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地质方法及应用》由刘绍平、汤军和许晓宏联合主编,是针对地质勘探与开发人才的培养而设计的,内容以多元统计为主,涵盖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还包括油气资源定量评价和数学模型等。书中由易到难对多元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的理论、方法在油气地质及矿产地质中实际应用等作了较全面的讲解,构成一个地质勘探领域从基础到应用的数学地质方法体系。各章有实例和习题,以帮助读者领会各章知识要点,掌握基本内容。 《数学地质方法及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数学地质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全书共由五篇三十章组成,*篇总论共两章,表明了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和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第二篇共八章,讨论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岩石学特征,叙述了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和岩石特征;第三篇共四章,分析了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叙述了碳酸盐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和石灰岩、白云岩特征;第四篇共一章,介绍了煤、油页岩和蒸发岩的基本特点;第五篇共十四章,阐明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不同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模式;第三十章探讨了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附录为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提纲,每章提供了导读、核心知识点和思考题。
中国是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建设的创始国之一,至今获批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已达47个,居各国之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建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成为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典型案例。世界地质公园在创建过程中,既符合国际标准,又体现了中国特色。本书图文并茂,对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梳理和归类,文字简介,图片优美,是一本可读性强、读者面广的通俗读物。
博物学源于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认知和利用,它是世界上古老的学科。早先它只服务于人类果腹蔽体的实际需求,演进至今,成为对植物、动 物、矿物及周遭环境的系统性认知。本书作者约翰?G. T. 安德森是博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他通过讲述一群了不起的博物学家的经历和贡献,勾勒出博物学兴起、繁荣、衰落和复兴的历史。从约翰 雷、缪尔、达尔文到卡森,一代代博物学家突破艰难困顿,只为增进人对世界的了解。安德森汇集大量罕为人知的史料,用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书写从史前到当代的博物学历程。在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本书旨在唤醒人们心中的博物精神,重建人和大自然的紧密联结。
本书尝试通过宏观思维探索系统解读测井曲线的方法,从两个方面尝试解读测井曲线内涵。一是有别于传统的以地球物理为理论基础的分析方法,尝试以地质为理论基础解读测井曲线内涵;二是有别于传统的以地球物理实验为测井评价指导方法,尝试以地质事件识别作为测井评价及油气复查的指导方法。地质事件与测井曲线的关系研究,是本书灵魂。它针对现代地层干扰因素多,地质和测井专业的研究证据稀缺,目的就是通过识别测井曲线中的地质事件,建立基于可信证据的论证系统。解决复杂储层认知不确定的难题,避免油气藏评价误入险境;本书也是作者另一本书《测井曲线地质含义解析》的延伸。该书是本书基础,它以测井曲线内含的三个地质属性为理论基础,目的是帮人们正确解读测井曲线中的地质含义,两本书一本偏实战,一本偏理论,相辅相成,
深孔加工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广泛应用需求的机械加工技术,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是保证深孔工件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目前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的深孔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深孔加工技术的新理论和技术成果以及编者多年的技术实践经验,以解决多因素影响下的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难题。全书内容包括:深孔加工的概念以及直线度控制技术在BTA深孔加工中的应用;BTA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方法;BTA深孔加工刀具结构;BTA钻杆的运动形式和BTA钻杆振动对深孔直线度的影响规律。本书还提出利用磁流变液抑振技术,降低钻杆的振动;同时,还重点介绍负压抽屑对BTA深孔直线度的影响等;重点阐述基于压电原理的BTA直线度主动控制技术,并设计
本书论述了同位素水文学的原理和应用,讨论了从降水到地面和地下各种水体的周位素特征,周位素和核方法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基础、土壤侵蚀及地震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水中同位素的测定方法和采样方法等。 全书26章,大体分为6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理论,1~6章:讨论同位素水文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原于核衰变和原子核反应;稳定同位素质置相关分馏和质置不相关分馏;陆地水中核素的各种成因;从海水到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基本关系、演化和分异。第二部分,水体中同位聚特征和应用,7~17章:降水同位素特征;河、湖中同位素分布和平衡;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测年的多种同位素研究方法及实例;矿区地下水特征和突水的同位素分析;卤水、盐湖水、地热水同位亲特征和分馏及水同位素地温计;水文地质应用方法等。第三
本书主要介绍了宝石鉴定仪器的操作及测试步骤、宝石鉴定表及程序、宝石鉴别等主要內容。本书的重要特点就是按宝石的折射率进行分类,非常详细地提示了各种宝石的鉴定方法以及与其极易混淆的宝石原料的鉴别方法,后附有宝石材料特征表:表A及表B。这是积70余年工作经验的总结,是深受欢迎的一本工具书。 本书共分六部分,旧版由地质矿产部北京宝石研究所(原)组织翻译。导言、 目录、章缩略语、第五章种和变种、第六章宝石材料特征表A及表B,由吴瑞华译;第二章仪器的操作与测试步骤由王春生译;第三章宝石鉴定表及鉴定程序和宝石材料检索表由高海清译;第四章宝石鉴别中“折射率大于1.80”一节由郝雅平译; 宝石鉴别“折射率1.70—1.80、1.60一1.70”二节由袁晓江译;宝石鉴别“折射率1.50—1.60”一节由徐虹译; 宝石鉴别折射率小于和等于1.50以
本教材的特色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入手,系统介绍了层序各要素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并总结了不同学派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体系。从方法上,强调了如何综合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从应用上,结合我国东西部典型盆地研究实例,分别建立了不同类型盆地层序发育模式,阐明了地层岩性圈闭分布与层序地层格架的关系,努力使层序地层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形式上,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实例和*新研究成果的精美图件和图片,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更易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目前,大多数现有的岩土弹塑性本构模型都是基于塑性势理论,寻找塑性势的解析表达式是*的建模途径。然而,这些模型还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土的特性,如压硬性、剪胀性,特别是应力路径的影响。鉴此,作者进行了膨胀土、粘土和砂土数值建模的研究。数值建模具有许多优于传统建模方法的地方。土的本构方程是直接从三轴试验数据中提炼出来的,克服了寻找塑性势解析表达式的困难;建模中土的初始状态和加载路径自由选择,从而可以考虑任何初始状态和应力路径对本构关系的影响。
《中国土系志 广东卷》是在对广东省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的鉴定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划分。《中国土系志广东卷》第1章至第3章介绍区域概况、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与诊断特性、土壤分类的发展和本次土系调查概况;第4章至第11章介绍建立的广东省典型土系,内容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高级分类单元、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代表性单个土体、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和参比土种以及主要理化性质。书后附录了广东省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低温年代学已被广泛应用于造山带剥露、地形地貌以及沉积盆地演化等研究中。同济大学盆地与造山带研究小组是国内较早开展低温年代学研究的团队之一,本书结合该研究小组十余年来在裂变径迹和(UTh)/He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低温年代学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有关领域的应用。全书共分9章,按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部分,深入介绍低温年代学有关测试方法,特别是(UTh)/He年代学的原理、方法;第二部分,对低温年代学在造山带抬升剥露、盆地分析与盆山耦合以及古地形恢复等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其中反映了各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国际研究前沿的成果;第三部分,介绍研究小组在天山、大巴山、大别等造山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侯读杰和冯子辉主编的《油气地球化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地球化学基础、有机质的演化与油气的生成、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等。《油气地球化学》强调学科基础,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期望能体现油气地球化学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并适当考虑学科的前沿性和交叉性。 《油气地球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等工学专业和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海洋科学等理学专业的本科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人员参考。
方程是世界的基本法则,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从波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到用于预测金融市场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方程,方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毕达哥拉斯定理如何催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数如何在建筑学中发挥应用?虚数为何对数码相机的发展至关重要?薛定谔的猫到底发生了什么?…… 本书选取17个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方程,以生动有趣的笔触讲述了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它们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从数学的角度对地球万物进行了性的探索与阐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参考图集》由徐光黎、马霄汉编著,本书由地质灾害治理X-程参考图、综合治理实例和附录三部分组成。**部分介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图纸的基本要求,以及锚固工程、支 (拦)档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护坡工程、排(截)水工程和监测工程等平面布置图、剖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设计参考图。第二部分给出了滑坡、危岩体和塌岸等几种常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参考图的实例。第三部分收录了治理工程制图中所涉及的图例,钢筋、锚杆、锚索规格及技术参数,焊接、水泥、砂浆及土工合成材料等材料及其技术参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参考图集》力求简明实用,准确、清晰和规范,是一本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人员的实用参考书,也可作为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
本书是高等学校 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书共计7章,着重介绍了资源和工程勘探中常用的重力、磁法、电法和地震勘探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兼顾岩土工程领域浅层地下管线物探测量、桩基无损探测和地质雷达的原理、基本技能等方面内容,注重结合实际工程。同时,本书结合研究热点,介绍了重、磁综合应用,地震地层学等内容,并附有复习思考题,供学生使用。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 资源勘查工程 、 勘察技术与工程 和 地质工程 等非物探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