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源于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认知和利用,它是世界上古老的学科。早先它只服务于人类果腹蔽体的实际需求,演进至今,成为对植物、动 物、矿物及周遭环境的系统性认知。本书作者约翰?G. T. 安德森是博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他通过讲述一群了不起的博物学家的经历和贡献,勾勒出博物学兴起、繁荣、衰落和复兴的历史。从约翰 雷、缪尔、达尔文到卡森,一代代博物学家突破艰难困顿,只为增进人对世界的了解。安德森汇集大量罕为人知的史料,用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书写从史前到当代的博物学历程。在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本书旨在唤醒人们心中的博物精神,重建人和大自然的紧密联结。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地质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教学需要,于1990年由朱志澄、宋鸿林主编出版了《构造地质学》版。1999年由朱志澄主编出版了《构造地质学》第二版。本书是《构造地质学》第三版,对原书内容作了更新和完善。 编写第三版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保持第二版的基本框架和风格,体现以构造解析为思路的构造地质学现代水平,符合教学规律和要求,并具有中国特色。全书在系统论述构造地质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各类构造的开阔视野和创新思维,以适应新时期对地学人才的构造地质学知识的基本要求。本次修编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实习和野外教学实习内容单独成书《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与本书配套使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地质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地质生产和科研人员参阅。
全书共由五篇三十章组成,*篇总论共两章,表明了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和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第二篇共八章,讨论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岩石学特征,叙述了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和岩石特征;第三篇共四章,分析了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叙述了碳酸盐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和石灰岩、白云岩特征;第四篇共一章,介绍了煤、油页岩和蒸发岩的基本特点;第五篇共十四章,阐明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不同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模式;第三十章探讨了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附录为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提纲,每章提供了导读、核心知识点和思考题。
深孔加工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广泛应用需求的机械加工技术,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是保证深孔工件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目前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的深孔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深孔加工技术的新理论和技术成果以及编者多年的技术实践经验,以解决多因素影响下的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难题。全书内容包括:深孔加工的概念以及直线度控制技术在BTA深孔加工中的应用;BTA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方法;BTA深孔加工刀具结构;BTA钻杆的运动形式和BTA钻杆振动对深孔直线度的影响规律。本书还提出利用磁流变液抑振技术,降低钻杆的振动;同时,还重点介绍负压抽屑对BTA深孔直线度的影响等;重点阐述基于压电原理的BTA直线度主动控制技术,并设计
本书是一本理论基础全面、应用方向广泛且应用实例丰富的地震学专业书籍。本书既包括地震学的基础理论(第1、2章)、地震学在地球探测中的应用(第3章),也包括震源机制和震源物理等方面的内容(第4章)。本书第5章讨论了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地震分布、震源机制以及震源物理特征;第6章讨论了地震图的基本处理方法和原理;第7章结合实例讨论了地球物理反演基本原理和方法。此外,本书附录汇总了专业所需的数学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供缺乏相关基础的读者自学补充。
本书是为地质学各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而编写的教材。书中系统介绍了火成岩岩石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吸收了当前国内外火成岩岩石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形成火成岩多样性的各种岩浆作用过程、岩浆作用与构造环境的关系、岩浆作用对成矿的制约等内容融入其中,突出了岩类学与岩理学的结合,同时融入了编者在火成岩岩石学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体会,希望帮助学生“感兴趣、会鉴定、懂原理、欲探索”。本书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火成岩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岩浆作用过程等。
致密油、页岩油是典型非常规石油资源。中国陆相致密油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类型多,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中国陆相致密油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系统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陆相致密油(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编号:2014CB239000)在陆相湖盆细粒沉积模式与有机质富集机理、致密油储层形成机理与微米孔隙-纳米喉道评价方法、致密油“甜点”区分布规律与资源潜力评价、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模式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矿床地球化学是采用现代地球化学技术方法和理论研究矿床学的专门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各种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矿床地球化学导论》通过应用地球化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确定成矿时代,厘定成矿物质源区的性质,研究元素聚集形成矿床的机制和过程,分析矿体与其他相关地质单元之间的演化关系。结合矿床地质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类型矿床的地球化学特点及其地质学特征,从物质演化角度研究矿床的形成过程以及成矿作用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建立矿床勘查的地球化学模型,预测新的矿床,指导找矿勘探实践。矿床是地质演化的阶段性产物,不同类型矿床产出在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中。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不仅仅限于为找矿勘探服务,而且还为建立矿床产出地区的地质演化提供必要的限定。通过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可以达到反演形成该矿床的相关地
本书是高等学校 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书共计7章,着重介绍了资源和工程勘探中常用的重力、磁法、电法和地震勘探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兼顾岩土工程领域浅层地下管线物探测量、桩基无损探测和地质雷达的原理、基本技能等方面内容,注重结合实际工程。同时,本书结合研究热点,介绍了重、磁综合应用,地震地层学等内容,并附有复习思考题,供学生使用。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 资源勘查工程 、 勘察技术与工程 和 地质工程 等非物探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周瑞华、刘传正编著的《野外地质工作实用手册》比较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各种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从岩石的分类、命名、描述到不同岩类区的工作方法、各类构造的野外观察研究、剖面测制及大比例地质测量、各种探矿工程编录、各类样品的采集以及遥感解译、野外地质素描等方法,并附有22种常用参考资料。全书插图102幅、附表120余张。 《野外地质工作实用手册》是在有关规范原则指导之下,集作者数十年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并搜集了大量文献编写而成,着重突出了实用性和可行性,属于规范的延伸——细则性的实用手册,可供野外地质人员、地质院校师生在工作和教学中使用和参考。
低温年代学已被广泛应用于造山带剥露、地形地貌以及沉积盆地演化等研究中。同济大学盆地与造山带研究小组是国内较早开展低温年代学研究的团队之一,本书结合该研究小组十余年来在裂变径迹和(UTh)/He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低温年代学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有关领域的应用。全书共分9章,按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部分,深入介绍低温年代学有关测试方法,特别是(UTh)/He年代学的原理、方法;第二部分,对低温年代学在造山带抬升剥露、盆地分析与盆山耦合以及古地形恢复等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其中反映了各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国际研究前沿的成果;第三部分,介绍研究小组在天山、大巴山、大别等造山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数学地质方法及应用》由刘绍平、汤军和许晓宏联合主编,是针对地质勘探与开发人才的培养而设计的,内容以多元统计为主,涵盖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还包括油气资源定量评价和数学模型等。书中由易到难对多元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的理论、方法在油气地质及矿产地质中实际应用等作了较全面的讲解,构成一个地质勘探领域从基础到应用的数学地质方法体系。各章有实例和习题,以帮助读者领会各章知识要点,掌握基本内容。 《数学地质方法及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数学地质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实验教材以遥感信息分析方法为“经”,以遥感地学应用领域为“纬”,建立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实验教学体系,共设计六篇17个实验。第一篇遥感地学信息提取基本方法,实验1~实验4为遥感影像分类常见方法,实验5和实验6为地物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和基于统计模型的地物物理量提取。第二篇土地覆盖与全球变化遥感,实验7和实验8分别为土地覆盖变化和植被物候变化遥感分析。第三篇植被与生态环境遥感,实验9~实验11涉及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土壤旱情遥感监测、农作物高光谱遥感分析。第四篇水体与水环境遥感,实验12和实验13为水域面积及水量遥感计算和水环境遥感监测。第五篇地质遥感,实验14和实验15分别为滑坡遥感识别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第六篇城市与人居环境遥感,实验16和实验17分别为城市热岛效应评估和城市不透水面提取。附录对软件使用和
本教材的特色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入手,系统介绍了层序各要素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并总结了不同学派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体系。从方法上,强调了如何综合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从应用上,结合我国东西部典型盆地研究实例,分别建立了不同类型盆地层序发育模式,阐明了地层岩性圈闭分布与层序地层格架的关系,努力使层序地层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形式上,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实例和*新研究成果的精美图件和图片,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更易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本书共6章,系统阐述了地温场与大地热流、地热源、地热异常、地热系统类型等基本概念;论述了大地热流的测试原理、岩石热导率和地温梯度的测试与确定方法,岩石热导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地热源的类型,地热异常的表现形式;详细推导出地热传导与对流的控制方程,给出所涉及参数的意义和经验数据:总结了地球化学温标计算热储温度、利用钻孔测温确定地温的方法:探索出用钻井液温度计算地温梯度的函数式:阐述了地热模型研究和地热资源评价的具体方法;介绍了地热资源分布特征以及地热地质调查、遥感地热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热钻探等地热勘探方法。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科学地布孔打井、管理地热田,从而解决好生产实践中常见的难题。
本书是一本关于岩质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治理方面的专著,介绍了作者在大量高陡岩质边坡工程治理及典型特大滑坡灾害应急处置中的系列研究成果。全书共分9章,主要介绍了边坡岩体结构性状与抗剪强度参数估算、岩质边坡可靠性分析与三维稳定评价、岩质边坡强度劣化与补强加固机理以及块体失稳风险与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可为高陡岩质边坡工程的施工治理以及特大岩质滑坡灾害的应急处置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实习图册》是与普通地质学教程配套实习的矿物岩石标本图册,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生物系馆藏标本为基础,本着“基础扎实”和实习标本“少”而“精”的原则,编辑、出版可供50-60学时的普通地质学课程参考书。书中矿物、岩石标本精美、基本构造清楚。图版制作质量高,是一本提高学生对矿物、岩石形象化认识的教学参考书,可供高等院校普通地质学课程实习之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实习图册》也具有“收藏、欣赏”的价值,集知识、欣赏价值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