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海洋经济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校对海洋经济统计数据的需求日益广泛。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委托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培训中心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精心编写了《海洋经济统计知识手册》(作者何广顺、王立元)。《手册》以目前海洋经济统计工作为基础,将统计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对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统计常用名词和术语、海洋经济统计基础知识、海洋经济统计制度和标准、海洋经济核算方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内容以及海洋经济统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与诠释,是了解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的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目前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统考的大证科目之一。学生对于本课程知识的领悟与技能的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船舶航行与船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船上顶岗实习后,完全能够胜任海船高级驾驶员岗位的工作。
《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南海故事》从南海的风土人情开始,将南海精彩的人文风貌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分别讲述了南海名士、南海传说与故事、南海民俗、南海历史等几个部分,以人 事 历史事件为情感主线,达到与读者形成情感共鸣的,从而从精神层次上唤醒读者热爱南海,保护南海的海洋意识。
《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东海印象》为 魅力中国海丛书 印象系列中的一本,分为初识东海、大美东海、霓彩东海三个部分。其中初识东海是从东海的概况、国土分布、气候等方面给读者一个东海的整体印象;大美东海介绍了东海及沿岸的美丽风光;霓彩东海则给读者展示了东海沿岸繁华的城市、纷忙的港口。从而使读者在整体上对东海有个立体的印象。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早生物的诞生源地;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对全球气候起着巨大的调控作用;海洋是交通的要道,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海洋是国防前哨,海洋环境对海上军事活动有很大影响;海洋还是认识宇宙、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理想试验场。
海洋是我国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优势所在。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和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开发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对外贸易和大宗战略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福建海西区、上海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江苏沿海、天津滨海、辽宁沿海经济带等沿海开发建设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也正在谋划发展战略,海洋开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潮。 本书从战略高度评述了海洋开发相关理论与实践。提出新时期海洋开发的基本理念、战略方略和目标导向。着重结合浙江实际,分析阐述海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港航强省建设、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开发管理体制创新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举措。以期通过理论与实践、产
海洋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海洋文化像一条龙,它从远古游来,驻足今天,又向未来奔去。 中国海洋文化之龙是一条潜龙,它绝大多数时间被淹没在中国主流文化的汪洋之中,使许多人看不见它的样子,听不见它的声音。所以黑格尔说,中国“海洋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 我们不是历史学家,并不喜欢先贤司马迁对王侯将相的偏爱。因为我们从他的记载中看不到中国海洋文化之龙的游动。于是只好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寻找一些结块和鳞片,用串风铃的方式把他们串起来,借助文化的“灵气”力求将其托出水面。 对于中国的海洋文化,或许是因为见得少了,当海洋文化的潜龙浮出水面时,你也许认为它很不像一条龙,与你想象的龙很不一样。但作为中国海洋文化之龙脉,无可否认,它毕竟存在并延续着。
本标准与HY/T ll8 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海洋公园的术语和定义(见3.2); ——修改了功能区分类(2008年版4.4.1;本版4.4.1); ——修改了功能分区方法(2008年版4.4.3;本版4.4.3); ——修改了功能分区图件(2008年版4.4.6;本版4.4.6); ——修改了规划重点(2008年版5.5.6;本版5.5.6); ——修改了规划成果要求(2008年版5.7;本版5.7); ——增加了附录B(见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以下简称“908专项”)是国家批准的重大海洋专项。开展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是我国“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又对近海区域如海岸带、海岛等的变迁、气候、生态生物、社会人文、经济发展乃至军事设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只有准确、可靠、系统地获取海洋调查数据,才能把浩瀚、奥秘的海洋和对近海区域的影响“数字化”和“透明化”,从而对海洋环境做出科学、合理、准确的评价,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减灾防灾、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依据。因此,国家批准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908专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实施我国近海海洋综合
这是一本关于海洋的科普读物,内容生动有趣,史前的火烈鸟、翼龙、生活在火山口的管蠕虫、巨大的抹香鲸、长途跋涉横跨大西洋的大马哈鱼,这些可爱的动物们会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海底世界。快来加入我们的海底之旅吧,你可能成为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呢!
《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渤海宝藏》从渤海生物、渤海资源以及考古等方面,对渤海宝藏进行了生动而全面的介绍。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非常强,文字生动有趣,适于各年龄段读者阅读。作者丁建玲,青岛水族馆高级工程师,国内知名海洋科普作家,编写出版了《章鱼聪聪》《白熊笨笨》《海豚晶晶》等一批高品质的海洋科普图书。
本书在阐述海洋内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与海洋实际工作、应用科学及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强调海洋内波的*性和潮成内波的非线性,介绍中国海内波实际状况,其中包含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有的是首次发表。本书内容包括:海洋内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程;在各种浮频率垂向剖面和存在剪切流的海洋中线性内波的传播特性;线性和非线性潮成内波;内波实验室实验;海洋内波观测和资料分析;*海洋内波场的统计特性和谱模型;海洋内波的生成、相互作用及消衰;中国海的内波;等等。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大气科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石油开发,水下航行器的设计与操纵等领域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教师、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及决策人员等,而非仅对海洋内波
这是我国部海洋文化学基础理论专著,已被有关大学包括国家重点大学确定为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和基础课程专用教材。《海洋文化概论》主编是我国海洋文化学科的积极倡导者和创建者。随着“海洋世纪”蓝色浪潮的兴起,海洋科技不断创新,海洋经济日趋繁荣,全球性的海洋意识、海洋观念日益强化,海洋文化研究和学科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浓厚兴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本书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水下作业专业和沿海城市就业训练及岗位培训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潜水物理学常识、潜水生理学和医学知识、潜水作业的组织、特殊条件下的潜水及作业要求、海蜂—Ⅱ型水下电视系统、水下焊接与切割、水下爆破等。 本书也可作为职业培训教材。
本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卓有成就的学者,他们以严谨的科学内容、活泼的物理思想、通俗流畅的文字发达,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套优秀的科普读物.丛书内容包括物理学新知识博采、物理学新领域探奇、物理学重大发现觅踪、著名物理学家成才轨迹等。太丛书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