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0%,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尚未颁布海洋高质量发展水平监测评估的相关规定、行业标准等,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缺乏系统理论研究。本书拟研究提出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政策。本项研究对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共分为五章。
本书阐述涉及海洋科技发展的相关理论,分阶段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科技发展政策,重点分析阐述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科技政策的新发展。同时,梳理发达海洋 海洋科技进展,分析我国海洋科技存在的差距和短板。 展望我国未来海洋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并提出促进未来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伟大的科学家狄拉克说过:“数学中的美,是一种无法付诸定义的特性,比艺术中的美具有更多的内涵,却难于为数学学习者领会。” 《美妙的数学》(插图珍藏版)以数学实例揭示数学潜在的规律,同时探索用美学原理指导数学创造和发现的途径。全书分成数,形,曲线,抽象,无穷等专题板块,图文并茂。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配以200余幅插图、数十条资料链接和名人语录,全面展现数学的丰富文化及其内在的美妙,引导学生去欣赏数学美,发现数学美,研究数学美,创造数学美。 本书自2014年1月首版以来,得到读者的积极反馈和认可。此次改版升级为精装的插图珍藏版,不仅在内容上进一步补充完善,也在图书的装帧设计方面有显著提升。
《现代海洋科技理论前沿与应用》(作者王平、陈思增、陈国生)着重介绍海洋科学技术与海洋科学技术产业化。全书分上篇和下篇,共13章,内容包括海洋科技发展战略、海洋生物综合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监测与观测技术、海洋防灾减灾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技术、海底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技术、船舶技术与海洋工程、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疏浚泥资源化综合利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等。 《现代海洋科技理论前沿与应用》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可供制订海洋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领导使用,也可供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广东省海岛保护与开发管理》对今年来广东省海岛保护与开发管理的知识、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从理论、实践方面整理成册,以为抛砖引玉之举,为广东省海岛保护与开发管理提供参考,全书介绍了广东省海岛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从广东省海岛分类保护、领海基点海岛保护、海岛保护区建设、海岛生态红线划定等方面详细阐述广东省海岛保护的各方面内容,并给出广东省在海岛保护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尤其是通过借鉴外海岛开发典型案例,总结广东省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和保障措施。
《海洋文明研究》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海洋文明研究”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本系列学术研讨会旨在配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倡议,关注蓝色海洋文明,推动海洋史学术研究。其会议论文之结集,收录了会上海洋史各相关领域的 成果。 本辑收录有关论文19篇,涉及古代航运、海防、中西贸易史、海洋物质文化史等多个方面,古今贯穿、洋海并重,通过资料类型及视野的拓展,推进对海洋文明的研究。本书稿涵盖的内容丰富,对于研究“开放、多元、包容、进取”的蓝色海洋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和巨大意义。
本书被列入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也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书共分十二章,即绪论、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海洋环流,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潮汐,海洋与大气,海洋生物,海洋中的声、光传播及其应用,卫星海洋遥感、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新增了三章,即海洋与大气、卫星海洋遥感和中国海的区域海洋学;其他各传统分支学科的内容也有较多的更新。关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虽未单独成章,但在有关章节中均有意强调了这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作为海洋科学类本科学生及相近专业学生的基础课教材,亦可作为相近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对从事相近专业的科技人员或有关行业的管理人员,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海洋环境学》由赵淑江、吕宝强、王萍、刘健编著,内容包括海洋环境学绪论、海洋环境要素、海洋环境的主要生态过程、主要海洋环境类型、海洋资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海洋灾害、海洋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等,深入浅出,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读者自学使用。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为海洋信息类教材,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础篇)主要介绍海洋信息化的几项基础技术,包括海洋信息获取技术、海洋信息传输技术、海洋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海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篇(应用篇)主要介绍几项重要的海洋信息化应用领域,包括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现象再现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域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海洋信息技术在极地科考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海洋信息化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伴随着40多亿年前茫茫混沌之中一个特殊星球的出现,在天地玄黄之际诞生了浩瀚汪洋,苍茫大地由此披上了蓝色水圈的神秘外衣,广袤的大海以她无与伦比的博大胸怀哺育了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同时又以她特有的神奇波涛调节风云雨雾,净化环境污染,酿造海底矿产,沟通商贸航道。亘古历史证明,谁占有了海洋,谁征服了海洋,谁就掌握了开启人类文明进程的钥匙。因此,悠悠5000年人类文明的艰难发展历程无不闪烁着蓝色文明的火花。 当时光进入了21世纪,一个“回归海洋、拥抱蔚蓝”的潮流正在万顷碧波覆盖之下的寂静海底悄悄涌动。5000年披风踏浪,5000年沧海桑田,经过5000年风雨洗礼的中华民族又一次被滚滚流动的时代大潮推向了海洋开发的新起点。几百年的“蓝色商业文明”正悄无声息地逐渐转变为“蓝色工业文明”,因为地球母亲的陆地部
本书在陆-海相互作用的框架范围之下,分析陆地上积水盆地中的风化作用特点以及与之相伴的重要化学反应类型对元素迁移的不同贡献;近海生态系统中生源要素、痕量元素、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与影响因素的甄别。考虑到学生的复杂专业背景,在书中将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相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知识与技术进行了回顾,目的在于学生可利用书中介绍的比较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工作。本书在海洋学这一广阔的学科领域中着重介绍在近海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基本科学问题与近期的发展,强调进行过程研究和将研究成果的定量化。另外,在每一章的后面都提供研究成果作为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本书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专业人员参考。
内容提要 本教材分为烹饪知识和实际操作两大部分,共四编。、二、三编
《丝路的延伸:亚洲海洋历史与文化》是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主编的关于“亚洲海洋历史与文化”的会议论文集,会议已于2015年8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集收录中外专家学者的相关论文约20篇,内容主要围绕古代亚洲的海洋历史与文化展开,包括“海洋亚洲与海上丝路”、“海疆遗产与丝路文化”、“海上网路与海商贸易”、“海外华人与丝路拓展”、“航海技术与丝路变迁”等,尤其关注古代亚洲的海上贸易与航海技术。
《海岸动力学(第4版)》共分10章,内容包括海岸动力因素和海岸泥沙运动及岸滩演变两大部分。前者包括海岸波浪、近岸波生流和海岸潮流运动;后者包括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的泥沙起动、输沙率和海岸变形等。对海岸地貌特征和海岸防护措施也做了简要介绍。
这是我国部海洋文化学基础理论专著,已被有关大学包括国家重点大学确定为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和基础课程专用教材。《海洋文化概论》主编是我国海洋文化学科的积极倡导者和创建者。随着“海洋世纪”蓝色浪潮的兴起,海洋科技不断创新,海洋经济日趋繁荣,全球性的海洋意识、海洋观念日益强化,海洋文化研究和学科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浓厚兴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与应用》较系统地阐述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的理论、方法和应用。、2章是海洋环境荷载的概率模型和海洋平台结构冰致振动的分析方法;第3、4章是海洋平台结构累积损伤及抗力衰减分析与检测、维护和修理技术;第5-7章是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的确定性和可靠性方法以及检测、维修与报废决策方法;第8章是渤海八号生产平台服役安全评定和维修决策过程;第9章是海洋平台结构的实时安全监测方法和系统。 《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与应用》可供从事海洋与船舶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和工程力学研究、设计与管理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