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是时间机器,也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本书可以看作一次地质实地考察,作者带我们穿越地球上令人难以置信的岩层和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教我们破译身边的岩石 从后院的石头到山脉,并逐层追溯地球的历史。 从史前地球大陆板块的移动,到当代人类的影响,再到太空探索的未来表面,本书涉及了一系列非凡的主题,包括钻石火山,古老的海岸线、河流、沙漠和珊瑚礁,动物如何改变岩石,泥浆的制作,城市岩层,人造岩石和矿物,当前的石灰岩危机以及技术化石等。 书中的230幅精彩图片捕捉了地球的强大力量、雄伟景观和厚重历史。岩石承载了恐龙时代的地貌景观和消失的海洋的记忆,展示了地球绿化和自然力量影响的证据,并传达了有关气候和能源消耗的线索。
元素周期表是人类科学伟大的成果之一。同时,貌似枯燥的表格背后则是一个充满激情、冒险、背叛以及执着的故事宝藏。 《元素的盛宴》是一本关于化学与人类生活的既严谨又妙趣横生的科普著作,作者搜集了大量科学史和人类目前鲜为人知的史料,用幽默之笔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化学与人类充满“爱恨情仇”的历史传奇。 你知道氮肥是德国人研究烈性炸弹时顺便发现的吗?你知道水银在很长时间里是作为泻药使用,而镭最初居然是被用来制作保健饮料的!门捷列夫是在打扑克时想出了元素周期表,格拉泽看到啤酒气泡悟到了探测粒子的新方法…… 这些闻所未闻的事件,都是山姆探险化学史的重要发现——它是化学与人类生活交互作用的一部趣味史,也是无数科学家探幽寻微的一部真实的冒险故事。
本书讲述了一种理解和学习微积分的新思路。书中通过探索微积分发展历程背后的数学动机,展现了这一数学基本工具的魅力。作者根据自己研究和教授微积分的丰富经验,结合多年从事中学和大学数学教育的心得体会,对传统的微积分教学方式,即大多按照从极限、微分、积分到级数的顺序进行学习的方法提出了异议,探讨了一种更有趣、更易被接受和理解的学习方法。作者写过不少富有启发意义的微积分教材,此次利用自己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特长,写成了这本内容丰富、风格有趣的“小书”。本书适合中学以上水平的数学爱好者、学生和教师阅读。
本书尝试通过宏观思维探索系统解读测井曲线的方法,从两个方面尝试解读测井曲线内涵。一是有别于传统的以地球物理为理论基础的分析方法,尝试以地质为理论基础解读测井曲线内涵;二是有别于传统的以地球物理实验为测井评价指导方法,尝试以地质事件识别作为测井评价及油气复查的指导方法。地质事件与测井曲线的关系研究,是本书灵魂。它针对现代地层干扰因素多,地质和测井专业的研究证据稀缺,目的就是通过识别测井曲线中的地质事件,建立基于可信证据的论证系统。解决复杂储层认知不确定的难题,避免油气藏评价误入险境;本书也是作者另一本书《测井曲线地质含义解析》的延伸。该书是本书基础,它以测井曲线内含的三个地质属性为理论基础,目的是帮人们正确解读测井曲线中的地质含义,两本书一本偏实战,一本偏理论,相辅相成,
本书按照季节编排,详细阐述了如何从事与自然相关的110种活动:在春季赏花、种菜,在夏季露营、赶海,在秋季打太极、放风筝,在冬季观星、滑雪橇……通过这些深度的自然体验,我们可以缓解现代生活的压力所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学会照料我们赖以存续的这个星球。不论是久居城市,还是身置乡间,你都能从本书中找到符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活动创意,与大自然重新建立宝贵的联系。
侯读杰和冯子辉主编的《油气地球化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地球化学基础、有机质的演化与油气的生成、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等。《油气地球化学》强调学科基础,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期望能体现油气地球化学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并适当考虑学科的前沿性和交叉性。 《油气地球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等工学专业和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海洋科学等理学专业的本科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人员参考。
说到今日社会的两性问题,大家纷纷把目光集中在女性身上,很少有人探究我们这个物种的男性生物,探究他的强项和弱点。《裸男》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以便重估人类男性的本性。 首先会讲到他成功的演化历程,然后会对男性的身体进行一番从头到脚的审视——眼睛、鼻子、胡子、胸膛,直到臀部、腿和脚。在逐个罗列这些生物学特征的同时,也会讲到地方习俗和变化的社会风尚对这些特征的影响,以及它们修正、压制或助长这些特征的种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裸男》是关于“赤裸裸的男性”的一部自然史,也是一幅动物学性质的肖像,视“裸男”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样本,代表一个远非稀有却依然濒危的物种。
本书为线性代数入门的科普读物,书中以“如何理解线性代数”“如何理解矩阵的基础概念与计算方法”为线索,用漫画故事生动呈现了线性代数初学者的学习历程。作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例子讲解了线性代数中的基础概念及实际应用意义,解答了初学者在的常见困惑。本书讲解直观、通俗,适合作为正式学习线性代数前的入门读本,也适合作为了解线性代数原理的科普读物。
本书是高等学校 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书共计7章,着重介绍了资源和工程勘探中常用的重力、磁法、电法和地震勘探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兼顾岩土工程领域浅层地下管线物探测量、桩基无损探测和地质雷达的原理、基本技能等方面内容,注重结合实际工程。同时,本书结合研究热点,介绍了重、磁综合应用,地震地层学等内容,并附有复习思考题,供学生使用。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 资源勘查工程 、 勘察技术与工程 和 地质工程 等非物探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几个世纪以来,阐明光的性质一直是一项与现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历程。在经历了许多令人惊讶的曲折之后,最终引出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这两个理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在微观和宇宙尺度上对世界的看法。在《光的探索: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奇异量子世界》一书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将自己的求学、职业生涯置于科学发现的丰富谱系中,从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和费曼,从光速的早期测量到量子纠缠的前沿工作,阿罗什教授对光在我们如何观察和理解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光的探索: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奇异量子世界》由两部分交织而成:第一章和最后两章,回顾了作者本人在原子分子光物理(原分光)的实验领域中历经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这部分同时也是光的科学史在过去几十年中的近期新篇章;第
本书通过大量统计图表和手绘插图,系统地介绍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应公式,讲解了各种统计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并使用R语言进行了简单实现。内容涉及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非参数方法和回归分析等。全书图文清晰直观,基础概念、统计方法和分析结果皆一目了然,是一本统计学入门佳作,旨在帮助读者学习并应用统计学基础知识,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书还设有“统计学的历史”“伟人传”等专栏,趣味性十足。 本书适合所有对统计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初学者可以通过本书掌握基础知识,建立对统计学的整体印象;中级水平者可将本书用作参考手册,随时翻阅以便查漏补缺。本书还可作为统计学相关专业师生的辅助读物使用。
莱昂哈德·欧拉的多面体公式V-E+F=2被数学家们誉为第二优美的数学定理。从足球和宝石到美妙的穹顶建筑,这一公式描述了许多物体的结构。本书围绕欧拉多面体公式及其数学思想,从古希腊数学讲起,直到当代拓扑学的前沿研究,介绍了这一公式的发现及其对拓扑学研究的深远影响。书中包括丰富的插图与例子,展示了多面体公式的许多优雅而出人意料的应用,例如说明为什么地球上总有一些无风的地方,如何通过数树来测量林地的面积,以及为任何地图涂色需要多少支蜡笔,等等。在书中,读者将看到一群质疑、完善多面体公式和为这个非凡定理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杰出数学家,在数学史的长河中,他们都多面体的研究和拓扑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书适合对数学,尤其是拓扑学及数学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艾米莉·莱维斯克,华盛顿大学天文学教授,以大质量恒星的演化与死亡为主要研究方向。6岁起痴迷于太空,在麻省理工学院求学期间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教授一起欣赏美丽纯粹的天空,立志以天文学为毕生追求。在她精彩的处女作中带领读者踏上天文朝圣之旅,探访遍布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她将记忆与大型望远镜交织在一起,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他人的惊奇冒险故事。 莱维斯克曾用地球上许多大型望远镜观测天体,总观测时长达50多个夜晚,并发现了索恩-祖特阔夫天体候选者HV 2112的存在。获得过多项学术奖项,包括安妮·坎农天文奖、科特雷尔学者奖、牛顿·莱西·皮尔斯天文学奖等。
周瑞华、刘传正编著的《野外地质工作实用手册》比较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各种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从岩石的分类、命名、描述到不同岩类区的工作方法、各类构造的野外观察研究、剖面测制及大比例地质测量、各种探矿工程编录、各类样品的采集以及遥感解译、野外地质素描等方法,并附有22种常用参考资料。全书插图102幅、附表120余张。 《野外地质工作实用手册》是在有关规范原则指导之下,集作者数十年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并搜集了大量文献编写而成,着重突出了实用性和可行性,属于规范的延伸——细则性的实用手册,可供野外地质人员、地质院校师生在工作和教学中使用和参考。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详细阐述了金刚石及金刚石工具从工作原理、生产设备及工艺、检测检验到应用情况等各方面的内容。全书分6章,主要内容分别为:金刚石与金刚石合成、电镀金刚石工具、金刚石磨具、金刚石钻头、金刚石锯片、粉末冶金基础知识。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反映了国内外在金刚石工具领域的*科研成果。本书可供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学习和培训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研究院所相关人员及高等院校研究生、大中专生研究和学习的参考书。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研究成果。全书从中国隧道工程建设及其存在的施工地质灾害实际论述出发,分别论述了导致隧道施工塌方、泥石流、涌突水、涌突泥、涌突砂、瓦斯灾害的致灾构造的类型、构成、致灾模式及其处理,例析了典型隧道施工涌突水、涌突泥、涌突砂灾害,论述了隧道施工突水突泥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本书对于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防控措施决策,实现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警和灾害防控,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实验教材以遥感信息分析方法为“经”,以遥感地学应用领域为“纬”,建立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实验教学体系,共设计六篇17个实验。第一篇遥感地学信息提取基本方法,实验1~实验4为遥感影像分类常见方法,实验5和实验6为地物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和基于统计模型的地物物理量提取。第二篇土地覆盖与全球变化遥感,实验7和实验8分别为土地覆盖变化和植被物候变化遥感分析。第三篇植被与生态环境遥感,实验9~实验11涉及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土壤旱情遥感监测、农作物高光谱遥感分析。第四篇水体与水环境遥感,实验12和实验13为水域面积及水量遥感计算和水环境遥感监测。第五篇地质遥感,实验14和实验15分别为滑坡遥感识别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第六篇城市与人居环境遥感,实验16和实验17分别为城市热岛效应评估和城市不透水面提取。附录对软件使
本书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江苏100多年来积累的大量晚太古代至第三纪地层资料,按华北、华南两地层大区以岩石地层为主,与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进行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和系统总结。全书将两地层大区分篇按断代列13章。对采用的105个岩石地层单位和4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分别论述其创名(人或单位、时间、地点)、原始定义、沿革、现在定义、层型、地质特征及区域变化、同物异名及异物同名等,.对省内l68个不采用的地层名称阐明了理由。有些断代还进行了时空分布和环境演化的探讨。 这是一本内容十分丰富、承前启后且实用性强的地层专著,可供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勘查、地层及古生物等专业的生产、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使用。
杨涛编写的这本《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基于系统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思路研究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剖析了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基于自组织理论从管理与资源利用的耦合,剖析了构成要素包含“人的社会活动和人的意识”的地质遗迹可持续利用系统的发展演化,以及实施“人为的管理”来实现对系统动态过程的有效制约和控制,并通过贵州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实证研究,提出相关的战略实施策略,以实现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适合于从事地质公园建设与开发、地质遗迹资源研究、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旅游开发、公共资源管理的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两编:第一编古生物学基础.在系统介绍古生物学基本理论、扼要介绍各门类化石基础上,重点突出含煤地层中常见的门类化石,如蠖类、珊瑚类、腕足类、双壳类、头足类、牙形石和古植物,并对遗迹化石、孢粉分析做了简要介绍。第二编地层学和地质发展史,在阐述地层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我国各时代地层区划及地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各成煤期的煤系分布、聚煤规律和地质发展史,对全球地质发展史概况及古气候、古地理的一般特征亦做了概略介绍。该书贯彻少而精、突出重点原则,同时注意全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并吸取了国内、外研究成果。 本教材是高等院校工科地质类专业(少学时)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采矿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地理科学等专业的教材,同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众多生物的家园,更是我们的未来。无论是绵延不绝的海岸线,还是美丽壮观的海洋风光,各种海洋奇观令人美不胜收;无论是富饶珍稀的海洋资源,还是令人叹服的海洋高新科技,从过去到未来,海洋总给我们带来难以置信的无限可能。《走进海洋世界》为你揭秘大洋深处的奇妙世界,助你开启蓝色海洋之门,迎接属于我们的时代海洋梦。本书为其中一册之《探寻海洋资源(精)》,由金翔龙、陆儒德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