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理论基础全面、应用方向广泛且应用实例丰富的地震学专业书籍。本书既包括地震学的基础理论(第1、2章)、地震学在地球探测中的应用(第3章),也包括震源机制和震源物理等方面的内容(第4章)。本书第5章讨论了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地震分布、震源机制以及震源物理特征;第6章讨论了地震图的基本处理方法和原理;第7章结合实例讨论了地球物理反演基本原理和方法。此外,本书附录汇总了专业所需的数学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供缺乏相关基础的读者自学补充。
中国是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建设的创始国之一,至今获批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已达47个,居各国之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建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成为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典型案例。世界地质公园在创建过程中,既符合国际标准,又体现了中国特色。本书图文并茂,对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梳理和归类,文字简介,图片优美,是一本可读性强、读者面广的通俗读物。
本书将概率论和统计推断融合在一起,用新的观点生动地描述了概率论在物理学、数学经济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特别阐述了贝叶斯理论的丰富应用,弥补了其他概率论和统计学教材的不足,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0章,讲解抽样理论、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概率论的原理及其初级应用;第二部分包括12章,讲解概率论的高级应用,如在物理测量、通信理论中的应用。本书还附有大量习题,内容全面,体例完整,本书内容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适合涉及数据分析的各领域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
本书论述了同位素水文学的原理和应用,讨论了从降水到地面和地下各种水体的周位素特征,周位素和核方法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基础、土壤侵蚀及地震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水中同位素的测定方法和采样方法等。 全书26章,大体分为6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理论,1~6章:讨论同位素水文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原于核衰变和原子核反应;稳定同位素质置相关分馏和质置不相关分馏;陆地水中核素的各种成因;从海水到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基本关系、演化和分异。第二部分,水体中同位聚特征和应用,7~17章:降水同位素特征;河、湖中同位素分布和平衡;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测年的多种同位素研究方法及实例;矿区地下水特征和突水的同位素分析;卤水、盐湖水、地热水同位亲特征和分馏及水同位素地温计;水文地质应用方法等。第三
本书以作者及其科技团队在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领域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为主线,结合作者作为总设计师、投资近20亿元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议书及科研报告的编写,理论结合实际,以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例介绍,系统讲述了台网设计、数据处理、运维监控、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相关关键技术、地震速报、系统集成等内容。
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与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提供了一个新的监测理念和技术手段。本专著是作者团队二十年来在地质与岩土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包括十章。在介绍了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特点和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系统地展现了研究团队在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性能、光纤传感器与传感光缆、地质与岩土工程多场光纤监测技术、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光纤大变形监测技术与现场布设、土工模型试验光纤测试技术、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光纤监测技术等八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书中还附有符号表、参考文献、名词术语和索引等。
《中国土系志 广东卷》是在对广东省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的鉴定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划分。《中国土系志广东卷》第1章至第3章介绍区域概况、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与诊断特性、土壤分类的发展和本次土系调查概况;第4章至第11章介绍建立的广东省典型土系,内容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高级分类单元、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代表性单个土体、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和参比土种以及主要理化性质。书后附录了广东省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地质钻探手册》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120万字。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和反映我国岩心钻探领域理论、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标准等的技术手册。由该领域专家结合当前钻探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国内外岩心钻探进行全面的总结,融会贯通于各个章节之中,反映先进、实用的成果资料,展示可靠、成熟的经验数据,汇集*、全的技术标准,以反映我国的钻探现状及发展为主,兼论国外有关成果的*应用及进展。 手册分为19章,章基本概念及术语;第二章岩石钻进特性与碎岩机理;第三章地质钻探设备;第四章管材与钻具;第五章钻头与扩孔器;第六章金刚石与硬质合金钻进;第七章绳索取心钻进;第八章取心技术;第九章孔底动力钻进;第十章空气钻进;第十一章钻孔弯曲与测量;第十二章定向钻进;第十三章钻孔冲洗;第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薄板横向和面内自由振动的精确解、中厚板横向自由振动的精确解、圆柱薄壳自由振动的精确解,既有各向同性板壳也包括正交各向异性板壳自由振动的精确解。除对边简支薄板的精确解、四边简支板壳的精确解外,其余所有的精确解都是近些年的新研究成果。本书主要内容是全新的、是同类专著和教科书所没有的。在写作方面,强调:(1)通俗易懂和易用,只需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和弹性动力学知识即可读懂;(2)内容全面、系统,既包括板壳自由振动目前已求得的所有精确解、数值算例和计算程序,也包括板壳力学的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离散元法能有效地模拟岩土体的非连续性、不均匀性和大变形破坏,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基于原创的矩阵离散元计算方法,作者从零开始研发了高性能离散元软件MatDEM,实现了数百万单元的离散元数值模拟。本书在介绍离散元法基本原理和算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MatDEM软件的基本结构、建模方法、数值计算过程、后处理和系统函数;以及在地质和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示例,包括基本岩土工程问题、离散元试验、三维滑坡、动力作用和多场耦合作用等。本书配有相应的教学视频,软件和教学视频可由以下网站获取。
《中国土系志 安徽卷》在对安徽省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的鉴定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划分。《中国土系志安徽卷》的上篇论述区域概况、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与诊断特性、土壤分类的发展以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下篇重点介绍建立的安徽省典型土系,内容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高级分类单元、分布与环境条件、土壤性状与特征变幅、代表性单个土体、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和参比土种以及相应的理化性质。*后附安徽省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本书以现有地层压力相关著作和文献为基础,结合笔者在长期科研实践中的部分成果编写而成。全书正文共八章,概括了地层压力分析涉及的沉积学与岩石力学基本理论;论述了异常地层孔隙压力的形成机制及利用录井、测井、地震数据计算地层孔隙压力的主要方法;探讨了地层孔隙压力的非常规确定方法和复杂地层的超压计算方法;介绍了油气井工程中的地应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坝塌压力、地层漏失压力等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异常高压对油气运聚成藏及油气田开发的影响。附录部分则对笔者开发的“地层压力分析系统”软件作了简要介绍。
《地球动力系统及演化》主要介绍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物理性质及各圈层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地幔对流理论与板块运行及其数值模拟,地幔热点与热柱,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化,地核流体及其特征,地磁场的产生及极性,地核的热动力学演化及与下地幔的相互作用;大陆岩石圈的流变学特征,大陆动力学过程的地球化学示踪、造山、造盆动力学,盆山耦合动力学与演化及其超临界问题,地球内部的热源分布,热传递及热耗散及相应地质事件与地质节律;潮汐作用,潮汐韵律与地月轨道参数的演化;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动及小行星撞击事件、小天体撞击事件、重力常熟G值变化、固体潮汐作用对地球动力系统的影响;建立地球静态模型所需的常数及方程,各常数在地球内部的分布规律;月球的形成时间、过程、化学组成与地球的早期演化,月球起源与地
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花岗岩成因与成矿机制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分析该学科领域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对相关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思考,提出推动该领域及相关学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全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从花岗岩成因与成矿机制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本书面向未来地月空间发展远景,系统阐述地月空间发展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体系,同时也探讨了地月经济发展、人类在太阳系的生活等问题。本书全面讲述了地月空间轨道、地月空间推进、地月往返运输、月球建设等航天领域技术,同时也融入了机器人、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对地月空间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地月空间发展的战略思考。
本书系统深入地论述北极水声学主要理论基础及冰下水声信号处理技术,内容包括北极海洋环境情况和水声特性、海冰的声学特性、北极水声传播理论、北极冰源噪声、北极环境适应性水声探测技术,以及北极环境适应性水声通信技术。最后,对国内外北极水声观测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本书可供从事北极水声学理论及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及有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此刻闪耀的星系之光,是亿万年前的宇宙,写给未来人类的情书。 我们身处一个由亿万星系构成的宇宙网络当中。每一个星系本身,都是一个绝**有而无比迷人的世界,它们是宇宙中闪烁着微光的“岛屿”,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单元;它们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意义非凡,呈现出令人心醉的壮丽景象。 对这些古老星系的眺望,意味着对宇宙演化史的回溯,令我们人类得以窥见宇宙的最初。正所谓,目之所及最深远处,便是时光最久远时。一本书就是一对翅膀,一架望远镜就是一台时光机,带我们飞到时空边缘,置身于万物起源、鸿蒙初辟时。我们会看到宇宙的风起云涌、星云的聚散离合,新生恒星如萤火般在黑暗中亮起,超新星在绚烂的爆发中走向死亡。 这本星系的画传将带我们“亲历”众多星球的诞生、成长与消亡,让我们在赞叹宇宙之美的同时,逐步掌握宇宙
本书是在《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篇主要介绍了伯杰氏细菌分类系统、常见细菌和古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属的描述、种的鉴别特征等:第二篇主要介绍了细菌和古菌的鉴定技术方法,包括常用的基本鉴定方法、细胞组成的化学分析技术、核酸分子技术和系统发有分析方法,以及自动化鉴定系统和菌种保藏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微生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综合性大学生物系和农林医学院校师生,以及医药、食品、化工、环保、微生物分析检测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阅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