著
这本书与历代科学家一起,愉快地理解50个重要的物理法则和原理。这是科学家们在发现之前的契机和故事。通过与科学家对话的方式先大致掌握了法则和原理,再通过详细的解说来理解。通过身边能看到的事例来实感物理法则和原理。例如东西是怎么动的呢?电磁和能量是如何作用的呢?时间和空间是为什么形成的呢?了解物理学就能发现世界的构造!还讲解了这些定律和原理在现代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的应用。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真正感受到“世界是建立在物理规律的基础上的”。
《郭文斌说二十四节气》是作者对二十四节气在自然研究、自然历史领域的文学性解读,其中有对古典时光的美好重温,有对人与天地万物共鸣的感怀,也有对当下人们幸福观的思考与重塑。
《郭文斌说二十四节气》是作者对二十四节气在自然研究、自然历史领域的文学性解读,其中有对古典时光的美好重温,有对人与天地万物共鸣的感怀,也有对当下人们幸福观的思考与重塑。
本书在阐述海洋内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与海洋实际工作、应用科学及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强调海洋内波的随机性和潮成内波的非线性,介绍中国海内波实际状况,其中包含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有的是首次发表。本书内容包括:海洋内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程;在各种浮频率垂向剖面和存在剪切流的海洋中线性内波的传播特性;线性和非线性潮成内波;内波实验室实验;海洋内波观测和资料分析;随机海洋内波场的统计特性和谱模型;海洋内波的生成、相互作用及消衰;中国海的内波;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大气科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石油开发,水下航行器的设计与操纵等领域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教师、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及决策人员等,而非仅对海洋内
《太阳的生与死》是关于太阳最全面、最经典的科普读物。自人类开始科学思考以来,太阳能的问题一直就是人们竞相探索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最难解的自然谜团之一。作者在本书中尽可能以简单通俗的方式解读与太阳有关的基本发现和理论,希望能帮助读者从宏观层面了解我们的世界是如何演化而来的。作者用浅显易懂、幽默有趣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探索太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书以《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为指导,对北京新生代以前的地层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核查,最终清理确定北京太古宙到白垩纪的岩石地层单位36个,其中14个单位的创.名地在北京。对各地层单位均仔细而严密地考证、订正了其命名由来、划分变化沿革;厘定其含义、层型;总结其地质特征、区域展肃和变化;列出岩石地层序列表,依据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其地质时代归属。为地层研究的科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还把北京太古宙到白垩纪的地层系统合理地划分为5个大的自然断代,探讨了各大断代的区域构造发展背景,全面总结了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特点,进而对各大断代的岩石地层格架作了探讨,初步揭示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具有的理论深度。
天文历算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起来的。时轮历来源于印度,11世纪传入西藏,至15世纪有很大改进,18世纪初吸收了时宪历的部分内容后完全定型沿用至今。本书是研究藏族历算的入门善本,译者黄明信和陈久金对其作了详细注解,在此基础上吉毛卓玛对其进行了校订,此书是了解古代藏族历算的重要著作,介绍了传统藏历的主要内容,剖析其科学原理。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对农牧业的生产生活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